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牡丹 » 第十三章 最后的无忧岁月

第十三章 最后的无忧岁月

    正月初三这天,闫家所有儿女都会相约一起去给原上的长辈们拜年,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平时,大家伙都各自忙碌着,到了这会,便能闲下心来,坐在一起谈心,诉苦,亲人们能一起互相倾诉,这便是一种难得的缘分。

    老三家的小表弟,还不到一岁,这会正被大人们抢着要抱上一会,就这样,这小家伙被大人们相互传递着,这个对着他笑一下,那个对着他笑一会,小眼睛来回乱转着,一脸茫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和萍姐关系最要好的老四今年也刚成了亲,嫁到了不远处一个叫上庄村的地方,婚礼那天,亲戚朋友全都赶来祝贺,那天,叶子豪被分配负责提着梳妆镜跟在送亲队伍里,走上四五里路,便到了那上庄村,这位小姨夫是一位性格开朗,待人善良和气的人,孩子们都很喜欢他,跟在屁股后面追着他不停的索要红包,老四也很愿意嫁给他,如今,看到他们又说又笑,让人看着很是幸福,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姨家离表哥表姐家只有三里路程,这样一来,每年他都能见到他们所有人了。

    整整一天时间,闫家所有长辈们都高兴的合不拢嘴,午饭依旧是一桌子好菜,孩子们玩的高兴,吃的也高兴,小姨夫邀请几个姐夫在饭桌上喝了起来,但没过上多久便喝醉了,尤其是他和那位小舅舅,一喝便醉,亲人之间一年没见,图个乐呵,稍微喝点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贪杯,那可就尴尬了,不仅伤身,还要闹出一连串笑话,他喝醉后总爱倒出心中苦闷,不过这样也好,总比憋在心里强,舅舅总爱玩着各种搞笑桥段,时不时唱首歌,时不时拉这孩子说着让人听不懂的火星语,最后,都是当家的一顿训后,他们才勉强摇摇晃晃的跟着回了家。

    晚上,孩子们围在一起打扑克,大人们则四人围坐在一起凑上一桌麻将,其余孩子则选择在门外放炮仗,每个人口袋里都装满了五香瓜子,便嗑边忙着眼前的事情,孩子们这时还会自己跑去小卖铺买些零食,其他大人们要么闲谝,要么去找那些散布在村子里的老同学。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们会被大人们带着,轮流去不同的地方拜年,身体上虽然会时常感到些许疲惫,但心里却都乐开了花,每个人的小口袋都是越来越鼓了。

    时间仿佛又变快了,墙上的老黄历好像一次偷偷翻了好几页,不知不觉时间便来到了正月十五。

    假期的最后一日,县城里会如期举办一年一度的闹元宵社火表演,规模当属区域之最,游行队伍延绵数里,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来自各个乡镇的社火队在这一天聚集一堂,发起者们专门挑选这个特殊的日子,以这种方式向全县人民拜年,这场表演将为这个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队伍里,每个队都有各自的绝活,每年气势磅礴的锣鼓队当然总是被放在第一梯队,作为领头羊,他们必须将气氛引燃,才能为后续的表演做好铺垫,只见那第一辆大车被红绸环绕,精心打扮过的彩车上面,老者们穿着红色的鼓手服分站在大鼓周围,这鼓可是真够大的,当然,它也是全县鼓里的大哥大,在大伙看来,同时上个六位鼓手也不在话下,这些年,它总是第一个亮相,此刻,鼓声震天,鞭炮齐响,那四位鼓手就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般似的,整齐一致的挥舞着手中那槐木鼓槌,他们时而欢快跳跃,时而稳如泰山,两根鼓槌在他们手中,交替上下,犹如人鼓合一,让人连连叫好,后面的卡子手,锣子手也不敢有丝毫怠慢,配合的恰到好处,紧跟在彩车后面的几辆小彩车,上面依旧拉着锣鼓,只不过要小上许多,但在数量上却占着绝对优势,每辆车上都拉着十只小鼓,另有十个年轻小伙分站一旁,相互配合,引来一阵阵掌声,就这样锣鼓车过后,紧跟着便是秧歌队,足足有五百人的队伍,踩着整齐的步子,时而化为几路纵队,时而又在交叉中前进,形成了一幅幅流动着的图画,引得大量老百姓驻足围观,队伍里还有人打着彩伞的,划着小舟的,气氛被带的相当活跃,当然,这些也只是由人操控的道具罢了,大头娃娃分布在队伍两侧,专门负责与观众互动,不时逗的大伙哈哈大笑。

