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卸甲将军寡妇妻 » 第七十四章 悲喜两重天

第七十四章 悲喜两重天

    人受到惊吓会怎样?

    安静的可能会一动不动或昏倒。能动的就多了,尖叫的逃跑的等等不一而足。

    张郑氏就是后一种。

    张知劲明明刀劈的是杌子,她却感觉劈的是自己。

    她当时被吓的立时脸白腿软想尖叫。

    刚张开口,还没顾上扯着嗓子喊。就先见了张知劲像看死人一样瞅了她一眼,浑身散发着那一股股阴沉沉的气势更向她席卷而来。

    兵荒马乱的时候,天下很少有净土。

    张郑氏这一辈子活了快五十年了。

    她虽然连只鸡也没杀过——家里穷也是原因,但是她见过杀人。

    就在这五姓村的山上,前几年逃过来一群土匪,把没来得及逃跑躲避的村里人抓住就地杀了。

    当时,那地方正好就在她藏身之处没多远,中间也没个树藤什么的遮挡。

    她又不眼昏眼花,看得能不清清楚楚?

    那天之后,她被吓的好几天都睡不着觉。

    如今她早已熬过来,吃的好睡得好。

    可那时的一幕却没忘记,反而就像刻在了她骨子里一样,只要想起来就会在脑海中一一呈现。

    此时,她仿佛又回到了那时。

    不,比那时更盛。

    现在可是换了她直面对方。张知劲的气势可比那些土匪可怕多了。

    她记得后来村中的老人说,杀的人多了就会这样。也不知张知劲杀了多少人。

    想到此,明明张知劲没有开口说过一个字,可她立马闭嘴了,一点儿音儿都不敢发出来。

    她的身体也先比脑子反应快,‘搜’的一下转身便往外跑。

    慌不择路之下,一不小心便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可她却像感觉不到痛一样,反而手脚并用往外爬的更快了。

    如此情况下,张郑氏当然没看见张知劲在她身后失笑的摇摇头。

    他本来还打算,只要张郑氏能承受得住他的气势,他给对方一个机会又何妨?

    哪知……

    张郑氏不知道这些,也就没啥可惜的。

    这也算无知是福。

    此时,她一边在灶房暗暗庆幸自己跑得快,一边为了打消姜氏好奇心,免得揭接了她的老底儿。

    遂不答反问姜氏:“你那儿咋样。”

    姜氏心里一恼。

    可她还不能像婆婆一样,想不回答就能不说。

    正好她也想听听婆婆的主意。

    便将一切详详细细的都说了,而且还把她的付出都夸大了。

    末了又邀功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我明儿还去。看她能躲几天。”

    “别!”

    张郑氏连忙阻止。她又不是疯了,要钱不要命。

    “娘?”

    姜氏奇怪了。

    婆媳这么多年,谁还不知道谁呀。以往对这种能占便宜的事儿,张郑氏可不比她跑得慢。

    “咋的啦?娘,咱可得快点儿!要是有人儿眼红了也想抢咋办?”

    这么多年几经生死,她学到教训了。

    啥好东西,光眼红没用,吃到嘴里才是好东西。

    现在她又看上好东西了。着急慌忙的,可不最怕拖嘛?

    张郑氏话一出口,马上后悔失言了。

    还在想怎么把话圆回来,姜氏的话提醒她了。一眨眼间,一个主意已跃然闪现在脑上。

    “我还不知道?”

    张郑氏横了儿媳妇儿一眼,粗声粗气的说教:“还用你教?俺这些年吃的米都比吃你的面多。”

    “是!”

    姜氏心里骂张郑氏骂的要死:“家里穷的光腚儿了还能了?”

    嘴上还得无比真诚的认错:

    “娘,俺错了。

    老话不是说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您就是俺家的老宝贝。

    俺和小叔子小姑子还有你孙子他们都指着你呢。

    要不是你,光凭俺们自个,哪能一个个吃得了饱饭全活下来?

    你就是咱家的大恩人!”

    张郑氏听她这么说才罢休。

    这到底是在别人家呢,她在外面也得给儿媳妇留点面子。

    “行了!以后啊,别光长着一张嘴,话说的好听能当饭吃?”

    姜氏连忙点头应‘是’。

    时间有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啦。

    张郑氏把话扯回来。

    “别再去找了,没的热脸贴了人家冷屁股。让人家怕了咱们就好了?还是让人家以为咱们没皮没脸?”

    “可是……”

    姜氏觑见张郑氏的脸色,斟酌着话语,拐弯抹角的哭诉:

    “我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咱这个家。

    若只我一个人也就那样了,给口饭吃的饿不死就行。

    可眼看着小叔子小姑子都这么大了,落别人家早就该娶媳妇儿的娶媳妇儿,该嫁人的嫁人。

    可咱家呢?

    没钱没势的怎么行?

