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禹风起 » 第十九章 展望未来

第十九章 展望未来

    当天晚上大家没少喝,方天耀也有了几分醉意。方天海想留下来谈心,被大哥给抓出来了。

    到家后,方天耀没回自己房间,而是找上了大哥。

    方天魁房间里。

    “怎么,你没喝好啊?”方天魁眼神有些迷。

    “我来找你说会话。”

    方天耀不用招呼,直接一屁股坐了下来,显然是今晚这话非说不可了。

    “啥话呀,这么着急?”方天魁笑着问道。

    “这些话必须得今晚说,酒醒了就说不出来了。”方天耀两眼放光。

    “行,你说吧,我听着。”方天魁关好门窗,也坐了下来。

    “是这样,今晚听了余伯宏的话,对我感触挺大的。”方天耀把胳膊撑在桌子上,很认真的问道:“眼下家里的事也算解决了,大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没?”

    “接着做码头啊,你大伯年纪大了,家里的事以后就得靠咱们哥几个张罗。只要咱们抱团,好好干,日子肯定能过到前面去。”方天魁没怎么想,顺口就说了出来。

    “那要是再遇上福清帮的事怎么解决?”方天耀直言问道。

    “小弟,福清帮的事,你确实起了关键作用,如果不是你……”方天魁轻皱眉头,想了一下说道。

    “大哥,我不是跟你邀功。”方天耀见大哥把自己的意思理解岔了,然后就很直白的说道:“眼下这个世道已经乱了。渭阳省就算今年不乱,那过了年必定会乱。到时候都人吃人了,还怎么做生意?生意做的再大,也得守得住啊,就算今天挣了十万,那明天别人不惦记吗?官府不要红吗?我们拿什么去守?”

    “你到底想说什么?”方天魁吐出一气,人看着清醒了不少。

    “世道虽然乱了,但什么事他都是有两面性的。做不了生意,我们可以做别的呀,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大哥就甘心守着个小码头,不想做点别的?很多事以前没机会,不敢想,现在机会来了呀!”

    方天耀开始循循诱导,他一直没找到机会跟家里人聊这些事,没想到今天刚好被余伯宏给上了一课。所以方天耀觉得气氛已经到了,这些话今晚必须得说。

    “做什么……造反啊?”方天魁眼神直勾勾的看着方天耀。

    “……”

    方天耀听见造反两字不知道该怎么接了,这人要是太稳了,说起心里话来的时候也挺吓人。

    “好好的造啥反啊?你别看现在成王军势头很大,那是朝廷没腾出手收拾他们。成王军的乱,只是乱世的开端而已,真正的大乱一定在后面。所以咱们要借着这次成王军之乱来积蓄力量,等以后真正天下大乱的时候,才能自保,这全家几十口才能活命。”

    这些话一半是方天耀自己的见识,还有一半是从史书上学来的。自古以来王朝更替,都是从百姓先开始,但最先造反的人,却没有一个能活到最后的,都是被后来人摘了果子。

    “意思我大概听明白了,就是借着这个浪把自己拍上去,等下个大浪来的时候才不至于一下就被冲走,有了反抗的机会。”方天魁用他走船十年的经验总结了一下。

    方天耀听见这话点点头,大哥果然是明白人。真是生活处处是学问呀!

    “那你觉得咱家接下来该做什么?”方天魁若有所思的问道。

    “余伯宏今天不是说自己不做码头了嘛,正好两家码头又挨着,我觉得他家的盘子可以接过来。但做这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聚人。乱世来了,最不值钱的是人,人命连草都不如。但往往最值钱的也是人,哪怕最厉害的一品武圣,他也抵不过一万大军。只要咱们码头上能拢住三五百可靠的人,那就算真有一天走投无路了,想上山拉杆子,手里也有人不是。”

    方天耀盘起膝盖,越说越精神。

    “三五百人不多,但也不少。若是三五百码头上那样的苦力,自然是成不了事。但如果都是像方家子弟这样的精壮青年,一但穿上铁甲手持利刃,那对付两三千成王军是没问题的。秦州地域辽阔,如果朝廷要收拾成王军,仅靠官府的力量很难做到,到时候必然要依靠地方上的豪门大户,那方家趁势而起的机会就来了。”

