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紫牡丹 » 第十二章 穿新衣裳领压岁钱

第十二章 穿新衣裳领压岁钱

    守夜时,一家人会一起侯在电视机前,等那主持人郑重的报出10时,叶子豪便会拿起事先准备好的一串二百响鞭炮往门口跑去,“3,2,1,新年快乐”大家一起祝福明年的日子会更好,这一刻,夜空里鞭炮声齐鸣,一直能持续上半个多小时。

    初一不能睡懒觉,晚辈们要早些起床去给长辈们拜年,一大早,等他们刚睁开眼时,萍姐早已将那张崭新的压岁钱放在床头,旁边还放着那身新买的衣服。

    大片雪花交错着划过空际,在眼前形成一道道白色划痕,村子里,只能瞧见来来回回忙着拜年的年轻人,早上要放的那串炮竹已经被叶二早起放掉了,此时,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几声响声。

    听萍姐说,早上起床那会,这积雪大概已经能没过膝盖了,她虽费力清扫了院内以及门前积雪,但这还没过上多久,再看这积雪似乎又有要卷土重来的迹象,孩子们喜欢这景象,因为他们可以穿着新鞋肆无忌惮的雪上踩来踩去,不用担心那泥路把鞋弄脏。

    进入冬季以来,已下了两场大规模的冬雪,每到腊月天里孩子们便会在雪天里尽兴的放肆,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自创滑雪等等玩意都会玩。白杨村小学的操场上每年到了下雪天,就会出现一个个大雪球,从一个小球滚到大球需要很多条件,比如积雪厚度与气温等等,滚出来一个直径一米的雪球对他们这些孩子来说简直是小意思,自造滑冰场什么地点都可以,只要有积雪,在上面蹭上一会,便能滑起来,不过,他也没少摔过跟头。

    新鞋拿在手上迟迟不舍得穿,本想着先跑出去玩上一番,但因为还有任务在身,只能暂时放一放,先跟着大人给长辈挨个拜年吧。

    叶家有三位长者,因为叶二的父亲是老大,所以要先去拜年,这时他们便能见到大伯和三爸,以及其他爷爷家里的孩子,进门要先磕头,然后再向长辈们一一问好,新版的崭新人民币一一发到手中,叶子豪立刻装进了口袋。

    叶二有两个兄弟,老大叫叶建国,老三叫叶兴国,他叫叶振国,名字都很是响亮,叶大爷年轻时当过兵,还是一名党员,再加上那个年代,取这样的名字也很正常,建国也当过兵,据说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主要负责部队弹药装备运输,复员后被分配到政府做司机,老二和老三选择自谋出路,一个选了当时地区比较火热的职业——厨师,一个则去了工厂。这一晃好多年过去了,平时都不在家里,难得见上一面,所以,得好好聊聊。

    雪势稍缓,孩子们已迫不及待的想要溜出房子,他们待在一起,要比和大人在一起有趣多了,大人们总喜欢问东问西,诸如考试得了多少分之类的话题,瓜子声交织着这些令人尴尬的话语,让人很是恼火。

    刚想出门,爷爷又将两颗苹果紧忙塞进他手里,对于苹果,他从来没有缺过,可以说全年,他见的最多的就是苹果,这几年,响应政府号召,村里到处都是苹果树,从南到北,东到西一望无际的苹果树,在外人眼里树上长出一颗苹果是多么容易的事,好像就如同那月季花一般,放在那里,年年都能开花结果,可真真的辛苦也只有这些靠苹果生存的人才会知道,那些花开的那般艳丽,也只有养它们的人知道,植物就如同人一般,需要精心打理,施肥,打药一系列操作才能看到收获,秋天那满树枝头的红苹果,绝不是一朝一夕能自己冒出来的,他虽然不爱去地里摘收这些果子,但整个周期还是清楚的,施肥便是一项大工程,更别说梳花,套袋、取袋,除虫采摘等工作了,不过他对施肥和修剪这两项工作很感兴趣,每年到那时,他也会常常出现在地里,最近,已经有一些人声称要砍掉苹果树,价格提不上去,还遭遇了天灾,人们口袋里越来越薄,同时,品相也比不上其他地方,便更卖不出去了,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再不做出改变恐怕要陪树一起死,就这样,已经有很多人家忍痛砍掉了那些果树。

    揣起苹果后,他便伺机溜出了家门,刚出门便见到赵虎正在自家门前,只见他一手拿着香,一手捏着从地上刚捡起的炮仗,嘴对嘴点燃引线后便往远处丢,既然遇见了,那就喊着他一起去找杨清吧,二丫此时也急着要去找她的朋友。

    没走多远,隔着大老远便看到杨清在门口拿着一把玩具枪,左打一下,右炸一下,杨金则紧跟在屁股后面。

    “杨清,可以啊,买枪了”赵虎老远喊着。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他倒是毫不客气。

    “说你尿的远,你还说你站的低,能显摆得很”赵虎紧跟着补上一句,他总喜欢开玩笑,这估计都是和赵伟学的,那是他哥。

    “你两耍不?赶紧过来”杨清招了招手。

    杨清给弹夹装满子弹(塑料豆豆),交到叶子豪手里。

    “你想打哪?”杨清问道。“打树枝”

    啪!树枝应声落地。

    “咋样?牛不牛?”

