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乡村振兴之新农村 » 76.锣鼓队

76.锣鼓队

    秋收过后,胜叔立即安排他们的训练。

    首先是招募队员。

    他决定走街串户。

    老李头他们经常在村头大杨树底下聊天,那里有活动器材。

    为了凑够一支队伍,胜叔可谓煞费苦心。

    “老李,你这天天闲着也是闲着,咱得把老家物什重新启动起来,让李家庄锣鼓队发扬光大。”

    老李头坐在那里纹丝不动,晒着太阳,眯着眼睛,缓缓的说:“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听听戏曲,哄哄孩,谁没事找事,活得腻烦了。”

    胜叔的一腔热情被泼了冷水。

    当然,也有私底下嘀咕的,“这次老胜又想搞啥名堂,莫不会拉着大家伙给他自己脸上贴金吧。吃力不讨好的他可不会干。”

    胜叔转脸又发动老跟头他们:“活动活动筋骨多好,还能娱乐,何乐而不为呢。”

    老跟头是个老实人,犯难的说:“不是不想练,是咱这年纪学啥啥不会,人过三十不学艺,咱这脑子会记住那鼓点?可别痴心妄想了,能记住回家的路就不错了。”

    其他人也跟着倚老卖老。

    “你们这帮老损货,真是没一点自信。我都替你们臊得慌。”

    “那你有能耐,你去,你自己挑大梁。”

    平常胜叔在他们面前以官自居,总觉得比别人高一等,大家伙对他有情绪也在所难免。

    尤其还老年人,大家都是一个村的,都到这个岁数了,谁活得长谁才最有能耐。

    胜叔见大家都有情绪,打消了他当初一呼百应的幻想,也不便和大家伙硬抬杠。

    他想起了老罗叔,毕竟人家在锣鼓界德高望重,在村里也颇有口碑,应该会有倡导力。

    他转身回去,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罗叔家。

    老罗坐在屋前的椅子上,眼睛略显呆滞得看着前面的月季花。耳朵也不太好使了,直到胜叔走到跟前才缓过神来。

    真是岁月催人老,尤其是老罗又生了一场病,精气神看起来比先前憔悴多了。

    “罗哥,我来请你这个大佛出马了。”

    “是不是敲鼓的事,我这几天也在想着,怎么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你说我这一生病,不一定那天就去那边了,谁来继承咱的绝活呀。”老罗许久没有说话,见胜叔来了,打开了心扉,还有些许激动,一口气说了这么多。

    “是呀,听说这次还是现场直播,正好可以录下来,咱们也可以保存下来,机会难得呀。”

    老罗往门里喊了一声,叫老伴把他的宝贝拿出来。

    看起来是一本天书,密密麻麻不太工整的记着一些东西,八成是老罗自己记得,估计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他开始拿起书,给胜叔解释起来都有什么动作以及要领。

    胜叔心里着急,忙说:“咱现在先得招兵买马,组建队伍,光咱俩能唱啥戏呢?”

    老罗叔觉得不可思议,以前他都是从青壮年里招兵买马,有些人哭着喊着要去呢。

    “现在和以前不同了,年轻人只顾着上班挣钱,没人愿意来学,那些能敲得动的老家伙越来越不听话了,还得求着他们敲似的,要不,您去说说。”

    老罗叔也来了劲,他满心希望有人传承下去,至少能录下来也留个纪念。

    胜叔开始搀扶着老罗往村头杨树底下走去。

    五百米的路程,俩人慢慢悠悠的走了快半个小时。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大家看到老罗的拳拳之心,也跟着稀里哗啦的感动起来,早就忘了胜叔刚才的苦口婆心。

    “行,没问题,只要您还看得起俺老弟,咱还敲起来、舞起来,也展示展示咱的风采。”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家里还有当年的衣裳锣鼓,都没舍得扔,俺孙子还笑话俺啥破烂呢,准备当传家宝呢,哈哈”。

    “这地里庄稼也收完了,正好也没啥事,打工人家又不要咱,年轻人都忙不愿意去,咱不贡献谁贡献?”