    “我估计,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可能就是明年开春了,所以得趁着这半年时间赶紧把人聚起来。本来我还觉得没机会,平白无故收拢几百人,肯定会引起官府的猜忌,没想到这个余少爷还真是及时雨。”

    “还有接下来……”

    方天耀滔滔不绝的说起来他的对未来的规划和打算。

    方天魁也很认真的听着,因为方天耀说的一些事,他在心底深处也想过。

    ……

    不知不觉夜就过了子时,两人也聊的差不多了,方天耀起身准备告辞。

    “唉你等等,你把家里人都安排明白了,那你接下是啥打算?考科举?”方天魁问道。

    “我是这样打算的,我本来是准备等明年科举之后去投军。但今晚余伯宏不是说了吗,渭阳省要招兵了,所以我不打算等了,准备去投军。”方天耀又坐了回去。

    “……你中了举人,那就等于有了官身,立马就跟县太爷一样了。你去投军,何时能当上将军?”

    方天魁感觉方天耀有点舍近求远了,那县太爷和大头兵比起来那个值钱?

    “我想投军,肯定不是奔着当炮灰去的,再说投军跟考科举也不冲突,明年春天我一样能参加科举。”方天耀解释道。

    “小天耀,咱家关系薄,你想投军只怕是出不上力。我知道你现在一身本事,可你短时间也不一定就能冒头啊,那最后弄的不上不下的不也难受吗?”方天魁劝了一句。

    “朝廷军队的事我了解一些,一是凭世袭下来的勋爵做武官,二是靠臣工举荐,三也是要看武功的。”方天耀思路清晰的说道:“以我的武功,在军中当个百夫长甚至是都尉都没问题。官府这次招兵肯定不是为了糊弄事,估计也是为了接下来抵御成王军做打算,那应该会选一些真材实料,所以我多少还是有点机会。”

    “哦,对了,这事没准老黄还能帮上忙。你明天帮我约一下老黄,就说我准备跟他学画画。”

    方天魁点点头,没有再劝。他已经感觉出来了,自己这个小弟是个主意很正的人。

    “那行,大哥你歇着吧,我回去了。”

    “好。”

    方天魁将方天耀送到门口,突然又问了一句:“小弟,那田福到底怎么死的?”

    “哈哈,作恶多端呗!”方天耀笑了一下。

    “行了,回去休息吧。”方天魁笑着摆摆手。

    ………………………………………………

    巡抚衙门里。

    冯鹤祥和一位中年男子刚刚谈完公事,就在衙门的偏厅里谈的。

    “大人,这卢光义真是水泼不进,整个指挥司上下全是他的人。这两年我们安排的几个人要么被他找借口调走了,要么就是被安排在犄角旮旯里。”

    师爷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此刻,冯鹤祥面沉如水,他是渭阳巡抚没错,但不是本地人。整个渭阳省的势力盘根错节,他来这里三年了,还没有彻底打开局面,反而处处被掣肘。

    刚才冯鹤祥是和渭阳指挥使卢光义一起商谈军队补充空额的事。老冯本来想把这次募兵的事控制在自己手里,好借机安排几个人。但卢光义却以大禹王朝的军制为借口,说巡抚无权过问指挥司的具体兵事,拒绝了此事。

    地方一省的管理主要靠三司衙门,指挥司掌军事,按察司掌刑法,布政司掌政令。这三个衙门可以说是一省的地头蛇,在这三个衙门上面,还有巡抚。巡抚是朝廷亲派,属于京官,名义上是管理三司衙门,是一省的最高官员。但其实巡抚和三司属于相互监管的形式,就是为了避免地方上的权利过于集中。这样做的好处是,地方上很难被经营成铁板一块,那造反的可能就小了。但同样也有很大的弊端,官员之间相互推诿职责,遇到大事很难快速有效的做出决定。

    巡抚冯鹤祥和指挥使卢光义为了补充空额的事已经谈了三次。虽说巡抚是二品,指挥使是三品,但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

    几番交扯,最后定下的结果就是,募兵的事由指挥司自行负责。但巡抚衙门要额外扩招两千人,做为巡防营用来维护渭阳城内的治安。

    “给石崇贵去份信,让他回来负责巡防营的事吧。”冯鹤祥淡淡的说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