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三十一章 玄德计送太史慈 诸侯齐聚谋孟德

第三十一章 玄德计送太史慈 诸侯齐聚谋孟德

    话说吴晨来到卧龙岗见到诸葛亮,而诸葛亮短短几句就总结了吴晨来到荆襄之后帮助刘备做得规划部署,令吴晨非常惊讶,同时心中很是忌惮。而诸葛亮并未就此结束,不仅说出了吴晨计划中存在的隐患,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诸葛亮的想法让吴晨有些失望,因为那正是《三国演义》中让刘备十分信服的“隆中对”,不过吴晨对此并不是十分感冒。

    吴晨之所以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些失望,就是因为时间和现状,此时大概203年左右,袁绍刚刚去世,袁氏的实力虽然受到了不小的削弱,但是依旧有着充足的底蕴,而曹操想要收复整个河北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此时曹操自然无力顾及荆襄之地,若是等曹操解决了袁氏,那么荆襄就会变得越来越危险。而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诸葛亮出山是公元207年的事情,那是的曹操基本已经平定了北方,有能力也有时间开始筹划南下的事情,再加上荆襄之地随着刘表在公元208年的去世,内部变得混乱不堪,曹操也就有了更好的机会。

    五年的时间,对于慢慢长河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这个乱世来说,这五年真的可以改变很多。吴晨之所以敢于做出偷袭曹操的规划也并非全无道理,只是关键的因素就是刘备的实力,以及荆襄的情况。让吴晨为难的正是刘备仅仅是客居荆襄,而并非荆襄之主,而想要成为荆襄未来的主人,吴晨希望通过打击曹操集团来增加刘备的声望和实力,进而在争取荆襄这件事情上面占据主动,因此才会有如此规划。而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以荆襄之地为基础,但没有什么具体取代刘表的办法,即使后来刘表病危之时,托付荆襄给刘备,刘备都拒绝了,吴晨又怎么能寄希望于这种事情呢。吴晨宁愿冒险去争取机会,也不愿意等待那不确定的“托付”。

    尽管吴晨对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些失望,但不可否认,对方提出如此战略,也是从刘备的角度出发,而这一点倒是和吴晨一样,也正是有了这种判断,吴晨对于说服诸葛亮更有信心了,于是开口又问道:“以先生之意,刘皇叔何以取荆襄之地?”

    “刘琦!”诸葛亮并未说太多,仅仅提到一个名字而已。他相信,以吴晨的能力不会不理解。

    果然,不出吴晨所料,诸葛亮的主张还是等,这的确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此时的荆襄还掌握在刘表手中,但实际却被蔡氏一族把控,若想改变这种局面,要么出掉蔡氏一族取而代之,要么就等着刘表死后传位之事,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刘琦本就不受蔡氏一族关照,如果得到传位,自然不会再重用蔡氏一族,而刘备如果能够顺利地帮助刘琦得到荆襄大权,自然也会受到重用和依赖,那诸葛亮的“隆中对”也算开了个好头。

    吴晨既然已经知道了诸葛亮的态度及想法,对于说服诸葛亮出山的事情,就由刘备来做的,自己只不过来此打探一下虚实而已。两人借由荆襄的话题有谈论了很多天下大事,不觉天色已晚,两人意犹未尽,心中都颇感惬意,于是吴晨便在这卧龙岗中逗留几日,每日日出便于诸葛亮交流心得,夜间便仔细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可以说这几天让吴晨受益匪浅。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转眼就过去了,而吴晨因为身上的事情很多,不得不提出离开之意,尽管都感觉有些意犹未尽,但两人都有各自的事,只能就此拜别了。吴晨离开之后便朝着荆州走去自是不用多言,反倒是诸葛亮送别吴晨之后,心中有了一些想法,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最终定下了一个计划,而计划什么时间开始实施就需要等一个人的到来了。而诸葛亮要等的人正是此时还在长沙驻守的刘备。

    刘备来到长沙已经有些日子了,而来到这里之后,刘备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一方面是因为东吴大军邻近,刘备自然不敢放松,而另一方面就是吴晨对于刘备的叮嘱,让刘备时刻记在心中,因此才如此奋进。而太史慈在于刘备不断的接触下也得到了感化,最终虽然并未投入到刘备麾下,但是心中对刘备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印象。刘备对于太史慈也非常认可,便自作主张想要将太史慈送回了建昌,当然刘备不敢直接放了太史慈,只不过和驻守在建昌的周瑜有了一番策划,刘备到长沙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战争之事,而东吴为了太史慈自然也不会轻易罢兵,而双方在交手的过程中,刘备估计让周瑜擒住了关羽的义子关平,而后双方交换人质,使得太史慈成功回到了东吴。

