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缺皇帝 » 15.四契同立

15.四契同立

    霍然信口再问了一句,“可有营业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杜经济听得一愣住了,好奇地反问:“官人所言的税种,在下一概没听说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增值税,什么个人所得税,又是如何征收地?”

    “营业税就是坐贾经营买卖的全年毛利所得,而增值税嘛,拿这果脯打个比方,商家进价是十两一斤,卖出时是十六两一斤,这中间六两的差价就是那增值的部份,增值部份一两二钱,以此进行计征。”

    霍然觉得问得冒失,所以作了简单介绍,说:“个税计征法子,可以设一个起征点,如在京都,市民年入二十两以下免征,超出部分,就以阶梯计税,二十至三十以百分之三计,三十至五十百分之五计,五十两至一百两则百分之十计,以此累推。”

    杜胖子晃然地点头,真长见识了:“收入越高,缴的税也是越重。”

    “正是此理。”

    杜胖子发现这霍大官人真是头脑灵活,能想出这种奇怪的征税方法,笑说:“大官这三项税,老实讲,比那周扒皮还能扒,哪天霍大官人若能跑官重新起势,做了户部官员,这京都军民呐,非被大官人刮得呱呱叫唤。”

    “先生可有跑官的门道?”

    “大官人若有需要,杜某亦当尽棉薄之力。”

    二人相互试探一句,点到为止

    霍然又绕回了原来京都房产话题:“今日若无杜先生开诚布公,霍某还真晓得,这京都的房产市场,水这么深,要是运气不佳,冒在来京购房,再遇上不靠谱的牙子,怕是会被坑进沟里爬不出来。”

    “只要不是想占小便宜,花该花的钱,是能避坑地。”杜胖子有些风淡云轻指点道,“不过,人心大多为贪欲蒙敝双眼,往往作茧自缚。只说这京都房屋买卖,官府底薄留存的原契价是作不得准地,房价每年都在变动。”

    “而方才官人所说的大杂院,在官府报税的原契价为三十三两,加价十两,叹价再加五十两,实际成交价为九十三两银。”

    杜胖子一语揭穿其中奥妙,“但在官牙房估价时,却仍以原契价在估,税是省下来,可万一被巡按御史给捉到了,那就惨了,每年总有几个倒霉家伙。”

    “也就说,房屋的实际价格,在于草契、加契、叹契的总和,而非绝契。”

    “对,绝契不绝,绝契上有一句,如若返悔,情愿罚米十石入官,十石米才多少钱?”按崇祯五年的市场价,一石米八钱银,罚银八两,就能以原价拿回房屋,很多无赖房东,干得出这个事。

    杜胖子继续说:“如今京都单院买卖,也是动则上百两,但市价高,缴的税也是越多,所以,出现原契价与市价不一的局面。”

    也就说,想要以三十三两银子,买个大杂院,是在发梦。

    官府留存的绝契底薄及贴上去契尾,并不是实际的市场价格的体现。

    通过今日的看房经历,及对比后世的购房经验,霍然对京都的房产市场与交易手续,有了一定了解。

    买卖房屋,无论古今,任何时候,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人生大事,手续异常繁琐。

    大明国京都房产的过户,与后世繁琐多了,过户必须通过牙人经办,如杜建成这样持有通判厅牙帖的牙子,因为中间有一个估税环节,没法逃避。

    手续办理上极为繁难,京都购房手续流程,第一件事,凭草契去五城兵马司领取房屋号票。

    五城兵马司是京都城内的管理机构,持有房屋号薄,根据房屋归属地,持兵马司的号票知会总甲,由总甲召集左邻右舍作见证人,订立绝契,上报兵马换房号,然后才能去大兴或宛平县署完税贴契尾。

    完税后,在县署官牙房贴尾契加骑缝印,再带上所有材料及身份证明至顺天府,经过有关人员审核后,确认你的购房资格。

    盖钤备案,更改房号名,你才真有合法地拥有了房屋的产权与所有权。

    在契约定立上,也是繁难,共分四道,分为草契、加契、绝契、叹契。

    草契,就是买卖双方约定的原始价格。

    加契,就是评估未来几年的房产升值价格。

    绝契,就是正式过户契约,上面有买卖双方签名、左邻右舍见证人、属地总甲、契约起草人、官牙签名。

    有了绝契,就可以到官府交税,领取契尾了。

    契尾,也叫红契或官契,也就是古代的房产证。

    但在古时,有了房产证,还是不够,还得加一道保险。

    这就是叹契,原意是房子归他人所有了,原房东只能叹息的份。

    而实际情形是原房东看见房产增值了,依着“绝卖不绝”的乡规民俗,叹着气就会跑到买家那要求“叹价”,甚于吵着不卖了,宁可赔违约金。

    比如,你在某大城市购买了小产权的安置房,当时以20万的价格买下地,过了很多年,原房东突然回来索要安置房,因为这套子已价值百万。

    买家当然不肯了,眼见房价火热节节高,吵上几次,火头上来,不爽之余,一记左勾拳,一记右勾,把人给打死了。

    古代官员也最怕碰上这类因经济纠纷互殴的死亡案件,会被上级认为,教化地方不力,有碍升官。

    所以在明代买房,必须要四契同立,买卖双方必须各持有一份“永无叹乞”的叹契。

    一方死心,一方才能安心。

    说白了,提倡四契同立的初衷,是为了杜绝没有契约精的古代“房闹”事件。

    现实中操作中,则成了房屋宅弟买卖逃税的手段,作为主政官员,明知猫腻,陷入两难,加上有皇帝圣旨,要求体恤民生。

    古今民俗不同,法律上的缺失,官员的不作为,如果拿后世的购房经验,拿上钱就去大城市买房,以为随便找个牙子就买入,被坑死的份。

    寄望于别人的人品,无异拿刀架脖子,万一房价涨了,原房东后悔的话,随时跑回来闹事。

    霍然初入京,为什么不会碰上这种事,杜胖子还把其中的坑,一一说道地清清楚楚。

    因为霍大官人他是官呀,出现官员身边大部份的人,都是好人,坏人也会变好。

    杜胖子也是好个好导游。

    吃过茶,二人再花了点小钱,登上正阳门的城楼子,登高远眺。

    城市笼罩着一层灰蒙蒙地雾气,唯见高耸的箭楼一座连着一座,巨大城墙婉延,望不见尽头。

    道路如白细的丝线,一座座矗立的高大牌楼,如同蛛网的结点,将京都切成一块块地。

    一目了然地是,贫者多富者少,富人的居住区齐整划一,花木扶疏,道路铺石,倚着金水河畔而居。

    单间的瓦房,占了大多数。

    民居房墙紧挨,院墙相倚,共有共用,声息相通,连最基础的防火巷都没有,整体呈现的形如蜂窝状,人如工蜂,进进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