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书之有福 » 第一章 狗腿

第一章 狗腿

    “福子,你今天不舒服吗?要不要我替你跟祖母说一声,今天的猪草就少打一点。”

    一个稚嫩轻柔的声音响起,靠着大树,正想着喘口气的福子有些无奈的抬头,看向说话的小女孩儿。

    福子一身灰扑扑的麻衣,又硬又重,夏天穿着磨皮肤,天冷时随便一缕风就能吹透,只能说遮遮羞,不至于光着出来罢了。但是面前弯腰在自己面前的堂姐,一身细软的棉布,只看着就能感觉到穿在身上的柔软,而且还是砖红色这种农家少见的“鲜亮”颜色,跟福子灰扑扑的灰黄素色衣服一起,这种肉眼可见的条件差距,谁能看出她们是一家人?

    福子脸上扯出笑意,“堂姐,我没事儿,就是歇口气,一会儿就起来打猪草。”

    猪草打不够,回去轻则被唠叨,重则小棍儿加身,福子可不想再在全家人吃饭的时候,被打骂弄得没面子。

    福子的堂姐,徐有珍清秀白皙的脸上,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我就知道福子最乖了,那你歇好了就赶紧干活儿,回去的时候还是老规矩,在林子外边儿等我,知道了吗?那篓子放这里,我就先走了!”

    说完,不等福子再说什么,便翩然跑开,一转眼就不见了身影。

    福子靠着树,举起自己皱巴巴的双手,看着自己麻杆儿似的手腕儿,又看了自己和堂姐的两个猪草篓子,十来岁的小儿,仿佛经历过生活的万般蹉跎一般,重重的叹了口气。

    “你不想干就别干,干嘛每次都帮你堂姐?”

    一个带着一丝痞痞的声音响起,一个同样穿着麻布的少年从树后走出来,嘴里叼着一根带着丝丝甜味儿的草棍儿,仿佛小大人一般,恨铁不成钢的说到。

    福子抬头,看见这个从小一起在林子里一起打猪草的少年,嘴角才终于翘起,脸上带上只有见到“自己人”才显露出的笑意,“你不懂。”

    男孩儿撇撇嘴,“嘁,你也就比我大半岁,整天装的好像大人一样。你天天让着你那个堂姐,也没见你得着什么好儿,倒是让人越发觉得你好欺负,以前还装模作样跟你一起打猪草,最多干的少一点儿,现在呢?整个篓子都让你给打,我看,以后她徐有珍就能跟城里小姐一样,坐家里绣花儿,你徐有福就跟丫鬟一样,做饭洗碗养猪,伺候你堂姐。你说都是堂姐妹,就算你家没有儿子,你也用不着这么早就开始讨好她吧?万一你爹娘争口气,再给你生个弟弟呢?”

    看着少年满脸嫌弃,却还是唠唠叨叨让她醒醒神,别再被欺负的模样,徐有福觉得自己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累了,从树下起身,就往林子深处走,“柱子,赶紧的,咱们今儿时间紧任务重。徐有珍走了正好,她在我们还不方便呢。”

    徐有福往林子深处走,“柱子”少年则在原地气的跳脚,“都说了叫我李文献,我都快十岁了,别再叫我小名儿了!”

    “等你十岁再说!”

    已经十岁的徐有福声音远远传来,李文献不甘,却也没办法,只能暗自期盼日子过得再快些,等夏天过去,他满了十岁,徐有福就不会再叫他小名。

    “你等等我!”

    徐家村地理环境十分优越,依山傍水,徐有福跟李文献两个人往林子深处去,却并不往山上走很远,只是在一处林间小潭处停下。

    出水口在山中不知处,从林间流出,绕徐家村而过,水量丰沛,即使冬天枯水时深水处还有一人多深,所以徐家村吃水耕种还有洗漱都十分方便,不像别处,为了吃水方便还要在村里打水井。

    徐有福和李文献来到的这处水潭因为在林子深处,村里人知晓但并不常来,所以,成为了两人的秘密基地。

    李文献将篓子里带来的晒干的猪粪牛粪在水潭便慢慢往里撒,稚嫩的脸庞都是认真,但是嘴里却还是不停,“你堂姐支使你干活儿,你屁都不敢放一个,支使我你倒是顺手,你说了要往水中施肥,却自己空着手过来。看来,还是得靠我才行。”

    徐有福蹲在一旁,看着绿油油的水潭,笑眯眯的点头,“可不是,还得靠你,不然,我恐怕也没这个耐性。”

    李文献脸上露出笑意,“你也还行。”