    太史慈回到东吴之后不久,便官复原职,再次统领建昌兵马,而长沙之危也明存实无了。只不过刘备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还是不断的寻找与东吴交兵的机会,毕竟不打仗就无法从刘表处要来钱粮、兵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刘备在长沙已经积蓄了不少力量,当然很大一部分的力量都被刘备刻意的隐藏了起来,不然若是被人发现,刘备也不可能安然如此。

    刘备在长沙的发展很顺利,吴晨在经历了被蔡氏陷害的事情之后,也变得谨慎了许多,同时也在不断努力扩张着自己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财富被输送出去,一面支援新野的赵云扩军备战,一面支援自己暗中培植的力量,短短时间之内,吴晨的势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而更为重要的是,此刻吴晨在明面上并未显露太多,因为吴晨大部分的力量都隐藏在暗中,若是此时蔡氏一族再耍阴谋的话,吴晨自信绝不会像之前那么狼狈。

    长沙之事渐渐平息,刘备也终于有了时间可以离开长沙前往南阳卧龙岗,而这已经是吴晨前往卧龙岗之后近半年之后的事情了,此时不论是吴晨自己,还是刘备在长沙、赵云在新野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此时刘备前来请诸葛亮出山,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只不过吴晨没有想到的是,刘备这一次前往卧龙岗,却是空手而回,因为刘备并未见到诸葛亮。这样的结果的确让吴晨有些意外,因为在此之前吴晨一直都安排自己的眼线盯着诸葛亮的动向,要知道吴晨对于诸葛亮的忌惮很深,他可不希望这样的人物去到其他的阵营。而在刘备到来之前,吴晨还十分确定诸葛亮就再卧龙岗,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刘备还是吃了个“闭门羹”,看来吴晨对于诸葛亮还是不够了解。无奈之下,刘备只能回到新野,去执行吴晨安排给他的新计划。

    其实要说是新计划,也并没有太多的新内容,只是与之前的等待不同,这一次吴晨选择主动出击,北伐曹操。对于这一次的计划,吴晨自然有着很强的信心,一方面是他的消息网已经扩散到了许昌境内,对于曹军虚空的防备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同时曹军境内也并非铁板一块,那些曾经被曹操消灭的小势力,若是看准机会,也可能给曹操带来致命打击。另一方面就是来自外界的助力,不仅马腾、张鲁答应了刘备的相应,连河北的袁氏都已经建立了联系,而东吴更是借着太史慈为桥梁,建立了不错的关系,再加上孙权刚刚平定了江南的叛乱,也需要一些时间恢复,如此一来,可以保证荆襄后方的安全。

    如此安排下来,当今天下的大部分割据的诸侯势力,都被安排在其中,而身处川渝之地的刘璋,吴晨自然也不会遗漏。对于如此重要,甚至有可能是转折性的战役,刘备自然是不敢怠慢,虽然并未完全取得刘表的同意,但是吴晨和刘备此时已经在荆襄拥有了不少的分量,再加上刘备手中的“衣带诏”,足可以让很多人闭上嘴巴。如此之多的军事动作,想要隐藏起来的确很不容易,于是吴晨便放弃了隐藏的想法,转而以快取胜,与各方势力约定好时间之后,刘备就开始调动自己手中的部队,而新野自然成为了北伐的桥头堡,此时建设新野的意义就凸显了出来。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军队驻扎的地方,还可以为那些不便曝露身份的士兵提供隐匿的场地,更重要的是,这里将成为之后战争的中转站,自然要囤积足够的粮草,供给前线的战士。

    对于这场针对曹操的军事行动,刘表因为身体原因,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当然在荆襄核心的内部,对于此事也是进退不一,只是随着刘备势力的迅猛发展,似乎有些脱控的迹象,而这件事情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促成,也要得益于袁氏在其中的斡旋,毕竟对于此事最着急的莫过于情势危急的袁氏集团了。

    欲知攻击曹军之事将如何发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