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穿书之有福 » 第十一章 离乡背井

第十一章 离乡背井

    “好了,别愣着了,咱们有银钱了,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儿吗?老二家的,夜深了,你带有福回去歇着吧,明儿还要麻烦你进城把珠子换成钱。老二,你去把老三叫过来,我亲自跟他说。”

    徐有福被母亲牵着手,回到自家屋里。

    “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没精打采的?平日里你不是最不喜欢你祖父偏心吗?今儿你祖父这么夸你,你还不高兴?”

    女儿向来没心没肺,往年到给大伯一家交束脩的时候,跟着他们吃糠咽菜,她也不会喊苦,但是她就是心气儿高,受不得一点儿不公平。

    因为这点儿心气儿,她跟婆婆反抗了数次,还挨过打,就这般,也没改心志。

    往日里,公爹和婆婆只对大伯一家开怀,今儿好不容易夸了闺女一次,以闺女那没心没肺的性子,这会儿该高兴的合不拢嘴才对。

    徐有福被母亲盯着,抬起头,“我就是想着,以后,我非要把大伯一家捉回来,让他们跪在祖父和咱们一大家子面前,磕头赔罪才好!”

    秦氏听了,本来还以为是小孩子的气话,直到她走到烛火下,见闺女眼中仿佛燃烧着火焰一般,才终于意识到,她这个向来不计较吃穿,大大咧咧的女儿,是动真格的。

    见女儿如此,秦素清心中怔然,她仿佛透过女儿稚嫩的脸庞,看见自己替大姐嫁到徐家的前夜,她也是这般下定决心,要过好自己的日子,有朝一日,徐家发达了,她要让大姐后悔。

    这也是她甘愿下地干活儿,不惜力气的原因,她对大伯金榜题名的期盼,不比公爹少。

    但是岁月如刀。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她越发落魄,如今竟还被村里人指点,大姐呢?听去年过年回家时,母亲的只言片语,大姐如今已经是敕封的夫人了,儿女双全,过得别提多美满了。

    这让她心如刀绞的同时,也不禁有些释怀。

    也许人的命,就是天注定。她注定连平凡都是奢望,大姐也注定高高在上。

    甘心吗?不甘心。这不平之气日夜折磨她,她只能看开些,才能轻松活下去,安慰自己人各有命。

    秦素清伸手,替女儿捋了捋耳边的碎发。她的手就停在徐有福的脸庞,看着她认真道,“娘知道你天生早慧,所以娘就跟你说说心里话。咱们女子要想做什么,总是要依靠男子的。你跟你大姐长得不分伯仲,但是她脸庞清丽,气质柔美,男子大多喜欢那样的女子。你脸庞有棱角,耐看,男子却大多没有耐心细细欣赏。容貌上,你天然逊色一分。你堂姐如今跟着你大伯,你大伯虽然在徐家村名声扫地,但是族长不会让徐家村的丑闻传出去的,所以,你堂姐在外面人看来,是读书人家的女儿。出身又比你高一筹。论出身,论容貌,你堂姐要高嫁,天然比你容易的多。说不得以后,你堂姐身居富贵,你连你堂姐的面都见不着,更别提报仇了。娘说这些,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让你认清现实,省的以后你生了执念,自苦一生。大人的恩恩怨怨,就终结在你祖父和大伯两个人中间,你做小辈儿的,不要往自己身上揽。这件事太沉重,你背不起的。”

    徐有福认真听母亲的话,却并没有全部放在心上。

    徐有福认真听母亲的话却还是忍不住皱眉。母亲的话,都是她从小活到今天的人生经验。但是这并不适合她。

    她不需要和堂姐比容貌,比出身,也更不需要靠虚无缥缈的未来夫君来压服大伯一家。她要做的,自己会去实现,而不是依靠别人。

    她徐有福前世今生都没有什么大志向,但是今天,现在,她有了两辈子最想做的事,那么她就要为这件事去踏踏实实的努力,“娘,我没想过通过嫁人去压服大伯一家,而是要靠我自己。而且,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我徐有福这辈子,可能有男子的朋友,同伴,却不一定会有丈夫。我先跟您预防一下,省的到头来,咱们娘俩因为这个吵架。”

    徐有福说的言之凿凿,迎接她的,却是母亲的铁手,“反了你了,你说的那都是什么话?咱们大乾虽没那么重的男女大防,但是最好,还是要避嫌的好。你如今还小。跟李文献来往,娘也不管你,但是以后,你决不能再说什么不嫁人的鬼话。不嫁人你想干什么?你想上天?自古人伦纲常,可不是你一个小女孩儿能挑衅的。别仗着你祖父夸你一句你就飘上天了,敢跟我说这种话了。去,面壁思过去!以后再让我听你说这些,我非打的你下不了床!”

