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神仙禁止谈恋爱 » 相依缘起之六

相依缘起之六

    玉衡来的时候,狮驼岭正是白日。

    她和阿难尊者一路走来,碰到的第一个受罚的僧侣是位阿罗汉。

    这位阿罗汉背着竹筐刚从爰丧天坑爬出来,竹筐里装满了拳头大小的石头。

    面前的阿罗汉面容刚毅,身体壮实,身上的僧袍已经烂成了破布条,看不清原本的颜色,有限地遮挡着隐私部位,露出来的皮肤黝黑,肌肉紧实。

    阿难尊者和玉衡就在旁边,阿罗汉却像看不见一样,自顾自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山下走。

    阿难尊者在一边解释道:“苦修的修士需得一人独自悟道,他看不见咱们的。”

    他说着又讲起这位阿罗汉背后的故事来。

    故事倒是很简单,寥寥几句就能说个明白。

    说这位罗汉下凡历劫时也是投生佛门,做到了寺庙的首座,手下弟子一百零八人,名传海外。

    等他圆寂归来,参不透的原因却引人发笑,说的是“未度尽世人,哪敢归得果位自称罗汉呢?”

    说到这里,阿难尊者果然应景地笑了笑。

    可惜玉衡在一边只静静地看着他,对他突然的笑声不明所以。

    阿难尊者便清了清嗓子,解释道:“女施主,苦海无边,佛国在彼岸,此岸便是人世间。人世间生灵四万万不止,我佛国中人不过四百万有余,若真度尽世人才可号称罗汉……”

    他忍不住又笑了下,叹道:“现在只有地藏王菩萨才有大慈悲心发下宏愿,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并进得酆都普渡众生——而这位不过小小一个阿罗汉,若认不清自己的度量和位置,连‘自觉’也做不来,罗汉果位自然就稳定不住了。

    菩萨怜惜他终究是有慈悲心肠,不忍心夺取他的果位,便送他来爰丧天坑搬石头,白日将石头从坑底搬到山脚,夜里就在坑边念诵往生咒,超度坑底的亡魂。

    什么时候悟了,什么时候再归得佛国。”

    他在玉衡耳边娓娓道来,玉衡则径自看着远去的阿罗汉的背影。

    虽只是短短一面,她分明看到那位搬着石头的阿罗汉,面上眼中,只有心满意足。

    ——他对自己不知道持续到多久的苦修甘之如饴。

    佛国中人笑他不自量力,他不入佛国,按照自己的心愿度得此岸枉死之魂,日日夜夜,分明是心境平和、乐在其中。

    阿难尊者也跟着看阿罗汉远去的身影,悠悠地叹了口气道:“他和来这儿的第一天一模一样,菩萨想他参悟透,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说着话,两人看到了不远处第二位修士,同样形容狼狈,看着也是位阿罗汉。

    僧侣同样背着满满一筐石头,却不是往山下走,而是往山上走,等来到天坑边,便将石头都倒进了坑里。

    玉衡不由奇怪,问道:“他怎么又把石头倒回坑里了?”

    阿难尊者就解释道:“菩萨罚他白日将石头从山脚搬到山上,填进坑里,夜里也在坑边念诵往生咒,超度坑底亡魂。”

    “所以你们搬石头,有人在填坑,也有人在挖坑?那爰丧天坑还能填满吗?”

    玉衡惊诧不已。

    阿难尊者已经见怪不怪,继续解惑道:“爰丧天坑在荒无人迹的狮驼岭,填满了,或者填不满又有什么要紧?总不会碍着谁,只不过是佛国苦修之所,帮助放不下的修士学会放下而已。”

    玉衡看着前面一个脚印落地、离地寸许深的苦修尊者,默然无语。

    阿难尊者并不拿刚刚的问话当回事儿,便开始讲起第二位阿罗汉的故事。

    第二位罗汉当年在须弥山也是佛性深厚,出足了风头,也很得菩萨喜爱。

    菩萨派他下界度得痴男怨女,他洗去记忆,在凡间做富家二少爷哥生活了十几年,甚至订了亲准备也投入滚滚红尘,没想到大婚当晚一朝顿悟,抛下身着红衣的新娘子执意剃发出家做了和尚。

    新嫁娘跪在他面前苦苦相求,他却心硬如铁,看往日动情的心上人只如看一具红颜枯骨,始终不为所动。

    新嫁娘无法,最后同样削发,在同一座寺庙里做了比丘尼。

    两人做不成夫妻,却同做早课,同食斋饭,一起讨论佛法,同进同出了几年,关系倒比做夫妻更加密切。

    若故事在这里嘎然而止,两位一起证得果位,入得佛国,在佛家故事里怕不是又要多出一桩佳话。

    没想到两位大师圆寂,接入西天,菩萨知道比丘尼的故事,打开山门竟然让她进了来。

    菩萨考验比丘尼的佛法,发现相比历劫的罗汉,钻研佛法不过一世的比丘尼,其悟性竟然更胜一筹。

    寥寥百十年,比丘尼从罗汉升至尊者,佛国中亦有不少罗汉喜爱去听她的讲课,她在佛国中,过得可好哩。

    玉衡因此不解:

    “那这位阿罗汉怎么会……”

    倒完石头的修士,又背上竹筐往山下走,步履总算松快许多,脸上的疲乏却像是刻进骨头,不曾消减。

    阿难尊者接着讲:

    说这位阿罗汉原本好好的,初入佛国,依旧和比丘尼日日同进同出。

    可比丘尼的确悟性绝伦,佛国又不缺高深的佛法大家,比丘尼日日佛法精进,两人从互有所得的交流,到最后比丘尼一味的指点和教导,也不过区区十数年。

    再到后来,阿罗汉日渐沉默,他不再和比丘尼同进同出,日日呆在自己的禅房里,一遍一遍地念诵佛经。

    比丘尼放心不下,再去找到他的时候,看他身上佛光散乱,有走火入魔之兆。

    菩萨大怒,便将他罚到了狮驼山来搬石头。

    比丘尼每过一段时间,还会来狮驼山看看他。

    两人无法相见,说不了话,比丘尼只能静静看着,一看就是几个时辰,之后也静静离开。

    阿难尊者道:“刚开始她还央过来,期望能关照下阿罗汉。可惜佛祖在狮驼岭立下的法阵坚固无比,阿罗汉的世界从此只能容下他一人、一个竹篓、搬不尽的石头和填不完的天坑。比丘尼后头知道了,倒是再没找过来了。”

    玉衡请教阿难尊者:“尊者可知,阿罗汉是为何入魔?”

    阿难尊者只是一笑:“佛家三毒贪嗔痴,恶之根源,使人沉沦生死轮回。阿罗汉将沉未沉时被外力拉了一把,现在位处狮驼山,所见再无外物,无论是为何而差点入魔,以后总不会真的入魔。”

    “那他入魔的根由?”

    “根由在心,不见自明。他心里应当清楚。你我不过局外人,清不清楚,重要吗?”

    阿难尊者洋洋洒洒说了些难懂的话,可在玉衡听来,却觉得这威严话多的大和尚说不定也是不清楚,只能话里有话糊弄过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