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从落榜考生到首席科学家 » 第215章 招揽人才

第215章 招揽人才

    算法这边却基础人员,而湍流研究这边,也是一样,确少将研究方案落实,开展最基础的实验的实验人员。

    也就是理论研究这块,暂时倒是没有什么需求,不过如果有合适的优秀人才,林墨自然也不会拒绝。

    所以林墨才会把主意打到了水木的新一届毕业生身上,他也知道再去挖人家的老师,确实有些不地道,也难免会破坏如今好不容易结成的良好合作关系。

    可是毕业生就没这个顾虑了,总不可能所有的毕业生水木都能留校吧?水木自己也吃不下不是?

    所以,当林墨提出来的时候,邱成侗也只是笑骂一句,却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和不满。反倒在邱成侗心里,更加期望自己这边的学生,能更多的加入到东山大学数学研究中心去。

    邱成侗已经从陈尚远那里知道了林墨的野心,在见识了林墨创造的种种奇迹之后,邱成侗毫不怀疑林墨能将这事变成现实的实力。

    所以在这个早起,让自己这边的学生加入进去,如果真有一天,林墨的规划实现了,数学研究中心真的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中心,这些早期加入的学生,怎么也会念及一份香火情,跟水木大学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给水木分一杯羹。

    这对邱成侗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邱成侗自然不会拒绝,反倒还会帮一把手,主动送一些优秀的学生,加入到数学研究中心区。

    邱成侗只是微微一愣,才笑骂一声林墨小滑头,然后告诉林墨,水木的毕业生都很优秀,但是能不能让他们愿意去东山大学,那就得看林墨的本事了。

    邱成侗自然是不想给林墨输送人才的,但是架不住人家林墨给的研究方案香啊,虽然比不上N-S方程这种千禧年难题,可是林墨给出的研究方案都是一些学术前沿的课题,特别是林墨给出的研究方案里面,那精巧的构思,缜密的研究逻辑,光是看方案,就获益匪浅,而之前完成的三个研究方案,让几个参与研究的水木老师更是思路大开,研究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因此邱成侗,心中很是感激林墨,林墨的这些研究方案,随便放出去一个,都会让人争相争抢,而林墨能够拿出来给他,这是看在他邱成侗的面子上,是看在水木合作的关系上。

    而且林墨还将第一作者让出来,只占第二作者。

    这在邱成侗看来,自己这边是占了林墨的大便宜的。

    也正是基于此,让邱成侗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眼看着林墨在他面前光明正大的挖人,却只能徒呼奈何。

    不是我们不努力,实在是敌人太强大啊!

    与此同时,东海大学那边也传来好消息。

    傅明理那边拿到的四个研究方案,居然都已经完成了,所以,傅明理迫不及待的给张启华打来电话,一方面让他帮忙联系在《数学学报》上发表论文的事,一方面是想跟数学研究中心再达成几个合作项目,说白了就是想再要几个研究方案。

    张启华做不了主,只能找上林墨。

    林墨想了想,觉得可以,他现在巴不得有人能够帮他分担,能够尽快完成系统的挑战任务2,将数学之心尽快完成,尽早享受数学之心所带来的的效果。

    不过这研究方案可不能白给,必须要傅明理付出点代价来换。

    在这点上林墨是懂迅哥儿的。

    毕竟迅哥儿曾经说过:东西得到的太容易,就不会好好珍惜。

    为此数学研究中心再添三员干将。

    一位研究黎曼几何的方向的学者,曾广平。

    一位专攻数学建模方面的专家,何殷华。

    以及一位专攻数论方面的大拿,陈加川。

    之所以挑选这三人,一来是为了弥补数学研究中心在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数学方面的不足,毕竟陆筱彦专攻的是方程和函数方向,在其他方面还是有所不足,这三人可以在研究方向上进行弥补。二来也是为数学研究中心即将开启的项目做储备,要完成挑战任务二那100个课题任务,光靠和水木大学和东海大学是不够的,数学研究中心这边也得齐头并进,加快速度才行。

    当然同时,张启华也跟傅明理提出了想要招收一批东海大学毕业生的想法。

    对此,为了求得合作的傅明理自然满口答应。

    于是,在付出了三名大将之后,傅明理心满意足的再次得到了四份研究方案。

    ……

    “七篇?”

    “我的天呐!”

    “林这也太高产了吧?”

    马德森看着邮箱里,林墨发来的七篇论文,不禁惊呼。

    这关于AdS/CFT猜想的论文才发表没多久,林墨就又弄出来七篇论文?

    这是什么速度?这速度都快赶上写小说了!

    把论文当小说写?这还是人吗?

    而且,从论文题目上来看,全都是涉及学术前沿的课题。

    这……

    马德森很想高呼,林大神,收手吧,给学术圈的其他人留条活路吧!

    马德森颤抖的点开了下载下来的论文。

    “嗯?第二作者?”

    翻开一篇,看到林墨只是第二作者,马德森微微皱眉。

    他快速的将论文浏览一遍,论文的基本框架和逻辑没有问题,隐约看的出林墨的风格,但是具体的行文,却跟林墨不同。

    马德森确认这篇论文大概是在林墨的指导下,或者是按照林墨的研究思路完成的论文。

    马德森不由松了口气,然后点开下一篇。

    紧接着第三篇、第四篇……

    一共七篇。

    马德森一一浏览完毕,再次确认了七篇论文,虽然都不是林墨亲笔,但都能看到林墨的影子,有林墨把关,这七篇论文想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谨慎的马德森,还是给林墨去了一个电话,向林墨询问这七篇论文的情况,在得到林墨肯定答复,知道这七篇论文,是在林墨给出的研究方案基础上完成研究编纂的论文之后,马德森便不再迟疑。

    马德森大手一挥,也根本不用再找专家审稿,直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