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小人物的三国魂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主动请命入宛城 入城死战争东门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主动请命入宛城 入城死战争东门

    话说于禁主动“透露”宛城的守备情况,而吴晨和诸位荆州将领都喜出望外,于是派兵再次攻打宛城,只不过吴晨出于对于禁的忌惮,并未派出太多的人手,最终荆州军虽然登上了宛城的城墙,却被顽强的曹军给顶了下来,丧失了一次攻取宛城的好机会。而吴晨也为此事向于禁以及荆州诸位将领道歉,不过就在众人十分遗憾的时候,于禁再次开口,引起了众人的再度关注。

    于禁决定向荆州军“透露”消息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自己走上的是一条危险的路,很可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他才十分谨慎,之前“透露”给吴晨的消息是半真半假,原本于禁认为凭借这种消息,荆州军根本没有机会登上宛城城墙,可结果却远超于禁的预料,荆州军不仅成功登上了宛城的城墙,更是有机会冲入宛城志宏,若不是吴晨派出的兵马不足,荆州军的将领们也不至于如此生气。此时的于禁有些后怕,他没有想到荆州军的战力如此强悍,甚至有些怀疑他之前看到情形,在他看来那是一支士气低落的荆州军,是屡次攻城都未有进展的荆州军。此时的于禁已经没有退路了,他意识到这样强大的荆州军,在自己的“帮助下”,若是继续发动攻城战,早晚会把宛城拿下,而自己之前“透露”给吴晨的消息对方甚至还没有充分利用,若是真的利用起来,说不定这宛城就真的易主了。这个篓子是于禁捅出来的,因此他就必须要收拾这个烂摊子,不得已之下他才会在这样的时刻再次提出自己的想法,因为他要解决荆州军,他要帮助宛城化解这一次的危机。

    于禁得知的战况的确就是事实,只不过荆州军能够取得如此成果,除了于禁的泄密之外,还有吴晨的功劳,毕竟他对于宛城的了解,更甚于于禁。当然,这些安排并不是于禁能够知道的,吴晨就是要造势。就是要逼着于禁主动出手,因为他已经得知夏侯惇向曹操请求援兵的事情了,因此他必须快一点解决宛城,而他也终于等到了于禁的开口。

    于禁将自己的计划当众说了出来,荆州众将虽然认可这个计划,但是其危险程度很高,若是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跟上的话,那最先进入宛城的部队很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一时间,帐内众将都有些犹豫,而吴晨也陷入了沉思,于禁的计划他是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做对方的好处是什么呢?

    其实于禁的计划并不复杂,因为于禁利用的也是里应外合的办法,只不过于禁的内应更加直接有效,宛城东门的值守其实是于禁的一名亲信,而于禁的想法就是借助东门进入宛城,打曹军一个措手不及,从而一举拿下。只不过由谁来担任这先锋之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于禁虽然在之前向荆州军“透露”很多重要的信息,也借此机会取得了荆州军上下的信任,若是这一次于禁继续暴露宛城的防守漏洞,不论是吴晨还是荆州的将领们都会信任,并且充分准备。可是这一次于禁却调整了进攻的方式,可以说率先冲入宛城的荆州部队等同于孤军深入,不仅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也要抵挡曹军潮水一般的反攻,若是后续部队能够跟上还好,若是后续部队被宛城曹军阻截,那进入宛城的荆州军断然没有生还的可能。在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谁都不会在意太多,可一旦是这种需要冒险,甚至有可能丢掉性命的事情时,人的自私就暴露了出来。因此对于于禁的计策,众人并未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吴晨。

    此时吴晨确实很纠结,他知道于禁提出这个计划是有目的的,但是真实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即便是吴晨采纳了于禁的计划,派出荆州士兵从宛城东门进入,中了曹军的埋伏,那自己最多也就损失一些士兵而已,对于整场战斗的影响并不重要,反倒是于禁会落到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吴晨认为于禁不是这种傻子。既然如此,为何对方如此笃定地提出这样的建议呢?难道于禁真的有心投降?

    “诸将可有请命之人,愿为先锋入宛城之地,成就破城首功?”吴晨站起身来,对着众人说道。

    吴晨扫视众人,而众人之前还看向吴晨,此时眼神却刻意避开吴晨,似乎不想被吴晨看到,这些人都不是傻子,虽然于禁说的很好,但整件事情的风险依然存在,而吴晨的眼睛扫过甘宁的时候,甘宁本想站出来,却被吴晨的一个眼神吓退了。大帐内的气氛有些尴尬,于禁的计划的确不错,但是众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却不敢以身犯险,吴晨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看向于禁,于禁此时也是眉头紧皱,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己还没有完全取得荆州军的信任。