    这会儿功夫,徐老根儿已经跟老三说明情况,也安排好了明儿去找人建私塾的事儿,徐成材和有些难过,又有些兴奋的老三一起从堂屋出来,走到门口,便听到屋里隐隐传来妻子教训女儿的声音。

    “二哥,有福从小就跟我对脾气,你可别让二嫂下死力管教,最后管成木头人儿了。咱们置新家的钱,可都是有福找来的。”

    面对老三的调侃,徐成材摆摆手,赶走老三,推开门进屋。

    “这怎么又面壁,娘子,你也别太严厉了,咱们有福可是刚得了咱爹夸赞,还让咱们别管束太严。”

    徐成材不敢置喙娘子管教女儿,只拿老爹的话说数儿。

    秦素清坐在凳子上,给自己倒了被凉水,一口灌下去还有些气哼哼的,自己掏心掏肺,换来闺女这么不着调的话,秦素清只觉得自己一片真心喂了狗,以后,还是别跟孩子讲道理,直接镇压,才不会被她气死。

    秦素清顺了顺气,指着徐有福,“你问她,说的什么大逆不道的!你有本事,就把刚才的话,跟你爹说一遍!”

    徐成材看向徐有福,徐有福从墙壁处转过头,看了看母亲,又看向父亲,“说就说,爹,您闺女这这么有本事,不靠男人,以后照样把大伯一家捉到爷爷面前认罪。所以,以后我要好好上进,至于嫁人成婚,太耽误时间了。所以,我就不打算找男人成婚了,等以后闺女有钱了,给您找御医过来,给您二老诊诊脉,说不得,我娘还能老蚌生珠,给您生个儿子呢。”

    “我让你胡说八道…”

    秦素清不妨闺女竟然彻底放飞了,嘴上没了把门儿的,什么都敢往外说,便气愤起身,就要不顾斯文气质的扑过去教训这个闺女。

    徐成材连忙拦住媳妇儿,“娘子,娘子,别动怒。有福才刚满十岁,你跟她认真什么,她还没开窍儿呢,这会儿说的哪里能作数?我小时候还说要娶仙女儿呢,这会儿不是娶了你,也心满意足嘛!”

    “你什么意思,是觉得我配不上你是吧?”

    暴怒的女人,哪里还有往日的温婉,直接化身暴龙。

    “不是,我不是那个意思,娘子配我绰绰有余,是我配不上娘子才是!”

    趁着两人正腻乎着,徐有福轻手轻脚的走出内间,非礼勿听。

    隔壁,听着隐隐传来的声音,徐成松看着面前的媳妇儿,“还是你脾气好,二嫂还是号称读书人家出来的闺女,也就那样。以后,咱们就搬到岳父家旁边儿,让岳父岳母帮咱们带这俩小的,以后跟你一样,女的温良贤淑,男的跟大舅哥一样,顶天立地。”

    曹氏却是是少见的女子,从不抱怨,不管徐成松出去多久,她都没有二话。

    眼下,曹氏听自家夫君说着搬到娘家那里居住,眼睛中光彩闪动,看向徐成松,“孩子都让我爹娘带了,咱俩干嘛?”

    徐成松胸有成竹的一笑,“咱们,当然是去做生意。我早就看好一门生意了,上下的人也都混熟了,如今又马上有钱了,咱们发达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到时候,我给你在城里买大房子,多买几个下人,伺候你,再把我爹娘还有我岳父岳母,一起接到府城享福!…”

    …

    第二天一早,秦素清便带着一家人早早进城去了,徐老三也是天刚亮,就去邻村儿堵人,让泥瓦木匠安排人手,先给自己家干活儿。

    徐老根儿和王氏,照例扛着锄头,去族田忙活。

    他亲口答应的照料族田,可不会偷懒。

    明明徐老头儿还是如往常一般,村里其他人却觉得,今天的徐老头儿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平日里低头在田里干活儿,今儿竟然有种畅快的通透劲儿。

    “老根儿叔,您这是咋的了,不是受刺激了吧?”