    “咱们的文化是得传承,要不以后子孙后代都不知道还有这门技艺,多可惜呀。”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和刚才判若两人,听得胜叔目瞪口呆。

    忽然间,他明白了。

    由他出头,代表的是官方,百姓们想得就多,害怕为他人做嫁衣,出力不讨好。

    老罗出面,代表的是民间团体,不为名不为利,大家都接受。

    没一会,已经凑够了七八个人。

    胜叔心里清楚,必须多招一些后备着,如果碰上有头疼脑热的,人数太少不好看,多个七八个人倒没啥,热闹嘛。再者,不见得每个人都能学会学好,人数上还是多多益善。

    没两天功夫,人数就报了十四五个,说是锣鼓队,其实就是老年团,当然,清一色的男同志。

    为了配合工作,胜叔招呼几个队员家属把锣鼓擦洗擦洗,衣服也洗净晾干备用。

    为了提高效率,大家建议列个章程,时间地点之类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老年人的纪律意识还是挺高的。

    简单商议了一下,老罗是总指挥长兼顾问,胜叔是指挥,负责人员的召集排练等事项。

    不过,第一次排练就让胜叔大跌眼镜。

    原本通知9点到村党建广场集合,结果9点半了,还没到齐。

    后来一问,那一拨人听错了,以为在老地方(大杨树底下)集合,老李头他们也很冤枉。

    “我们早上吃过饭就来了,不到八点就集合,真是,弄岔题了。”

    这也难怪,老年人会用智能手机的不多,有什么事都是口口相传,传错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好了,不说了,站好队,集合。”胜叔吆喝道。

    “还集什么合呀,坐在这听不好吗?”

    大家都不习惯这种排队列的方式,十几个人里面,胜叔年龄不大不小,也不能对大家吆喝来吆喝去,只好作罢。

    老罗见大家来的整么齐整,一个个都眼睁睁的望着他,有几个还是当年的队友,心情颇为激动,吸了一口气,打起精神,朝着大家伙,一脸虔诚的说:“各位老兄老弟,说句不中听的,我们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了,能在有生之年干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确实不易。今天大家能来参加,我万分感谢,谢谢你们的信任和支持,接下来我们就好好练,拿出当年的精气神,给自己点个赞,让全村人都看看,咱们也是顶呱呱的,也是有艺术才能的,这个村里举行演出,用得到咱们的,是咱的荣幸,不论结果如何,重在参与,关键是我们练好了,还可以直接录像,有这个东西,我就是到了那边,也了无遗憾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我在这里,给你们鞠一功,感谢,感谢。”

    说着,老罗就要起身,旁边的人一把拉住,也颇受感动的说,都是自己的事,不用您操心,我们会好好练。

    老罗的开场白起了个好头,大家也都深有感触,

    胜叔趁热打铁,为了向年轻人看齐,他们还列出了时刻表,要说时间这块,大家最充裕,这是优势。上午、下午、晚上都可以练。

    但时间一次不能太长,怕大家体能上受不了。

    老罗把手法和动作做了示范,讲了一些要领。

    大家按照所教一个个摩拳擦掌,开始了练习。

    大家练一会歇一会,还相互交流切磋。

    为了加快进度,胜叔发挥组织特长,采用传帮带方式,让老队员和学得快的教其他人,一个带两人或三人,分成小组。

    老年人爱面子,谁都不想让别人说闲话,有几个动作跟不上的已经想打退堂鼓,所以在方式方法上还得注意对方的情绪。

    锣鼓敲起来,瞬间村里便多了生气,也吸引了路人和村里闲人观看,也为大家增加了一项饭后的谈资。

    敲得好的,越来越有自信,也更有劲,驻足观看者还时不时喝彩,这让他们找到了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自信和荣光。

    这些人敲起来还废寝忘食,更吸引了下班的村民,有些小年轻和孩子拿起鼓槌使劲敲了起来。

    这让整个小村庄整个晚上都弥漫着愉快和幸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