    施完肥,两个人就蹲在水潭边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

    “我娘说了,她如今吃了你给的药,已经好多了,等暑气退了,她就能出来走动了,到时候,她就送我去牛夫子那里读书。有福,你不是喜欢书吗?到时候我学了,回来教你。”

    徐有福去李文献家里几次,眼睛都在他家的书上挪不开眼睛,但是那些书被母亲当做宝贝一样收着,平日里都不让旁人碰。李文献早就下定决心,等他读书以后,一定要把书拿过去,和徐有福一起看。

    李文献家是外来户,据说当年,李文献的父亲是个一看就气度不凡的读书人,就是身子不好,落脚在徐家村养身,后来李父病重去了,李文献母亲又身子不好,只带着一家老仆住在徐家村村外,平日里跟村子里的人来往并不多。

    小时候的李文献,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是村里那一辈儿小子中,最得意的,每次他出来,都是穿的干干净净的,人又白净,口袋里还常有零嘴儿,所以,村里的小孩儿都想跟他一起玩儿,还有经常有小女孩儿往他跟前凑,以跟他一起为荣。

    后来李父去了,他们一家在村里便渐渐生了口舌是非,李母约束李文献在家,村里人也让小孩子别跟李文献玩儿,说的无非就是不详,跟他一起倒霉之类的。

    小孩子又大多没有开蒙,只听父母的,父母这么说,他们便瞬间转了风向,以前以跟在李文献身边为荣,现在便避之不及。

    小小年纪的李文献跟着父亲开过蒙,总觉得自己也算是经过世事蹉跎的人,也不屑跟村里这些蒙昧稚童一道玩耍。

    只徐有福,从小就寡言,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从来只看着别人,少有跟同伴一起发疯大笑的时候。

    自认为成熟的李文献,便只偶尔在徐有福出来打猪草,被堂姐支使独自干活儿的时候,出现在她身边,让她别太老实,别被堂姐欺负了。

    “这徐家村,也就你还合我的眼缘,我可不是给谁都打抱不平的,你也该争气些才是!”

    李文献自认为成熟,面对徐有福也有“同类”的感觉,所以下意识靠近,时常怒其不争。

    李文献其实感觉很敏锐,徐有福也不是普通的小孩子,她前世孤身一人奋力拼搏了很久,却始终因为各种意外攒不够首付,后来一朝穿书,还是女主的堂妹,算是经过些蹉跎的徐有福决定,她要抱女主的大腿,以后有这个从农家飞出的金凤凰做靠山,她就不信,她还会过着那种风雨飘摇,独自打拼却被世事愚弄始终无法安身立命的生活。

    她的要求不高,有一屋存身,吃穿不愁便罢了。

    因此,她才会从小容忍女主堂姐的欺负。

    在她看来,不过是帮女主堂姐多做些活儿罢了,她不惜力气,只求以后安稳。

    这些话,自然不能对李文献说,而且书中的李文献是个寥寥一笔的小配角,书里只说他母亲得恶疾去了,然后他便跟着老仆去了远方,再没音信。

    徐有福虽有成年人的冷漠,但是面对这个再三对自己表示亲近,甚至替她出头“教训”堂姐的李文献,到底生出了几分情谊。在一次李文献哭丧着脸,说母亲身体不好的时候,帮他找了对症的草药过去,如今,果然李母身体好转。

    其实,也不是徐有福懂很多,就是前世信息爆炸,徐有福闲来无聊的时候,也学了很多“本事”,什么织布纺纱,本草纲目,甚至养猪的基本常识,各种各样的东西,她都有涉猎。以前总是幻想有朝一日可以不用给别人当社畜,自己靠自己的本事,租一块儿地,盖一座小房子,能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在到了这个书中世界,其实书里的内容,大都忘的差不多了。她是资深网虫,除了极个别经典小说,别的小说大都看过就忘。在这里,她只记得,是个种田文,女主是从农家飞上枝头嫁了世家子,至于别的,她一概不记得了。

    而且,她从出生,就在徐家村没有去过别处,连衙役都没有见过,十年下来,关于书本的记忆更加模糊。

    机缘巧合,徐有福常年打猪草,自然认识这村子附近的一些草药。有些草药消炎效果很好,给李母喝下对症了,自然就好了。

    从那以后,李文献也不再总是端着开过蒙的“读书人”的架子教训徐有福,而是偶尔听徐有福的话,跟她一起做些他不懂得“离奇”的事情。

    李文献想,徐有福能治好母亲,应该是父亲当年说的,那种“奇人异事”,果然,自己一眼就觉得她亲近,她果然是跟自己一般,不是凡人。

    徐有福不知道,她被小伙伴李文献已经划分为不同于村里愚童的“同类”,此时,她眼睛看着这潭水,仿佛在透过绿色不见底的潭水,再看什么未来一般。

    “别愣着了,赶紧割猪草吧,一会儿你堂姐等不到你,回去该告状了。”