    桂芳还是一如既往的脑袋缺根弦儿。旁人只心里嘀咕,嘴上不会说出来,她却非要到人家跟前儿,趴别人脸上问。

    众人意外的发现,徐老根儿没有生气,也不像前几日那般梗着那股劲儿不吭声,反而笑呵呵的回答,“没事儿,就是觉得这事儿已经这样了,咱们除了弥补,还能如何?等弥补够了,咱们才能心安。”

    族田不远处,就是村里人的田地,这会儿村里的壮劳力都在地头儿,此刻听徐老头儿这般说,不知为何,心下也跟着敞亮了许多,往日里背后指指点点,恨得牙痒的人,看着徐老头儿的模样,也不像往日看瘟神一般,而是难得的跟徐老头儿搭话,“老叔也是倒霉,有成林那么个儿子。其实,这件事跟徐家其他人,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若是昨天,徐老根儿听见有人为自家说话,恐怕会感激莫名,但是今儿,不知为何,他却并不想多理会这轻飘飘的话。

    于是,徐老根儿面向替自己说话的人,只“嘿嘿”一声。笑了笑,别的都没有多说。

    徐老根儿的态度,让村里人更加摸不着头脑,中午,村里人聚集在村口儿吃饭时,难免议论徐老根儿一家的改变,却猜不出个所以然。

    直到下午,大批匠人带着木料和砖石进村儿,村里人才知道,原来徐老根儿的打算。

    族长在村里人的搀扶下,匆匆来到村口,面对着一车一车的砖石,眼睛看向徐老根儿。

    虽然徐老根儿家,欠村里的不仅仅是钱,还有人情,但是徐家村毕竟不是什么人杰地灵的地方,连个秀才,多年来多没有一个,做买卖的大商也没有,大家伙儿都是地里刨食儿,没什么大出息,眼下徐老根儿的大手笔,村里拒绝不了。

    族长心思电转间,已经改变了对徐老根儿的态度,主动上前,“老根儿,你这是干什么?你家老大卷了钱跑了,那也是你一辈子省吃俭用的钱,族里给的,不过是锦上添花,不值什么。”

    徐老根儿看了一圈儿村里人震惊的目光,呵呵一笑,“这是应该的。老大辜负了村里人,如今咱们家给村里修一座私塾,所谓有树凤自来,以后,村里请了师傅进村儿,村里的孩子也有地方蒙学读书了。”

    众人闻言,都是心下欢喜。

    出去读书蒙学,跟在家门口,花费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而且就在家门口,孩子过来念书,他们也放心。

    所以,虽然众人心里疑惑徐老根儿从哪儿弄得钱,却识趣的没有多问。便是徐老根儿打肿脸,充胖子,也是便宜了大家伙儿不是?

    族长更是抓住徐老根儿的手,“老哥哥,咱们徐家村以后,若能出个人才,那都得念你的情!”

    族长年纪不算大,最起码没有徐老根儿大。他从他父亲手上接过族长的位置,还是第一次,对徐老根儿叫“哥”。

    徐老根儿脸上的笑纹加身,眼睛却越发幽远。

    私塾有村里人热心的帮忙,建的进度很快,眼看,大梁上去,马上就要封顶完工,徐成材和徐成松,离开的时间也差不多要到了。

    “走吧,别舍不得。待过几年,村里平静了,你们再回来。”

    徐老根儿摆摆手,示意两个儿子赶紧走。

    徐成松扶着难受的二哥,在父亲堂屋磕了头,便搀着二哥出了父亲的屋子。

    “二哥,走吧。早走晚走都要走,过几天私塾就要盖好了,到时候,就更加纠缠不清了。咱们一走,父亲也能清净。”

    徐老根儿家,一辈子忙活那几亩地,最多打些零工,如今竟然有钱盖那么大的私塾,这钱从哪里来,议论纷纷,等私塾落定,过来试探的人肯定不少。

    他们二人这会儿携家带口的出去,也是将问题都带走。以后,但凡有人问,徐老根儿只往他们兄弟两个身上推就是了。

    而两个出门在外,可能有出息的儿子在外面,徐家村的人有顾忌,徐老根儿老两口在村里的日子,反倒会好过些。

    兄弟俩都明白这个道理,最后看了一眼家门,心中都暗暗发誓,“若不能出人头地,让父亲引以为荣,他们便绝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