    “我来一发”赵虎在旁边催促着。

    他也要打树枝,只见他瞄了老半天,零环,零环,零环,一连好几枪都没打中,杨清有点着急了,从赵虎手里夺过枪来。

    “我的心哪,拔凉拔凉地”为了掩盖尴尬,他竟现学现用起来。

    随着一声炮响,杨清新棉衣上多出了一个黑洞来,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在新衣服上,搁谁心里都会心疼,更何况这是件所有孩子都为之羡慕的羽绒服,这会,叶子豪他们几个身上都还穿着棉衣棉裤,这用棉花自己做的袄子一出汗便会难受的要死,再看看杨金,早跑的没影了。

    杨清瞬间急眼了,子弹上膛,啪啪啪的追着打。可能是用力过猛,刚打几枪,枪便开始卡壳,“完蛋,肯定是坏球了”。这一刻,杨清心里应该才是那真的拔凉拔凉地。

    这时,刚好到了吃晌午饭时间,加上气氛不对,叶子豪便赶紧开溜了。

    饭桌上这时又是丰盛的一桌菜,吃饭时,他小心翼翼的护着自己的新衣服,生怕弄脏了,“不能像杨清那么点背”。

    饭罢,趁着院中积雪正好,他便与二丫迫不及待的在院子里堆起提前设计好的雪人来,雪越下越大,正是好时机,两人心里美开了花,抄起堆把,招呼二丫端着簸箕,二话不说便开始行动起来,堆雪人先是要把雪推到一块,拿着推子把雪往院子中间推,这种活二丫干不来,只能由他自己来,二丫只负责在后面善后,他们根本不怕雪不够用,刚推过的地方一转眼就会恢复原状,接着是垒主体,要把雪使劲拍成各类形状,便于雕刻,这时,两人头上早已覆盖了一顶白帽,手也冻的快没了知觉,还好,叶二及时为他们拿来了草帽与手套,这才得以继续施工,随着四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过后,一个小美人,一辆坦克应运而生,二丫急切的喊着萍姐与叶二来看,那一刻,望着自己的杰作,他们感到无比自豪。

    接下来,便是要走亲戚,初二,他要跟着叶二先去趟姑奶奶家里拜年,今年她已有八十岁高龄,老伴多年前因患疾早早离开了,这些年来,她一直与自己的二儿子住在一起,生活还算宽裕,身体也还硬朗,和闫姥爷一样每天孜孜不倦的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老人年纪大了,往后的日子就显得越来越少,一有机会,叶二和萍姐便会抽时间去看望他们,去姑奶奶家大约有八公里路程,早上赶在十点之前要到,到了饭点再去则会显得很不礼貌,没事干就在村子里转上一会,很快便到了晌午饭时间,吃过饭,他喜欢一个人去土沟里的小溪边玩上一会,那里有他感兴趣的东西,大人们这会都会围在炕上拉着家常,孩子插不上嘴,只能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沟底,清澈的溪水从上游蜿蜒而下,一眼望不见尽头,听叶二说,上游就经过他们村子,刚上学那时,叶子豪就知道村里有这么一条沟,沟里有小河溪水,但不知道它会一直流经此处,有时放学,他也会和杨清他们去沟里玩,几个人拿着罐头瓶子,待到有蝌蚪和小鱼儿时就会一起约好时间,艰难的从坡上摇晃着走到沟底,把瓶子塞进溪水里,等着蝌蚪们自己入瓮,在他们不远处有一处鱼塘,四个养着草鱼的大池塘,共同被一位老板承包着,外人基本上不能踏入那里半步,只能勉强凑近看上一眼,池塘里那些草鱼,从上往下看去,一片片黑压压的,让人总是不自觉的感到压抑,在这些鱼塘周围经常能遇到爬蛇,它们有的攀在树上乘凉,有的则匍匐在小径上晒太阳,总会吓得这几个孩子哇哇直叫,不敢前进一寸。

    姑奶奶村里这条溪水继续向下游流动,在走上几百来米,就汇入远近闻名的灞河,楚霸王项羽当年驻兵的地方,从这里攻入咸阳只需要一天时间,这段历史虽已过去千年,但每次人们说到项羽驻兵灞上这段历史,他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感叹,眼看日头快要落山,亲戚们互相辞别,这一别可能又是一年。

    次日,全家人又得赶去原上外公家拜年,这段路是一年中走的最远的,要先踏着泥泞的土路走到县城车站,然后再倒班车,之后一直坐到原上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