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仙宗奇谭 » 第六十章 正气歌诀

第六十章 正气歌诀

    “外宗的内功心法众多,虽谈不上瀚如星海,但五花八门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巢湖谢家的《紫府心诀》是沧海遗珠,诸暨池家的《龟麟图经》也是不可多得。再如大风宫的《玉鼎要义》,青羊宫的《剖玄本录》,也都是出类拔萃。虽然其上功法评级不高,渐渐流于微末,但对于基础修行,我个人感觉尚可。”凌星霄不知从何处抬来一整箱书籍,竟在石台上铺开,逐本为四人讲解。

    “这么多书,你都看过?”柳仲溪随手拿起一本《青鸟宝典》,不可思议的看向凌星霄。

    凌星霄用一个极为奇怪的眼神回以柳仲溪,似乎在反问他,不然呢?

    “人都说安崇海过目不忘,听潮阁一万多本典藏他悉数烂熟于心,号称是八王武库,我看你这阅读量,至少也算是个小武库了。”

    凌星霄闻言摇了摇头,轻启玉齿,明如星辰的眼里多了几许失落:“我自然比不了安崇海博闻强记,整个三圣宗所藏书籍不过三千六百一十五本,更何况我还有玄翊阁中所藏三百多本未曾看过。”

    柳仲溪听得头皮发麻,不由自主的摸了摸怀中的《天水流云心法》,刘坎师兄送给自己的就这一本书,自己到现在都还没读完,那读完三千多本,怕是要死。

    “又没让你去读这些,你担心什么。“凌星霄似乎看出柳仲溪的焦虑,话锋一转,又继续说道:”其实很多书里面所记载的都大致相同,闻一知二,皆可触类旁通。”

    “不过我今天给你们推荐的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些,而是这本。”他说着从数十本书中拾起一本蓝色封皮的薄书,上面写着《正气歌诀》。

    “《正气歌》,那不是前朝文大人所作诗篇吗?”说起《正气歌》,吕玉楼五岁时便能背诵,至于云淮七,柳仲溪,叶重也都有读过,明明是一篇直抒名族气节的爱国诗,怎就成了内功心法?

    凌星霄闻言闭上双眼,似有感悟,随他指间于半空滑动,金色真气如萤火般不断聚集,汇聚成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随着他写完整篇《正气歌诀》,又与三人说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气便是指正气。大道如枢,大气如机,周行不殆,万法随心。正气便是天地间最为纯正的真气,所以你又怎知,文大人不是道门中人?”

    “对啊,我听父亲说过,文大人被鞑靼囚禁在阴牢三年,却百病不侵。死前将自己一身修为化入诗篇,流给后世。”叶重眨着眼睛,接连肯定道。

    ”原来如此。“柳仲溪轻抚下颌,大有收获。

    “我之前有说过,道法闻一知二,触类旁通,就连安崇海的天罡正气,其实也有正气歌诀的身影。”凌星霄抬起眼,深邃的目光中还有揉碎的月色。

    “你见过天罡正气?”柳仲溪纳闷道。

    “听老师讲解过。”凌星霄点点头,他口中的老师,应该就是何离枭。何离枭没见过安崇海,但却见过崔东来。领教过四成的天罡正气足可以管中窥豹。

    “世间一切术法招式,若无真气催发,则流于无形。真气藏于气府,故灵根境以后,便是气府境,只有到达气府境界,才能施展法术。吐纳天地之气化为真气,贮藏于气府,这便是施展一切术法的根源。”

    柳仲溪闻言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讲,我就完全理解气府境了。可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达灵根境,理解气府境又有什么意义。”

    “灵根境就是通明道义,存贮真气的过程。”凌星霄也点头回应。

    “也就是说,只要在体力存够了真气,就可以一步跨入气府境了。”吕玉楼的眼里闪烁出异常兴奋的光芒。

    “可以这样说。这也是为何我觉得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很难进入气府境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我所见过的三圣宗弟子,即使是天赋好的,从灵根境至气府境,也需半年光景。如果你们也能做到,师父在三宗的面子怕是更要被人给足。”凌星霄罕见露出微笑,但确是并不能称之为友善的那种。而他这时提到何离枭,可见是知晓云吕二人是如何进入潜阳山的。

    “那我呢?你难道不想问问我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跨入气府境的?”柳仲溪感觉凌星霄的话里,对四人似乎并不抱有太大期望。看来要给他一个下马威,看看自己进境的速度,有没有超过他所认知。