    就在此时,于禁眉头舒展开来,主动走到众人中间,撩衣跪倒,冲着吴晨说道:“末将不才,愿领精兵三千,从东门入城池,助大军攻破宛城。”

    吴晨也是一愣,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赶紧走到于禁面前,将他搀扶起来,说道:“于将军大仁大义,实乃我军之幸!将军气概,乃我辈之楷模。以将军的身份...”吴晨没有继续说完,因为他知道于禁能听懂,而其他人也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于禁做出这样的决定就等同于加入到了荆州阵营。

    于禁面部红心不跳,继续开口说道:“先生不必多虑,此事末将早已思虑良久,多日以来,承蒙先生不弃,某感恩戴德,今有如此良机,若是错过更愧对荆州之恩,只是墨江仍有一事相求,烦请胡将军应允。”

    吴晨听完赶紧说道:“但说无妨。”

    于禁将自己的请求一点点的说出来,其实这个要求也并不算过分,毕竟于禁在荆州大营也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宛城那边并不知道如今于禁的处境,况且想要借助宛城东门的城门守备的帮助,还是需要于禁亲自出马才可以,而于禁需要的就是离开荆州大营与自己亲信相见的一个机会。对于此时吴晨自然满口答应,不过为了保护于禁的安全,吴晨还是安排了几名手下跟随于禁,而吴晨的安排于禁也并未拒绝,毕竟吴晨若是让自己独自前往,就显得过于拖沓了。

    既然于禁已经确定成为第一个进入宛城的人,那么后续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吴晨趁此机会将兵力的安排和部署都分派了下去,一点都没有瞒着于禁的意思,而于禁自然将这些事情一一记在了心里,因为他想知道的正是荆州军的部署。

    安排完毕之后,吴晨叮嘱于禁速去速回,于禁便领命离开了荆州大营,而之后荆州众将也都先后离开了大帐,只留下了黄忠和甘宁二人,要知道吴晨在整个荆州军中,能够完全信任的也仅有此二人了,吴晨留下他们自然是有一番部署,黄忠和甘宁听完之后脸色大变,然后领命离开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于禁再次来到吴晨的中军主帐,将昨晚与宛城东门守备相约之事告诉了吴晨,吴晨听完自然是大为欢喜,对于禁又是夸奖又是赏赐,就差把自己的位置送给于禁了,而于禁为人十分谦虚,暂时拒绝了吴晨的赏赐,说是等攻破宛城之后再议,对此吴晨也没有什么异议,就让于禁下去准备偷袭宛城的事情了。之后的三天时间,荆州大营内十分忙碌,各大将领都有自己要准备的工作,大家都在为攻破宛城之事做最后的准备。

    三天时间转眼即过,荆州军也准备就绪,于禁自然是其中的关键。夜幕终于降了下来,而早就蓄势待发的荆州军先后从营寨出发,前往宛城。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于禁率领的三千荆州兵,趁着夜色慢慢地靠近到宛城东门附近,等待着宛城东门的内应发出信号。当于禁看到宛城东门信号闪动的时候,催马带着三千荆州兵直奔宛城东门,而其他准备支援的部队也都做好了准备。

    之前于禁已经和东门的守备预定好了,因此于禁带领的荆州兵十分顺利的进入到了宛城内,并且开始接手宛城东门,不久之后宛城内的曹军发现了东门的情况,于是将东门的情况赶紧上报给曹洪,曹洪听闻宛城东门被破之后,赶紧领兵前来支援,而城内驻守的兵将也都向东门集合而来,一场战斗在所难免,而在城外等待的荆州军其他将领看到于禁率领的荆州军已经控制了宛城东门,赶紧领兵前来支援,双方大批量的士兵都集中在了此地,场面十分混乱,而就在众人混战的时候,根本没有人注意到于禁早已消消地消失在了人群中,而荆州兵将为了保住东门的控制权,与曹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双方的伤亡都在直线上升。

    此时黄忠和甘宁的部队并未加入到宛城东门的战斗中,他们一直隐藏在暗处,就是防备曹军的突然袭击,可是等了这么长的时间,曹军依旧没有其他人马出现,不免让两人心中犯疑,他们的任务就是阻截曹军的伏击,若是此时冲出去加入宛城的战斗,就算是违抗军令了,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荆州军拼杀,自己只能干着急。

    就在两人几乎都要等的不耐烦的时候,远处响起了喊杀声,而黄忠、甘宁循声望去,确认对方就是曹兵,而领兵之人正是曹洪。甘宁此时才相信了吴晨的话,于是准备拍马出战,不过却被黄忠拦了下来,甘宁有些不解的看向黄忠,而黄忠对着甘宁摇了摇头,说道:“再等一等!”

    欲知黄忠为何让甘宁再等一等,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