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旅行手札 » 十二.旅者、侦探和调查员(六)

十二.旅者、侦探和调查员(六)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塔,为的是传扬我们的名声,免得我们分散到各地。”

    苏修彻底听清楚了声音,他反应过来的瞬间,实验室四面的墙壁向外倒塌,一股风将他拖起,转头便发现桌椅和器械全部化为乌有。

    他现在才明白过来,原先细微的隆隆声并不是机器运转的声音,而是狂风呼啸。

    他们在一座高塔之上,他们就在那座通天塔的最顶端!

    昏沉的高云之下,狂风如魔鬼般号叫,尘沙撩拨人的眼皮,苏修费力地走向苏泽,兄弟俩慢慢地向塔的中心走去,就像两道白影走入黑暗。

    “这种高度哪来的沙子啊……”苏修打着哆嗦说。

    “这只是概念的化身而已,”苏泽漠然地指了指脚下,:“这种狂妄的通天塔根本不会被神明所容许,如今遮天的乌云、喧嚣的狂风和肆虐的沙尘,都只是象征着这座塔要撑不住了。”

    “巴别塔……”他摇了摇头,“几千年前神明大规模消失后,愚昧的西方人制造了一座通天塔来寻找祂们以获得神恩,企图将人们联合起来。两千年多后,掌握了圣痕与炼金术的超凡者又统一起来创建了巴别塔,以炫耀武力来寻求独立。”

    “就像小学生进化为了初中生之后就瞧不起父母一样……”苏泽的右手中凭空浮现一座小塔,“结果都是一样的。”

    一声声古老的音节轰鸣在这高塔之上,苏修感到头晕目眩,连步伐都维持不住,一股巨大的压力就要将他身躯压垮。苏泽冷哼一声捏碎了手中的塔,苏修才感到耳目清明,直接理解了那些如小蛇一般强行钻进他脑子里的句子。

    “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这声音雌雄莫辨,语气平淡,好似尊贵的帝王随性对他的领地发号施令,然后言出法随,如其所愿。

    眼前的黑暗越来越深邃,几乎完全看不到前路,苏泽便拿出了一盏油灯。

    “巴别塔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它的遗址是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主持修建或增建的一座高塔。”

    “公元前460年,即塔建成150年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游览巴比伦城时,对这座已经受损的塔仍是青睐有加。根据他的记载,通天塔建在许多层巨大的高台上,这些高台共有8层,愈高愈小,最上面的高台上建有马尔杜克神庙。墙的外沿建有螺旋形的阶梯,可以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塔梯的中腰设有座位,可供歇息。塔基每边长大约90米,塔高约90米。”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上帝抛弃了前来朝拜的子民和信徒,他们为了活下去走上炼金术士的道路。”

    苏修有点走神儿,左看右看却发现黑暗之中窜出来几个纯白色的小人,它们跟随在火光的边缘,扛着锤子和木梯。

    “在差不多的时间内,东方同样完成了一次绝地通天,不过是由人来主导的。”

    苏泽的掌中出现了一座小山,他稳稳地托住,边走边继续讲。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黑暗中出现了一个比其他小人大好几圈的肌肉小人,他走路都举着两只哑铃。

    “尧舜禹时期《尚书·尧典》是最早记录共工的文献资料:“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此后《管子·揆度》记载:‘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

    “最终,‘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那个肌肉小人一把抛掉了手里的哑铃,大步流星地撞上了苏泽手里的小山,小山拦腰截断。

    “东方历史中,秦朝之前皆为上古,上古时代的末尾神明渐渐销声匿迹,结束的标志即是战国时期不周山的倒塌,自此人族自力更生,道教、国祀和民间传说兴起,先秦没落,等待着炼金术将圣痕传向东方。”

    倒塌的山中不断地冒出小人,他们捧着石料和泥土,混入队伍之中。

    苏修默默消化着,不知不觉走到了巴别塔顶的中心,那是一个巨大的圆环。

    身后的小人涌向圆环中心,一阵敲敲打打后,一个熟悉的电梯出现了。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