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余自大雪山而来 » 第二章 无终

第二章 无终

    夏都,太史局。

    太史局是大夏的常设官署,职能为观察天象,推算节气,以及制定历法。

    不过这只是对外的。

    实际上,不管妖魔乱世前还是妖魔乱世后,太史局真正的职能都是监察天下气运。

    如有可能毁伤大夏的异常之运,太史局需要立刻上报夏帝,迅速处理。

    大夏能传承八百年,太史局的这个能力可谓功不可没。

    不管是大夏境内有人起了不臣之念,还是大夏之外的异国要涌现征服大夏的豪杰,甚至天灾、贪腐这样的事,太史局都能在气运的变化中察觉。

    连昔年妖魔出世之时,太史局都观测到了异常的气运出现,并禀报了当时的夏帝。

    而当时的夏帝对此也非常重视,派去了大夏最强的百万雄兵,试图将妖魔之乱扼杀于萌芽。

    他们只是没有想到,如日中天的大夏,那踏平诸国的百万雄兵,居然都挡不住凶狂的妖魔。

    所以八百年来,太史局从未失职。

    当代太史局也是一样。

    “天星逆乱,前所未有!”正仰观星空的太史令,那苍老的脸上陡然升起一股惊恐。

    他匆匆掏出随身的蓍草,起卦推算。

    但刚起卦,蓍草就被一层寒霜笼罩。太史令惊异,正欲细观。

    却又有一阵风,将那被寒霜笼罩的蓍草吹得寸断,然后不知卷到哪里去了。

    太史令的脸上惊恐更甚。

    “君游兄,蓍草脆弱,难承气运反噬,不如卜之。”太史令身旁有一人道。

    “寅公有所不知,蓍草固然脆弱,但我这蓍草却是昔年西伯所用之宝,传承千年,从未有过损毁。卜时所用之龟甲固然坚固,却也不如我这西伯蓍草。”太史令道。

    “连西伯之宝都无法筮此异常?”那人也面露惊骇。

    “二百年前,妖魔乱时,昔日的平子公也不过卜碎了三块龟甲便得了真意。此番之事,莫非更在妖魔事之上?!”

    “我不可与平子公相比。”对那人的惊骇,太史令先是摇摇头。

    “但西伯之宝也非昔日平子公所用寻常龟甲可比。此番事,或不次于妖魔事。”然后,太史令又叹道。

    “那我等速速禀报陛下。”那人说。

    “正该如此。”太史令点头。

    说这话的同时,二人也起了身,匆匆向历代夏帝所居的倾瑶宫去了。

    ……

    太史局中乱作一团的时候。当代的夏帝,予正在书房读书。

    读书中,突有清风袭来,翻动了一本他刚刚放下的书卷。

    予正要把书卷合上,却突然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

    但还没等他抓住这缕灵感,就被焦急的声音打断了。

    “陛下!”这时太史令他们也到了。他们来得匆匆,显得十分狼狈。

    “二位卿家莫急,即使妖魔复攻我大夏,也非一朝一夕。”不等太史令他们开口,予就先道。

    闻言,太史令张君游和他的副手太史丞徐寅公不得不安安静静坐了下来,整理形容。

    然后他们把他们的经历与帝予说了。

    予听了他们的话,也忍不住深深皱眉。

    这件事听上去确实比昔年妖魔之乱还要严重。

    但究竟是什么呢?

    这时他想到了那翻开的书卷,抓到了刚刚被张君游、徐寅公二人打断了的灵感。

    “孤想,这件事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了。”予对张君游、徐寅公二人说。

    “……陛下,臣鲁钝。”张君游、徐寅公二人当然不明所以。

    于是予将刚刚发生的事说了出来。

    “能吹进陛下书房的清风……莫不是我大夏之运的示警?”张君游道。

    “当是如此。”予点头。

    “可是,这庄周的《则阳》篇究竟预示着什么呢?”徐寅公只觉头疼。

    这《则阳》篇是道家的一篇典籍,说的是庄周对人期望和对宇宙的认知,跟当今气运之变又有什么关系?

    “孤也未能参透。不过既然我大夏之运示警,那我们就把最近天下发生的事情筛查一遍,或许其中就有能让我们想到这篇《则阳》的事。嗯,能让气运示警的事应该非同小可,让斩妖司也参与进来。”对这件事,予最终下达了一份旨意。

    张君游和徐寅公对这个旨意自无不可。

    他们觉得理所当然。

    包括要斩妖司的参与,这更是理所当然。

    毕竟,对于天下间的异常,他们太史局只是能看到,要处理,那只能托付给斩妖司的。

    ……

    余乃无终。

    一如《庄子·则阳》,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这般的无终。

    亦或者,余姓无,名终。

    虽然听起来不太像人名,尤其无之一姓似乎并不存在;但实际上,无之一姓是存在且古老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言: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子。

    同是《大荒北经》又言: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

    而《海内经》言:帝俊生禺号。

    即,无姓可追述至天帝帝俊,在遥远的洪荒时代就已形成。

    有姓,便可有名。

    无终之名,便可如此普通。

    王座上的雪山之神这样想着。

    他不再沉睡。

    醒了,便没有睡的必要。

    何况,客观来说,他也确实睡得足够久了。

    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沉睡的?

    他自己也记不得。

    更准确说,他并没有太多的记忆。

    其实连无终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回事他都不知道。

    他只是在自己仅存的记忆里面,找到了一个感觉是名字的词语作为名字罢了。

    究竟是不是,他并不知道。

    他只知道自己缺失了很多,但又懂得了更多,但又说不上缺失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好在他并不纠结这些。

    余依然认为余还是余,这就够了。

    无论是无终还是别的什么名字,都只是代号而已。他这样想。

    不过虽然他不纠结这个,但他依然有要考虑的东西。

    在这个时代醒来的余,究竟是察觉到了什么呢?

    他思索。

    信仰?

    他看向王座下的一团清光。

    那是一道灵魂。

    那个身为他巫祝的少女的灵魂。

    作为打扰了他安宁的惩戒,少女的凡俗之身已然借妖魔之手死去。

    但作为他仅剩的信徒,少女又得到了他的垂怜。

    但也只是垂怜罢了。

    少女也好,整个村子千年的信仰也罢,终究只是一厢情愿。

    这样的信仰也能够唤醒他吗?

    无终否定了这个可能。

    那么,余的醒来是时代的呼唤吗?

    凭时代的呼唤就能唤醒余吗?

    这个时代对余是重要的存在吗?

    余,要去看看吗?

    无终继续陷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