    一分钱都能逼死英雄汉。咱们到哪儿赚钱去?”

    若刚才她还有点儿假哭的话,越说她就真是越伤心了。

    还有她亲儿子,她男人离家这么多年,谁知道怎样?说不得她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孩儿了。

    张郑氏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我不比你知道?可你也得会看眼色。明摆着人家不待见咱,你硬往前凑,能有好结果?

    有这功夫,十个八个的主意都有了。”

    听话听音,姜氏立马会意。

    她精神一振,也不哭了,着急的问:“娘可是有主意了?”

    张郑氏矜持的点点头,故作高深样儿:

    “也不算主意。只不过不像你那么死脑筋罢了。”

    随之恨铁不成钢的道:

    “你是不是傻。明摆着人家不待见你,你不会转个弯儿从刘二女身上想法儿?还非得撞了南墙才回头,到了黄河才死心?”

    “娘,有啥法儿你快给我说说。”

    姜氏一点儿没把张郑氏的那番说教放在心上。比起这个来,即将新鲜出炉的好办法,倒是更能吸引她。

    张郑氏呵斥了她一下:“住嘴!说话就说话,要那么大声干啥?不知道隔墙有耳?”

    这可不是她瞎说。

    要知道这灶房就在洞东三房和南二房之间。

    而南二房目前张知劲住着。

    换句话就是说她们与张知劲就隔着一堵墙。

    为此,俩人儿刚刚一直注意着,哪知一转眼儿姜氏就忘了呢。

    她用力的拍了拍姜氏的背,恨声问:

    “你怎么不嗓门儿再高点儿,把贼招来倒好了。”

    为了怕回嘴耽误时间,姜氏讪讪地笑了笑,没吭声儿。

    “算了,俺跟你个二傻子生啥气啊?”

    张郑氏小心的听了听四处的动静,方对着姜氏说悄悄话:

    “等一会儿,你瞅空儿儿找你要好的姐妹们,把你五婶说刘二女的那些脏话给她们学学。”

    姜氏闻言深思了一会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她听明白了。

    心道:

    “这法子好。寡妇门前本就是非多,千防万防都防不过来呢。更何况还是前婆婆亲口说的。

    到时候谣言一出,刘二女说她与张知劲没勾扯都没人信了。

    有这些谣言在,刘二女要还敢把那好差事捏在手里,她就敢跟她姓刘。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狠招。”

    对上姜氏越来越佩服的眼神儿,张郑氏更不敢把心里真正的目的说出来了:

    她能告诉姜氏,她已经几乎放弃了她心中的好活儿?

    她能告诉姜氏,她让他造谣,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报复刘二女?

    只因为她不敢动张知劲、张陈氏他们,所以柿子拣软的捏?

    只因为这是男权社会,谣言一出,对女人的伤害最大。对男人来说,不过是一桩风流韵事。所以她不怕张知劲的报复?

    不能!

    说是一会儿,但眼看没多长时间就响午了,盖房的人都要下工回来了。

    郑姜两人只能暂时按下心思,先做好饭。

    而待众人吃了午饭,喝足了汤水,稍作休息他们又上工后。

    一切都太迟了——眼看在刘二女背后,一团污水正像她扑面而来。

    也许是郑姜俩人儿不走运。也许是苍天看不的好人受苦,就那么巧。

    这日,先从县城开始,兵丁卸甲归田回乡安顿的事儿就像瘟疫一样向四面八方爆发了。

    九曲县什么最多?

    以前不好说。

    这几年,尤其原世平大将军率部进住后,投奔从军的太多太多了。

    不夸张的说,几乎每家每户都得有那么一两个从军的。有的人家甚至人更多。

    为此,有个落魄的举人还作了两句歪诗:“十万男儿出汀山,二三壮士进贵显?”

    此事关乎亲人——谁不想知道自己的亲人是生是死。

    自己——从军伤亡是大,但命好的话,却可以让人极快的加官晋爵。

    而古往今来,讲究的就是一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何况,召令上说了,没立下大功劳也没啥,普通兵丁也有厚赏。

    顿时,听到消息的每个人都炸了。

    他们又哭又笑的闹腾了好一会儿,又四处奔走相告,于是更多的人又哭笑起来。

    翻来覆去的,最后竟彻底平静不下来了。

    张郑氏姜氏婆媳得到消息时,已经快天黑了。

    报信的人儿话一说明白,她们的眼泪立刻便如大雨一样下来了,两个人嚎啕大哭不停,像是把所有的委屈都要哭出来似的。

    如此情况,她们自然没心事再帮五房做饭,也没功夫造啥谣了。

    要不是顾及赶夜路不安全,她们都会连夜翻山越岭赶去县衙问个明白。

    不过没等多长时间,她们心里总算踏实了一点。

    因为县衙里的老爷们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更为了证实事情的真实性。派了衙役敲锣打鼓的,一个村儿一个村儿的大声宣告了召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