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缺皇帝 » 8.京都欢迎你

8.京都欢迎你

    东便门城门口处的街面上,散布着不少驴脚人,雇佣时需连人带驴一起。

    安份老实做生意地,贴墙而蜷坐,时不时堆笑起身,招呼旅人。

    粗野的驴脚人则上前抢包,往自己的雇驴上装,有种改革开放后,散布在火车站、汽车站外黑的司机的即视感。

    霍然怕被坑,敬谢不鸣,没敢找这些人,那些野蛮的驴脚人一听霍然那纯正的北地口音,轻易就放过了他,一听南方口音,就上去胡搅蛮缠,反正就是见人下菜。

    主仆二人选了一家有门面的驴行,登记了身份,交了点押金,就把雇驴手续办妥了。

    服务还挺周详,驴行说是与京都各大客栈会馆都有合作,找到落脚处,不想雇驴了,通知客店的柜台即可,驴行自会派伙计上门来取,清算资费。

    驴行方掌柜还顺便为主仆二人,推荐几家京都知名客店,并引导他们去边上的杂货店,买了一种防沙遮面三角巾,两条三十文。

    出了驴行,过了喜凤桥后。

    小仆童跃跃欲试,颇有想法地主人说:“这京都人心真大,出借毛驴,不跟着人,就不怕遇上坏人,把驴牵走卖掉呀!”

    小家伙有疑问,作为主人的霍然,也一头雾水,这驴行是个什么经营路数?

    他就交了一钱银的押金,就把两头驴,给弄出驴行,驴行就真的不怕客户,把驴给拐跑了?

    “这是人家的商业机密,无需我们担心,总有其生存之道。这驴我看是牵不走地,拐不跑,认路认人。”

    正说着话,忽得一阵狂风刮来,卷起漫街的浮尘。

    还好,有那“方记驴行”的方掌柜善意提醒,主仆二人入乡随俗,大帽也早早戴上了,裹脸的三角巾套于在脖子处。

    风沙一来,往上一提,就遮住耳鼻口,将随风刮来的沙尘,挡在外头,不至灰头土脸。

    可一些初来乍到的旅客,不明就里,那就灾情严重了,不晓得这京都风沙大,没有防护措施,一个个成了黄沙泥面的面筋人。

    有些黑心的驴脚人发出得意的怪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见机再次向雇主兜售起防沙面巾,不过那价格一言难尽,一条五十文。

    你是风儿,我是沙。

    大明国京都欢迎你,欢迎你,在阳光下一起分享风沙。

    “救命,救命……”

    “快来人,有人被刚才的怪风带到沟里去了。”

    主仆二人当了一回围观群众,这年头,也没有110,官府不发放工资,都内管铺的总甲全是吸血虫,没有为人民服务意识,只好靠敲诈勒索为生。

    所以,这年头,老百姓出事了,只能靠自救。

    有附近热心的京都土著居民提溜来晾衣杆,向跌落沟中那人伸去,排水渠下乌黑黑地,也不知多少时间没清理了,淤泥快没过那个人的头顶了。

    晾衣杆太滑了,掉下去那个人手上又沾满了泥,握不住,有货郎子伸出扁担,扁担太宽太短,不着力。

    有力夫解下麻绳,弄了个活结,连套带拉,大家一起使力,总算把人给救上来了。

    然后,围观群众,合着施以援手的好心人,全都捏着鼻子,一哄而散,各奔前程,独留那个倒霉蛋躺在那喘大气,先去城濠下的玉河洗一洗再赶路吧。

    要说,明清两代的京都,道路系统确实差劲,除了御道,多是以黄土覆面。

    道旁没有任何行道树,固不住泥沙,一脚下去,灰沙能漫过鞋面。

    车马走得稍急,就扬起漫天灰尘,而且每隔一段路,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塌陷积洼,没人及时修缮填料。

