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宝玉再生之开挂人生 » 第54章 福祸本相依 何必俱祸哉

第54章 福祸本相依 何必俱祸哉

    话说如海进京面圣,一走数日,不知情况如何,令人担忧。

    这一日,贾敏母子三人执意要回巡府官邸,贾母、贾政苦留不住,又适逢宝玉不在府中,贾母便要她们等宝玉回来再议此事。

    贾敏见母亲、兄长真心挽留,也就说了实话,怕如海万一有个什么事连累了娘家,府里已经有了风言风语。

    贾母一听这话,对贾敏说道:“你是识文断字有见识的人,也经历了不少事,怎地听几句闲话就沉不住气了?”

    说着,又看向王熙凤,凤姐忙笑道:“老太太,咱们府里的规矩您还不清楚吗?哪个敢嚼舌头根子?”

    贾母鼻子里冷哼一声,看向贾政,不再言语。

    贾政不曾多想,只道老太太是让他劝贾敏留下。想起宝玉对他说过的话,便开口道:“妹丈被人诟病,皆因琏儿他们秋闱高中而起,要说连累,倒是我们贾府连累了你们一家。”

    正说着,宝玉挑帘进来。贾母一看,忙笑道:“来得正好,你姑妈要带你妹妹弟弟回官邸,你快劝劝她。”

    宝玉过来挨贾敏坐下,笑道:“姑妈,你莫不是忘了姑爹临进京前的嘱咐了吗?一家子的安全最要紧,旁的都莫放心上。老爷适才说得对,要说连累,是我们连累了姑父。”

    “若是姑妈这时赶着回去,知道的,明白姑妈的苦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贾府不仁不义,容不得姑妈呢。岂不是授人以柄?”

    贾母、贾政点头称是。

    宝玉看姑妈虽不言语,眉间却还带着忧愁,便知“怕连累”这话是哪里来的。于是又说道:“本是一家人,就该同舟共济!何况,姑父此次进京,是好事也未可知。”

    王熙凤听了,一拍手笑道:“姑妈快把心放肚子里罢!宝兄弟的嘴是开了光的,说什么都灵!姑父定然无事。”

    贾敏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自打宝玉出生以来,凡他说过的话,没有不准的。心下不由地安定下来,又想到那些不知好歹的话竟然是王夫人那里传出来的,不由地又气不打一处来。

    宝玉看着贾敏阴晴不定的脸色,对姑妈的心意已了然,于是欺身过去,搂着贾敏的胳膊,笑道:“姑妈,别人说一句我们好,我们就高兴得癫癫的;别人说我们一句不好,我们就气得呼哧呼哧的,那我们岂不是成了别人手里的木偶,被人牵着鼻子走了,让人家主宰了我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不得当啊,我的好姑妈!”

    贾敏听了,觉得宝玉说得太有道理了!自己真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了。

    贾敏心情豁然开朗,搂着宝玉说:“还得宝玉说话管用,不走了!自己娘家,我爱住多久住多久,只要老太太不赶我走,谁也赶不走我们娘几个。”

    宝玉站起身来,笑道:“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听罢。”

    众人听了,都知道他素日善说故事,最是他肚内有无限的新鲜趣谈。今儿如此说,不但在坐的诸人喜欢,连地下服侍的老小人等无不欢喜。

    那小丫头子们都忙出去,找姐唤妹的告诉他们:“快来听,宝玉又说笑话儿了。”众丫头子们便挤了一屋子。

    宝玉负手而立,抑扬顿挫地说道:“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众人听他说着,已经笑了,都说:“听数贫嘴,又不知编派那一个呢?”

    凤姐笑道:“你要招我,我可撕你的嘴。”

    宝玉拍手笑道:“人家费力说,你们混,我就不说了。”

    贾母笑道:“你说你说,底下怎么样?”

    宝玉接着说道:“这个老和尚是个得道高僧,在十里八乡都很受人尊敬。且说这山下有个小村庄,村子里有一对年轻男女青梅竹马,互生情愫,无奈两家父母不同意。”

    王夫人憋屈了半日,听宝玉如是说,便接过话头说道:“父母不同意,自是有道理的。”

    宝玉也不答言,继续说道:“两个有情人就私定了终身,竟然有了孩子。”

    贾母听了,笑道:“这些故事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

    “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故事,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薛姨妈笑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宝玉笑道:“老太太,我说的一个故事可不是您讲的那个套子。也不是佳人才子,也不是书香门第,更不是大家小姐,就是小山村里的小门小户家的孩子罢了。”

    “自打元宵节老太太掰了说书女先生的谎,就掰上了瘾,但凡听个故事就要急着掰谎,您老人家也等孙儿讲完了再掰不迟。”

    他一面给贾母斟茶,一面笑说,未曾说完,众人俱已笑倒。

    贾母也笑着催他往下说。

    宝玉道:“那女子不愿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那孩子的父亲也不敢承认是自己做下的。那女子不想被侵猪笼处死,情急之下就说那山上庙里的老和尚是孩子的父亲。”

    “众人听了无不震惊愤怒,于是族里人便带着孩子去庙里责问老和尚。老和尚不发一言,接受了被扔下的孩子。”

    “他每天抱着孩子去山下化缘,好心人给口吃的,也有人不但不布施,还侮辱谩骂他,他一概视若罔闻。日复一日地带着孩子化缘,精心养育着孩子。”

    “就这样,一年多过去了,孩子养的得健康喜人。那对年轻人被感动了,终于站出来说明了真相。众人听了,无不被老和尚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族里人带着礼品去给老和尚致歉,问他为何不为自己辩解,却甘愿忍受世人的侮辱误解?”

    “老和尚淡然说道:世事本如此,是谓如来,何须辩解?世人辱我、谤我、骂我,与我何干?世人敬我、爱我、捧我,又与我何干?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罢了。”

    宝玉说完,冲贾母一拱手,一本正经地说道:“请老太太掰谎。”

    贾母笑道:“我只能掰套子里的谎,你这套子外的,我掰不了。”

    贾敏听宝玉说这个故事,心下大为感动,笑道:“这个好,我就捡这个现成的写了,你还得给我稿酬。”

    惜春忙过来拉着贾敏的手晃着,说道:“姑妈是财主,就不要和我抢这个故事了,我要画这个故事挣二哥哥的银子呢。”

    宝玉笑道:“姑妈写,你画,不都有了,两全其美。”

    贾母说道:“谁敢乱嚼舌根儿,先把他撵出府去!你们娘几个就安心在这住着,等女婿回来接你们再回家。”

    宝玉站起身来,至贾母跟前笑道:“还得老太太一锤定音!您可是府里的定海神针。有您在,就没人能掀起浪花儿来。”

    贾母喜得搂着宝玉笑道:“就没见过那个哥儿这么会哄人的!又长这样一副好模样,偏又对姐妹们兄弟这么好,四丫头这么小,你就操心给她攒嫁妆了?”

    “我也解不过来,也从未见过你这样的孩子。别的淘气都是应该,只你这种和姐妹兄弟好,更叫人难懂。”

    “明明有那个才,却偏偏只拱着兄弟侄儿们去考试,一肚子学问倒像是为他们学的;明明自己能挣钱,却拉着喊那个的,非要大家都跟着沾光。又心细又妥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说着,大家笑了。

    宝玉笑道:“老太太,大河满了小河才有,大家都好自己才能好!个人的利益只有在大家的利益中才能得到保障!”

    众人皆点头称是,贾母听了,更加喜悦。

    正说得热闹,有丫头进来说:“姑老爷的小厮回来了,说姑老爷升职了,先回来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