    李文献手里拿着镰刀,边割猪草,便对徐有福说到。

    徐有福回过神,也跑过去,拿着镰刀一起割猪草。

    “这次又麻烦你了,下次给你带我娘烙的饼。”

    徐有福凑在李文献身边说到。

    李文献总是自认为成熟,但是徐有福这样说话哄他的时候,他嘴角又忍不住翘起,“我也不算帮你,这不是咱们一起养了宝贝嘛!那饼你看情况,你祖母管的紧了,改天也行。”

    李家接连经过两个重病之人,家底早已不似当年,吃的穿的,比当年李父在的时候,差距不止一个档次。

    见李文献傲娇的样子,徐有福也跟着开心起来,人果然是需要同伴,不然,一个人闷着,难有开怀的时候。

    两个人就这般手上不停,嘴上偶尔斗嘴的,开始忙碌起来。

    没一会儿,两个人手里的篓子都满了,徐有福和李文献将猪草篓子放到一边,趁着还有时间,去水潭深处找草药。

    这是一种只生长在水边的,开着紫色小花的野草,也就是这种草,治好了李母的病。

    “福子,你怎么认识这种草药的?难道你学过?或者是宿慧?”

    李文献作为一个只开过蒙的小孩子,根本不知道宿慧意味着什么,他只是听父亲讲过先贤的故事,知道这世上就是有人,生而知之,或者过目不忘,有各种奇异能力。

    其实,他不知道,这些各种各样的先贤故事和特异能力,都是他父亲给他开蒙时,讲来吸引小孩子注意力的故事罢了。这世上芸芸众生,都是普通人罢了,他们生活在哪里,便也在哪里死去,大多数的人一辈子也难走出故乡,哪里有那么多奇人异事。

    徐有福也不去打击李文献满脑子的奇异想法,她觉得,小孩子,像李文献这样天真些的好,过早知道人力有限,人生不过尔尔,太过残忍。

    因此,徐有福便顺着李文献说到,“嗯,我去姨母家的时候,看过几本草药书籍,都是孤本,所以,这些草药的功效,县城的大夫不懂,我却知道。”

    李文献深信不疑,“怪不得。”他跟徐有福认识多年,自然知道徐有福有两个嫁的好的姨母。说完,他又想起家里的藏书,“等我上学,家里的书,我隔几天就给你带过来让你看。像你这样过目不忘的,应该多看书才好。可惜你是女孩子,不能跟我一起读书,否则,母亲说的金榜题名,你一定可以!”

    徐有福笑了笑,“是啊,怎么我就是女孩子呢?不然,我就一门心思读书去了,哪里还用在意旁的许多?”

    李文献不懂,“还要在意什么?你堂姐?你怎么总是让着她?因为你大伯读书?还是你家没有儿子?这都跟你没有关系,你怕你堂姐做什么?”

    徐有福被李文献说的头疼,徐家的一团乱麻,徐有福不想过多去想,反正她人微言轻,便是父母也不听她这个小女孩儿的,她在徐家的作用,就是每日割猪草,喂猪,就好,别的,不用她管,当然,徐家那众多的长辈,也跟本不会听她一个女孩子的说话。

    “赶紧割草药,这次这一丛煮了喝了,你母亲应该就能好清了,不然,咱们还要往深山去找。”

    见徐有福不耐烦了,李文献撇撇嘴,到底不再多言,只将眼前能看到的,带着紫色组花的野草收进背篓里。

    “我回了,你也赶紧回去吧,不然,你母亲该担心了。”

    也许是只有儿子这一个依靠,李母十分紧张李文献,身体好转后,一时不见李文献都要让婆子赶紧出来找。也不让李文献过多的跟村里小孩儿接触。

    “我把背篓给你送出林子吧。”

    李文献看着两个装的满满当当的背篓,有些后悔刚才一时兴起,打的太多了。

    徐有福摆摆手,蹲下将背篓背起来,另一个用手掂起,“我走了。”

    李文献在徐有福身后,有些羡慕的看着徐有福那细瘦却有力的臂膀,“这就是父亲说的,天生神力吧?”

    徐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