    下过雨,就会形成一个个小水洼,行人稍不留心,马车疾驰而过,保管会被溅得满身泥水。

    洼水混杂了粪便尿液,溅到身上,臭不可闻,行人捂鼻。

    明渠下的淤泥乌漆叭黑,冒着熏人的臭气,加之公共设施陈善可乏,没有任何收集垃圾和供人方便的地方。

    旅人、商贩肚子一急,找个巷子,光着腚子随地便溺的现象不少,那光景可想而知。

    真可谓是,晴时风起吃灰,病疫漫城,雨天则泥泞梨田,一脚下去不是人屎就是畜便。

    如此不讲卫生的城市,哪天闹起瘟疫,也实数正常不过。

    这种孱弱的城市管治,还如大元时代的大都,元代的北京可是号称湖河纵横的北地江南水乡。

    明清时期的京都,则是沟渠壅塞。

    每个小巷口,成了居民倒脏水的地方,每个胡同的旮沓角落就是方便的地方,冬天还好,一入夏,整个城市臭不可闻。

    被怪风糊脸,主仆也没有斗趣的心思,“还是先找个地方落脚吧!”

    霍然原本是打算到宣武门外大街一带落脚,那一带是会馆聚集区,绍兴会馆就在那一片,宣武门外大街还是六部郎曹官的聚集片区,治安相对也比较好。

    奈何,行至崇文门外大街,跨下的健驴就不听使唤了。

    蹄下撒欢,径直往花儿市一家客店的驻马场跑去。

    驻马场门口,数名身穿青直掇灯笼裤的店伙计迎了上来,熟门熟路的抓住驴辔头,倔驴儿立马又成了顺毛驴。

    主仆二人,下得驴来,面面相觑,这下明白了那方记驴行的经营奥义,委实哭笑不得.

    谁说古人傻,古代城市里也是套路满满,车船店脚牙,全是一伙地。

    有些人,可能有疑问了,为何是京都欢迎你,不是京师欢迎你。

    京都,不是在日本吗?

    大错特错!

    这又是一种常识性的错误。

    明清两代的中国北京,正式名称,就叫京都。

    大明会典里,京都京师列分得很清楚,满清皇帝的圣旨,也有大量的记载。

    因为,依周礼来说,京的原意,为天子居住的地方,都则是人口汇聚的城市,中国皇帝常住的城市才能叫京都,不常住就叫行在,皇帝没了,京都也就不存在了。

    大明国时期,日本的幕府将军窝在江户城,无不以得到大明皇帝册为日本国王为荣,以此向外宣示自身政权的合法性,借此统治日本列岛。

    假如平安京那位日本大君称了天皇,把或平安京改作京都,幕府将军有两种选择,要么大政奉还,刮腹自杀,要么杀了那个伪天皇,另立日本大君。

    这城市的称谓,关系到政权的合法性。

    试问,哪个日本大君敢怎么作死。

    日本京都,是近代才改的地名,从中国这里剽窃地。

    改名时间,为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国打败了大清国,清廷丧权辱国,外交上承认了当时的日本大君“明治”的天子地位。

    日本“天皇”名号才自此始!

    清国被推翻,改元民国,中国再无皇帝,而日本有了皇帝,平安京正式改名作京都,这才叫名正言顺。

    至于说有多少代天皇,全靠吹,试图否认作为属国的历史,想跟中国平起平坐。

    明治以前,全是日本大君或大王,敢称天皇,将军们分分钟干掉他,何来的天皇之说?

    傅仪那个亡国之君,曾经的中国皇帝,竟然东渡朝觐曾经的属国大君,回来后还沾沾自喜,不觉得丢人吗?

    至于师的意思,依周礼讲,是天子所辖千里之地,就是天子直辖的封地。

    京师很大,领八府二直隶州及一百三十五个州县,包含现在河北全境及山东山西一小部分,行政区划上主要分顺天府与北直隶两块。

    顺天府治设在京都,其所辖二十二州县民政由顺天府伊管治,军政由不常设的顺天巡抚治理。

    北直隶治所设在保定,民政一般由保定巡抚代管,因事而设的军政巡抚罢撤不定,到崇祯十一年,才正式设立直隶总督衙署。

    河北人民怕是要失望了,直隶总督可管不到顺天府伊头上,所以,北京不属于河北省地。

    其实吧,干脆叫北京,也没错,大明国当时的南方人,普遍是这么称呼京都地。

    如果往前追溯,汉唐时期的长安,也叫作京都,老的古装剧里皆称京都,详见老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