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宝玉再生之开挂人生 » 第58章 无意插柳柳成荫

第58章 无意插柳柳成荫

    话说宝玉说出“金玉良缘”之虚,并非仅为推脱掉与宝钗的姻缘,反而是为了把“金玉良缘”落到实处。

    “金玉良缘”之虚是于贾宝玉而言,而“金玉良缘”之实就应在甄宝玉身上。

    只说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家,谁人不知!

    这甄府和贾府本就是老亲,又系世交。两家来往,也极其亲热的。

    甄家那等显贵,却是个富而好礼之家,倒是难得。

    只是甄家子孙甄宝玉却顽劣异常,其性情与贾宝玉前世如出一辙。

    贾雨村曾任他的启蒙老师,评价其虽是启蒙,却比一个举业的还劳神。说起来更可笑,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

    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的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只一放了学,进去见了那些女儿们,其温厚和平、聪敏文雅,竟又变了一个人。

    因此,他令尊也曾下死笞楚过几次,无奈竟不能改。每打的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

    后来听得里面女儿们拿他取笑:“因何打急了只管叫姐妹做甚?莫不是求姐妹去说情讨饶?你岂不愧些!”

    他回答得最妙。他说:“急疼之时,只叫‘姐姐’‘妹妹’字样,或可解疼也未可知;因叫了一声,便果觉不疼了,遂得了秘法,每疼痛之极,便连叫姐妹起来了。”

    众人看他这等子弟,皆料想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从师长之规谏的。只有贾宝玉知道:这甄宝玉与贾宝玉最大的不同处就在于现实与虚幻。

    甄宝玉虽然顽劣,但热衷功利;贾宝玉却视功利为浮云,一边享受着世俗的繁华富贵,一边愤世嫉俗玩世不恭。最终面对生活的残酷无力回天而遁入空门。

    贾宝玉历经多少大劫终究明白:佛法不离世间法。一切缘在生活中结亦要在生活中了。

    故此,宝钗与甄宝玉才是真正的“金玉良缘”。

    贾府南下江南奉旨定居姑苏后,与甄家来往更加密切。不知怎地,宝钗的那首诗《临江仙·柳絮》\ufeff\ufeff传到了甄家。甄宝玉读后拍案叫绝,对薛宝钗心生爱慕,神往不已。

    甄宝玉把宝钗的这首词工工整整地眷抄出来,每日里都要读上几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ufeff\ufeff”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哎呀,怎么的心胸气魄才能写出如此洒脱之句!”甄宝玉越读越惊叹,在心里不停地为宝钗画像。

    话说甄宝玉对宝钗上了心,便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与自己要好的三姐姐。哪知这事就传到了甄老夫人耳朵里。少不了对薛家打探一番。

    这才知道,贾府南下起因竟然还是因为薛家的呆霸王,这薛家如今还依附贾家长住姑苏。

    甄家便遣人去姑苏贾府送礼请安。

    贾母因说:“这甄家又不与别家相同,上等赏封赏男人,只怕展眼又打发女人来请安,预备下尺头。”一语未完,果然人回:“甄府四个女人来请安。”贾母听了,忙命人带进来。

    那四个人都是四十往上的年纪,穿戴之物,皆比主子不甚差别。请安问好毕,贾母命拿了四个脚踏来,她四人谢了坐,待宝钗等坐了,方都坐下。

    贾母笑道:“你们大姑娘和二姑娘这两家,都和我们家甚好。”

    四人笑道:“正是。每年姑娘们有信回去说,全亏府上照看。”

    贾母笑道:“什么照看,原是世交,又是老亲,原应当的。你们二姑娘更好,更不自尊自大,所以我们才走的亲密。”

    四人笑道:“这是老太太过谦了。”

    贾母又问:“你府里的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

    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

    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

    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

    贾母笑道:“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

    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得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

    贾母便向王熙凤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

    凤姐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

    四人也笑道:“起了这小名儿之后,我们上下都疑惑,不知那位亲友家也倒似曾有一个的。只是这十来年没进京去,却记不得真了。”

    贾母笑道:“岂敢,就是我的孙子。人来。”众媳妇、丫头答应了一声,走近几步。

    贾母笑道:“把咱们的宝玉叫了来,给这四个管家娘子瞧瞧,比他们的宝玉如何?”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来了呢。”

    一面说,一面都上来拉他的手,问长问短。宝玉忙也笑问好。

    贾母笑道:“比你们的长得如何?”

    四人笑道:“如今看来,模样是一样。我们看来,这位哥儿性情却比我们的好些。”

    贾母忙问:“怎见得?”

    四人笑道:“方才我们拉哥儿的手说话便知。我们那一个只说我们糊涂,慢说拉手,他的东西我们略动一动也不依。所使唤的人都是女孩子们。”

    四人未说完,王熙凤姊妹等禁不住都失声笑出来。

    贾母也笑道:“我们这会子也打发人去见了你们宝玉,若拉他的手,他也自然勉强忍耐一时。”

    “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的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的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四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话正是。虽然我们宝玉淘气古怪,有时见了人客,规矩礼数更比大人有趣。”

    “所以无人见了不爱,只说为什么还打他。殊不知他在家里无法无天,大人想不到的话偏会说,想不到的事他偏要行,所以老爷、太太恨得无法。”

    “就是弄性,也是小孩子的常情;胡乱花费,这也是公子哥儿的常情;怕上学,也是小孩子的常情,都还治的过来。”

    “其实也不用人治,他一时想明白了,做得比谁都好。比如他说去中个学回来,果然一考就中。”一语未了,人回:“太太回来了。”

    王夫人进来问过安。他四人请了安,大概说了两句。贾母便命歇歇去。王夫人亲捧过茶,方退出。

    四人告辞了贾母,便往王夫人处来,说了一会家务,打发她们回去,不必细说。

    过了几日,元春受甄家所托,过府来给王夫人、薛姨妈传话甄宝玉求娶宝钗一事。俩老姊妹正因为宝钗之事无头绪而犯愁,这正是犯困就有人送枕头来,何况又是甄家这样的人家。

    王夫人还未说什么,薛姨妈已是喜出望外,一口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