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风烛仍奏春 » 第二章

第二章

    视频里的熊英原本正切着蒜末,此时听见父亲的声音下意识就停下了手中的活,望着手机屏幕答应道:“爸爸,你们开饭啦?”

    “啊,你们还在做嘛?”熊维奇把手机从妻子手中接过放到了床侧边靠着,而后三人又一齐聊了半刻小孙子的话题这通电话才算结束。

    等收拾好碗筷再服侍妻子到电视机前消遣之后,熊维奇便戴起方框老花镜,再佩上一顶白色小礼帽,背起装有萨克斯的黑布包,重新检查一次着装准备出门去。

    “早点回。”坐在正厅沙发上的钟素芬努力提高声音叮嘱道。

    “要得,下午一演出完我就回。”熊维奇一面应声一面走向屋外,“老婆子,走了哈。”

    设在唐场镇中心小学旁的唐场社区文艺培训中心几乎是熊维奇每个闲暇早晨的去处,不止是他,临近的老头们也都爱到此处闲坐,其中有曾当过本地教师的,也有参与过抗美援朝拿下功勋的,他们有气力便聊上几句时事,若是疲惫便一齐安静地坐着,注视着古街上来往的行人。

    这块地方既冠了“文艺培训”的名号,装潢中自然不乏书法画作。其中一副字上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句:“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熊维奇也是聚集在此一众老人的祈愿。

    熊维奇方才跨进中心内,一早坐在门侧的常客立即与他搭上了话:“今天来得晚了点哦。”

    “反正我们这下又不赶时间,就跟女娃多摆了会。”熊维奇如此解释。

    “该你享福。”那老头靠在木椅上同他打趣道。

    熊维奇笑而不语,自顾自地往培训中心内里去,培训中心的最深处有一块小空地,边上是他设立的有关美术音乐的自学研究室,这是独属他一个人的小空间,堆满了各式乐器与书籍,从唢呐葫芦丝到马头琴电子琴,无人来访时便“闭关”一段。熊维奇从未请教过什么名师,他自知到了这般岁数,习乐并非是要追名逐利,更像是为了玩弄最后的人生。

    经过动乱的年代,熊维奇更知晓人活着的不容易,因而老有所想,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便好。

    眼见着今日的天气晴朗,他便将萨克斯先放到一旁搁置,搬出了新迷上的独弦琴,琴面外固定有两对由他亲手刻成的龙纹木雕饰物。

    原本熊维奇是董场镇生人,年轻时因父亲更名换姓被派至下乡来到唐场。过去那几年为维持生活,他自学木工,又常常光临镇上雕刻家具的店面,暗自记下那些陈设在外的家具纹饰,靠着美术天赋不断临摹,日久之后,熊维奇打造的家具逐渐趋于精巧别致,街坊邻里也慢慢被他的手艺所吸引,需要新家具时便付上一笔请他帮忙。对衣柜圆桌等大型家具熊维奇已是有心无力,小装饰他倒是能找来几块小木头静下来细细雕琢。

    每学一门新乐器,熊维奇先是会去记住不同音调的音级在琴上的位置。可岁月不饶人,D调、G调,E调等不同的音调音级位置又各不相同,熊维奇已不可能再同从前般一时半刻就熟记详尽,因而只好将教授独弦琴的书籍翻出来,按照上面图画标注的音级用纸笔一一誊抄下来,对应贴在琴弦之下。这种方法看起来笨拙费事,却极有效用。

    他的研究自学室里现下独留有纸笔摩擦的声响与不慎触碰到琴弦的杂音,不过在文艺培训中心爱好拉琴的可不单熊维奇一人。悠长的二胡声从不远处传到他的研究室内且不绝于耳,偶有些瞬间,熊维奇忽觉与世绝隔。

    这样的独处时光持续了约莫半小时,孩童们活泼欢脱的面容悄然驱散了隐藏在空气中的沧桑感,熊维奇也被重新拉回至现实的忙碌中。

    “爷爷。”最先敲门报到的是刚上二年级的男孩柳存厚,他是个事事乖巧的孩子,总会提前十分钟到达。

    “哎。”熊维奇停了笔,起身走出研究室,领着柳存厚开启了隔壁专门用作孩子们练声的空屋。

    “每次都这么早?”熊维奇取下门锁,随口说道。

    “他们打麻将。”柳存厚小声说道。

    熊维奇沉默停顿了片刻,嘱咐道:“先搬个凳子坐,等大家来齐了我们再开始。”语罢,他缓步返回了研究室。等他将独弦琴收好并将萨克斯调好音的时候,七八个孩子已经在研究室隔壁吵作一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