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不缺皇帝 » 31.时来天地皆同力

31.时来天地皆同力

    次日,内阁直房。

    一个绯色官袍的美髯老者缓步进入内阁,环顾左右,阁中空荡荡地,五位辅臣,只到了一位。

    温体仁抬眼张望,向美髯老者打了声招呼:“华东公,可是找挹斋?”

    “他还没来吗?”

    “要是没什么急事,不妨坐下来,稍等一会。来人,看茶!”

    “唉,自从挹斋做了首辅,是愈来愈散漫了。园峤,辅臣当中,你跟他私交最好,你得劝劝他呀。”美髯老者正是张延登,他依言坐了下来,将手中奏本递给温体仁,“能不能插个队呀。”

    “可以!”

    温体仁含笑接过张延登的奏本,一边阅览,一边风趣的自嘲,说:“华东公,人要服老。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想法,爬得又比我们高,轻易是说不得地,老年人唠唠叨叨的话,还是留给自己,留进自己棺材板里去吧。”

    “碟碟不休地确实遭人嫌弃,但年轻人做事燥进懒散,不对的时候,作为长者,还是应该发挥一下余热,把自己的一点点人生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可不能真带进棺材板里去呢。”

    “这个叫高明衡,是你的门生吧,看来已得了你一半真传了,把持西山煤的勋戚们,有麻烦了!”温体仁看完奏本,笑容可拘地提笔批了票签,就六个字,“覆部酌议此事。”

    字越少,事越简单。

    “仲平他呀,有一腔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张延登苦笑一声,这奏本其实是另外一个姓霍的武夫代写地。

    眼见票本封闸,上了封条,即将呈到文书房去,左等周首辅,右等周首辅,却依然不见人踪,张延登大为失望地向温体仁告辞。

    不久后,票本再从文书房,递进了懋勤殿板房,那份“条陈西山矿务疏”奏本,自然也摊在崇祯皇帝的案头上。

    平息民愤,收归官有,抵充国用,皇帝在奏本上连续顿笔,点上朱记,左思右想,最后,又在“阻止奸人偷窃矿产”上,又画了一个圈。

    再看看票签,很符合自己的心意,皇帝再次提朱笔,给批了红:着有司会同司礼监酌议此事,速行回奏!

    山西道试御史高明衡,是个能替国分忧的人才啊,皇帝拿出小本本,给记上了,随时准备钦点,加以重用。

    皇帝的御比,又通过文书房,转发至内阁,内阁中书舍人则抄发给六科,六科审核后,皇帝朱批过的奏本,就成为了正式的大明官方“红头文件”。

    工部与司礼监拿到工科抄发的批文,当即派员会商“西山矿务局”设立一事,这是能增加部门权力的机会,双方一派即合。

    明代的内臣与文官,大部份时间,都是能好好相处地,只要利益合拍。

    设立西山矿务局一事,基本上,板上钉钉了。

    矛盾开始转移到新设的矿务局身上,工部官员与内臣珰子开始合谋,怎么以最小的代价,将那些长期把持”西山煤”的勋戚们赶走。

    司礼监的不少内臣,看过原本,阻止奸人偷窃矿产,这一行字,皇帝还特意圈了一下。

    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对那些作奸犯科的“权贵亲戚”不打算再容忍,反正一句话,把矿税给弄上来,充抵国用,其他地,你们自己看办。

    又有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延登上奏,请将西山矿务局纳入到山西道巡视,获得了批准。

    矿务局新上任的工部官员与内臣,精神不由为之一振,大势在我啊!

    同时,民间舆论在有心人的挑动下,正在快速发酵,与上面形成合力。

    杜胖子身怀巨款,领了东家的命,召集京城各小报业主群策群力,搅动风雨。

    有个伍西进的编报人给胖子出了个主意,以大手笔的解迷式推进寻人。

    新闻共分三段,陈玉镜是谁,陈玉镜哪去了,陈玉镜事件的反思。

    杜师爷其实是个新闻界的外行,但他人胖身不虚,钱就是底气的来源,当即付给那伍总编一百两银子作订金,操办此事。

    伍总编是个干大事的人,心口如一,并无诓骗杜胖子的意思,出手真是大手笔,当即拨出50两银子,令报房其余四人,全员出动,采购了10万张连史纸回来。

    古代一家报房就五个人吗?

    其实五个人,也嫌多。

    报房用工,一般分探报人、抄报人、编报人、印报人、送报人,大部份报房,除了编报人、印报人是固定地,其余三人皆是临聘人员。

    现代社会,媒体号称是第四极权力,在一般人眼中,新闻行业从业者,是个颇为高端的职业。

    但古代的新闻从业人员,可没那么好的待遇,在老百姓看来,全是不务正业的家伙。

    探报人,就是采编记者,全是有奶就是娘的街头游棍充任;

    抄报人身份地位稍微好一点,是拿着朝廷工食银的胥吏、募役充任;

    编报人大多则是些失意落魄文人,水平高的读书人,早跑去悬梁刺骨,考功名去了;

    印报人可能就是报房老板自己充任,请个专业雕版大师傅,可不便宜;

    送报人不是童工,就是无业游棍。

    这一通说下来,京都报房,邈似全是皮包公司,随时收铺跑路。

    伍总编再把剩余的50两银子,全给散了出去,散给了同行们,一是采购印刷所须油墨,二是雕刻母板。

    有钱能使鬼推磨,同行们一看有钱赚,纷纷前来帮忙,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房借房。

    五个人的小报房,人手暴增到了五十人,各司其职,一下子变得宽余起来。

    雕板很简单,就十来个字,全城接力,悬赏一百两,寻找大孝子陈玉镜。

    拿过去给杜胖子审稿,胖子把玩了一下手中扇子,划掉了“悬赏一百两”字样,又加了两个字,就变成了:全城爱心接力,寻找大孝子陈玉境。

    伍总编感觉有点意思,当即同意,就按杜胖子这个大金主的意思雕板。

    爱心即是同情心、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孝廉,相当于古代的精神文明建设。

    若是爱心与孝廉之间,明面上掺杂进金钱,显然是有点变味地。

    钱可以给,但不必宣扬。

    杜胖子又拿出了一百两银子给伍总编,投入资金加大支持,夸道:“以伍总编的能耐,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啊。”

    “坦率地说,更像是烂泥塘中的死泥鳅。”伍总编不客地接过银票,叹气说,“新闻业大多本小利薄,报房虽为国家免税行业,但从事这行,稍不留心就触了朝廷的忌讳,所以报房一般都有俗成约定,不谈国事、不抄边事、不影射皇家事,此为明哲保身之道。”

    “伍总编,且放宽心,此为皇帝分忧解难,那周镜才是烂泥塘中的死泥鳅。”

    杜胖子大概明白伍西进的担忧,怕被官府给查封了,笑说:“银子在手,报房即使封了,过段时间,也可另起炉灶,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