    紧跟在秧歌队后面的是高跷队,这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踩着一米多的高跷自如前进,高跷是木制的,操作难度很高,可他们却行走的这般自如,时不时还会给观众招手致谢,可谓是艺高人胆大,高跷队过后是各类的表演形式,有的将小娃娃固定在花车高处,穿着戏服的孩子们,让人看着既好奇又担心,有的孩子在上面冻的哇哇大哭,还有的表演者会装扮成各类神话人物,当然,年年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还是当属师徒四人,这个孙悟空出场必定会有一个后空翻,小孩子们见了总是羡慕不已,相比之前见过的小型集会,这种场面是它们无法比拟的,就这样,一天时间便快走到了尽头。

    如果,你认为他们不再折腾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孩子总会想方设法将假期里所有的时间利用的淋漓尽致,就这天晚上,他们还有其它任务要办。

    一到晚上八点,叶子豪和二丫便会准时在院子里各个角落插上蜡烛,他们分工负责不同区域,不一会儿,烛光便会照亮整个小院,房间里的灯晚上要全部打开来,吃过元宵,孩子们便会带着灯笼与蜡烛,去巷子里找同龄人,他们各自站在自家门口,一眼望去,各式各样的纸灯笼,形成了一条小火龙,这些小蜡烛很快就会烧光,再接着点上一根,直到将手中备用的全部用光,才算结束。

    灯笼的样式与所需材料不算太多,有的是用纸做,有的是用绸子做,当然成品的价格也就会不尽相同,你若是认为绸子做的相对比较贵些,那可就错了,同等大小下,纸灯笼要更贵些,它们的共同点在一个“红”字上,在上面写上几个福字,便会充满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卖灯笼的地方就会有配套的蜡烛,这些商家都是做蜡烛的好手,所有蜡烛都是他们亲手制作,萍姐母亲从前也做过炮仗,认识很多手艺人,有次叶子豪帮忙送东西,在那里他第一次看到了制作现场,蜡块被放进锅里加热后,变的滚滚冒泡,当然,颜色有很多,白色蜡有特定用途,最常见的便是红色,紧接着要在一个大盆里装满沙子,将一个个小铁模壳插进去,之后再把事先备好的木条插入模壳的小孔里面,木条的上头缠上一点棉花,高度稍微比壳面高一点,准备妥当后,锅里的腊水,就会被倒进这些壳子里,待冷却后,退掉壳子,一支支小蜡烛便做成了,一把十支绑起来,装进箱子里,便等着一大早拿到集市上出售,同时,要买的还有麻花,作为另一种重要的食物,味道与样式也会存在些许差异,总之,也是必不可少的,就这样灯笼,蜡烛,连同麻花准备齐全后,送过亲戚家的小子们,其余的将全部留给自己家。

    等到他们玩累了,便会各自回家,之后美美的睡上一觉,这期待了一年的时光就算过完了,“明年要加油咯”。

    刚过完年,武侠片与枪战片一夜之间流行了起来,一时间,玩过家家的内容便从那小儿科的警察抓小偷演变成为英雄的武林,一个星期以来,他们每个人都给自己用纸做了一把盒子枪,虽然拿在手上只能是装装样子,但嘴里那配音还是不能少,“啪啪啪、哒哒哒”,打到人没有,全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再这之后又慢慢出现了塑料玩具枪(很是危险),有很多小娃娃都被那塑料弹打伤过,因此,玩着玩着也就没了兴趣,要是伤着某某,总要惹得双方大人们闹得很不愉快,武侠片的兴起,可让这帮小子一下子兴致高涨,什么乾坤大挪移、三分归元气啊、佛山无影脚等等,他们都会学着电视上比划两下子,至于场景,全由自己设定,今天这里是光明顶,明天这里又会变成桃花岛,每到双休日晌午约上几个关系好的兄弟,相互在场里来回追打着,一会你一句佛山无影脚,一会我一句三分归元气,他再跟着补上一句还是我的乾坤大挪移和吸星大法厉害,你们全都是渣渣,这些孩子的表演总是形神兼备,把他们能想到的功夫要全亮出来,而且,动作要尽量和电视机演的一致,最重要的是,嘴里的台词一句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