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风烛仍奏春 » 第一章

第一章

    唐场镇的油菜花开得正盛,几只新雀正在熊维奇夫妇的屋院外吱吱叫嚷。

    近来的气温虽已回暖不少,但人一旦上了年龄总会对添减衣服更为谨慎。熊维奇现年过八十,尽管晨起便能精神抖擞地唱上两嗓子,却还得虚眯着眼,从那贴有一块斑驳镜面的木衣柜中取出一件棕领米色毛衣套上身,又为隐藏如今年老迟钝的躯体,他便常常用一套简单干练的黑色工装罩在最外层。按照熊维奇幼时穿美式西装校服的习惯,他会依次扣好每一颗纽扣,再仔细整理好衣领,对镜检查一阵后才算穿着完毕。

    “李农……熊维奇。”此时仍会在不经意唤起他旧名的唯有熊维奇长久瘫痪在床的妻子钟素芬。

    熊维奇缓缓走向床头边,俯身轻声问:“今天煮面还是汤圆?”

    钟素芬用微弱的声音回复道:“面嘛,少弄点。”大概是病痛的缘故,这两年里她的食量愈发小了,熊维奇也不过分规劝,一边点头回应一边竖起枕头搀扶她倚靠在床头边。

    钟素芬瞥了一眼远处的收录机,轻喘着气道:“去打开放点歌来听。”

    虽比不得丈夫跟戏曲音乐打了一辈子交道,钟素芬也跟着听了几十年的“咿咿呀呀”。上个世纪,夫妇二人酷爱那些广播电台里播放的昆曲片段,硬是存钱买下一台价格不菲的收音机,纵使要调频好一阵也依旧乐此不疲。如今有了能插U盘和存储卡的收录播放一体机,能够点播的乐曲数不胜数,反倒让人难以抉择。

    当初最先存储进U盘的是熊维奇多年来最热衷的黄梅戏《天仙配》。等到按下播放键,不过几秒后这首经典就开了场,他便跟着调子唱起来:“天宫岁月太凄清,朝朝暮暮数行云。大姐常说人间好,男耕女织度光阴。”熊维奇亦知自己的气息大不如从前,却仍能自信地配出七八分相似的音来,甚至还能依着记忆中戏子的模样仿出身段手势。妻子钟素芬见他这般自由快活,脸上先是闪过一丝笑意,随后又觉自己身子不中用,日日或坐或躺地打发时光,最后又转念觉得当下的音乐使死亡迟延,似乎病痛的折磨与消耗在此时的浪漫中显得无足轻重。

    正当她伸手想去触及身边的衣物时,注意到妻子动向的熊维奇连忙赶过去替她把那被穿反的长袖理正,嘴里依旧唱着词句,纵使这是女声选段。

    这样相互照顾的平淡时光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二人膝下的四个子女都在城市工作,通常春节才有一聚,然而这是夫妇俩心底认可的。节后分别时,熊维奇会亲自送每个子女到车站,孩子们总临行时从钱包里掏出的七八百元钱,但他始终拒收,并告诉他们:“我每个月有七百多的养老保险,没得事去唱唱歌还有外快赚。你们自己把钱存起来,年轻人赚钱也不容易。”

    可还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没有父母真正不想念自己外出打拼的孩子。

    “等会你跟熊英打个视频。”钟素芬说道。

    熊维奇不再唱曲,从旁拿出一把梳子递给妻子,微笑着从衣袋里掏出手机,回应说:“给你拨通,你们好好摆龙门阵。”

    跟上年轻人的潮流才不落后,至少熊维奇是这样认为的。他的微信里一部分是县里美术协会和文化局的消息,一部分则是邻里亲戚分享的那些“保健知识”。尽管熊维奇知道这里边的道理有真有假,但那些标新立异的话题足够吸引人,若是闲来无事,他也会好奇点进去瞧瞧。不过究其根本,他是尽可能地想要求得健康体魄。

    这家里不能再倒下一位老人。

    接通视频电话后,熊维奇便独自去了厨房。可家中的屋墙不怎么隔音,并且当初营业厅的负责销售的小刘为了让她们夫妇二人能听清楚电话声,专门花了好些时间来教熊老将手机里的那些铃声与通话声调到最大。

    于是混着沸水的声音,他还能隐约听到里屋熊英的声音,偶尔听清一两句也都是询问唐场镇的天气变化以及家中有无缺漏物件的琐碎话,言语似乎索然无味,然电话两头的听者便觉得亲近许多,物理空间的距离像是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缩短了一大截。

    捞一碗面,放一撮香菜小葱,再剥好一个水煮蛋放在边沿,便是二人常吃不腻的早餐。熊维奇刚将面端到妻子床边,钟素芬便把手机的镜头转了过去,熊维奇立即咧嘴笑起来招呼:“小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