    “你……”凌星霄的目光没有在柳仲溪身上停留,只是一扫而过,短暂的沉默后,竟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令人云里雾里的话:“上等天缘,中等仙缘,下等福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的。”其言外之意,柳仲溪自然清楚。

    见其余三人一副茫然不解的样子,凌星霄也不再继续,再将话题引回到《正气歌诀》当中,便见他指着桌上放着的一把雕刻刀,转而对柳仲溪说道:“你拿起它,刺我。”

    柳仲溪闻言一愣,深感莫名。可见凌星霄坚定的眼中毫无玩笑的意思,于是拿起桌上尖锐的刻刀,望向同样惊讶的三人,又冲凌星霄重复了一遍:“你是让我拿它刺你?”

    凌星霄点了点头。

    “刺到你,你不会还手吧?”柳仲溪狐疑道。

    凌星霄沉默不语,见柳仲溪不为所动,这才又摇了摇头。

    柳仲溪这才放心,刻刀在他左右手交替几遍,突然一个箭步上前直刺凌星霄腹间。然而凌星霄一动未动,只是周身上下有蓝色真气溢出,如同一层保护罩将其整个人罩在其中。

    可想而知,柳仲溪这一刺并未伤到凌星霄分毫。

    不是只有修炼《正气歌诀》才可以抵御刀剑,而是只要是靠内功心法积累的真气,不仅可以施展法术,也都可以外泄抵御攻击。

    如此一来,几人对于修炼内功心法的兴趣大增,毕竟这真实的演示可要比嘴上空谈更加有说服力。

    往后几日,凌星霄一面给四人讲解正气歌诀之中潜藏的奥妙,一面演示真气与术法的联系。柳仲溪根基本就比三人都高出许多,且《正气歌诀》与《天水流云心法》同属内功心法,柳仲溪无暇多练,每日课上虽说不至于敷衍塞责,但也就是把正气歌诀当作一项强身健体的锻炼,不比三人勤恳更兼用心琢磨。

    云淮七身负血海深仇,此番能有凌星霄指导,自是一点不敢懈怠。每日只睡三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参悟《正气歌诀》之中的内容。而吕玉楼虽然练的时间没有云淮七久,但他天生悟性奇高,几日下来,反倒是四人中进步最快的。至于叶重则马马虎虎,修炼速度与柳仲溪不相上下,虽说柳仲溪是根本不上心,完全不可以用来比较。但也比他自身之前在观心殿背书时,境界要强上许多。

    而对于术法,因为四人根基薄弱,不可能存在一人同时修炼几种的可能。凌星霄便以与四人相符的基础五行法术,各自教授一门。对于这样做的好处,凌星霄也只是坦言,这对后面的地宫挑战会有帮助。

    柳仲溪修炼的是刘坎留下的《天水流云心法》,加之为了提升万涛印的威力,所以选择水系法术无可厚非。

    而吕玉楼目标就是进入道宗炼丹,所以修炼火系术法对于他的用处很大。云淮七的性格不擅长快打快攻,也不适合侧重防御,所以凌星霄推荐他修习偏向控制的木系术法。而叶重也不喜欢主动进攻,所以他果断选择了剩下的土系法术。

    如此一来,四人一组的雏形就已显现。配合作战,往往要比单打独斗高效的多。

    下级水系法术只有地泉冲击与水壁障两种可以修炼,但攻防一体,可以说是相当合理。而下级火系法术则只有火玲珑一种可以修炼,是一种只能原地释放的火系陷阱,外形与灯笼酷似。若不是配合战术使用,可以说是毫无用处,毕竟没有人会傻到一头撞在上面。

    至于下级木系法术与下级土系法术,虽说可以选择的术法很多,但云淮七与叶重也都只选择了其中的一到两个法术来着重修炼。云淮七选择的是偏向控制的千藤,而叶重选择的则是偏向控制的御沼与偏向防御的土壁障。而千藤与御沼这两种法术,之前在对阵上清学宫的李岳陈河时,便有见二人施展过。

    凌星霄不愧是三圣宗百年不遇的奇才,无论内功、剑招、还是术法,不仅自得其妙,更能含英咀华,将要点传授旁人。四人得凌星霄传授,当真是一日千里,短短几日,就已经可以施展所修法术。原本凌星霄还不觉得四人天赋如何,可几日下来,他才惊觉云淮七与吕玉楼都是千里挑一的奇才,照此趋势,在开启地宫挑战之前,除柳仲溪外的三人中,或许真的可以有两人进入小成气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