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时代之忍国崛起 » 第十一章 林中寨

第十一章 林中寨

    天文十六年,1547年,1月上旬,大雪。

    楯冈村内被一层洁白的雪覆盖着,仿佛一个黑白的世界。村庄周围的山丘和树林都被白雪装点得如诗如画,宛如一幅细腻的水墨画。

    村内的小道上铺满了厚厚的积雪,仿佛是天然的白色绒毯。田埂旁的房屋大多是用木材和稻草搭建的,屋顶和街道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雪。房屋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木材燃烧的香味。

    村民们穿着不算厚实的冬装,在各自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清理积雪,有的在准备早餐,还有的在自家门前堆雪人。孩子们欢快地在雪地里玩耍,留下一串串小小的爪印。

    村门前的小溪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清澈,山川流水声伴随着偶尔传来的鸟鸣,构成了一首美妙的自然交响曲。小溪旁的小树林里,几只小鹿在雪地里觅食,它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优雅。因为日本禁食四腿肉类关系,它们也并不怕人。

    在这个宁静的村庄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雪地上的足迹记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串脚印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村内的寺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庄严,香火旺盛,人们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楯冈村内景色,是那么的宁静、祥和、美丽。它不仅仅是一幅景色,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缩影。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劳作、传承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这个村庄,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孕育着一股颠覆全日本的能量,这个村庄将牢牢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楯冈村中央的村长宅邸,背靠着一个比较陡峭的山背,另外三面周围不远处都是田埂。

    村长宅邸整体是个长方形建筑。建有4座武家屋敷和4间茅草屋,八座房屋回字型排列,两座武将屋敷坐落在靠山背侧,面向正门口,左右两侧各有一座武将屋敷,宅邸四个角落各有一座茅草屋,宅邸周围有一圈一人高土木石墙围起,仅有一个正门。是整个村落的最内测中心位置。

    村长宅邸外,村民们都屋舍非常分散,一般都靠着自家田地附近,普通农户基本都建有2座屋舍,没有围墙,人丁稍多的农户会建有3-4间屋舍,类似于四合院这类结构布局,但没有围墙。

    站远了看楯冈村,村民屋舍就像扇形一圈圈分布扩散出去一样,村长宅邸是最内测的起点,隔了一片田埂就是二环,二环只有四家,以此类推,三环屋舍就有十家,到四环就有三十多家,五环就最远了,剩余的几十家都在五环上。

    楯冈村三面环山,另一面是云出川支流,可谓是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而实际上伊贺不少村庄都落户在这种地形上。不但是村落,也是林中寨。因为村子最外围建有木栅栏,身处乱世,一点防护都没有的村落是不存在的。每个地区都有各自割据的势力豪族。而防御的方式就各有千秋了,木栅栏是必备的,一般人想要翻过去是得费一番功夫,这时候就容易被村内警戒的地侍足轻发现,真要翻墙进村搞不好就成了人家足轻的人头功绩了。

    山口家的屋舍在村中三环偏左侧第三家,也算是村内环中心地带,算是比较早就在村里繁衍的一家人了。原本两座屋舍的山口家,在村民的帮助下,很快又建起了两座屋舍,其中一座是武将屋敷,气派了不少,整体四合院布局。父母搬去武家屋敷了,道顺就住在原来的屋舍内,两个屋子是正对着,而另外两个屋舍,一个当成客房备用,平时也会存放一些物品做仓库,另一个烧饭吃饭和会客的客房。现在山口一助已经是武士了,也可请佣人打理内务,又或者招募足轻家丁。不过还没习惯武士老爷身份的他,目前还没考虑这个问题。

    (茅厕在外单独建立,不在屋舍内,不再多述。)

    而楯冈村一百一十多户人家,基本已经把屋舍周边能开垦的土地都开垦上了,现在开垦都是往村外延伸。村外面还有一些荒地,林地,在人口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村落扩张是必然的事情。扩张有很多方式,一种是上面楯冈村那种,一圈圈发展出去,这样比较稳妥。还会有直接在村外一定距离外建立据点的方式,这种就比较激进,但如果建成,那村子就相当于有两座据点,可以已掎角之势互相扶持,扩张也迅速一些,但就考验防御了,对布防要求就比较高。

    当然,以上只是几种发展模式,楯冈村还没到这份上。

    起码,这群年轻人都还没长大前,是用不到快速扩张的。

    其实,扩张最常用的还有一种,那就是战争和吞并,瓦解村落防御军势,杀掉村落管理领主武士全家,迫使村落无条件投降,并写下效忠状,或者有领主继承人在时,让其再交出至亲人质,以后受降村落按时听令集结军势和交税,那就算吞并成功了,村与村的斗争,那才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主旋律呢。

    在日本文化中,家门延续是神圣的,也就是说,当你有姓氏的那一刻时,日本武士阶级活着的意义就有一条政治正确的任务:延续姓氏家门。在日本,有姓氏的人,不一定是武士,但,没有姓氏的人必定不是武士。

    楯冈村一百一十多户,有武士3名,常备地侍足轻五十名。但在楯冈村五百多人的村庄中,可以轻易拉起一支100人临时备队。

    这片村庄今年产出2000贯石左右,交出800贯石田产税收,鱼获产出500贯石,交出200贯石的商税,村民们一年还剩1500贯石,人均下来才不到3贯石左右,这人均3贯要维持一年衣食住行,那日子还是过的紧巴巴的,不过自从有了稳定的鱼获收入,村民们的日子也慢慢开始富余起来,慢慢有了盈余。

    而这样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增长,将慢慢体现出发展优势来,村民的工具迭代,足轻装备的更新,身体体力力气的增大等等,都会是村庄实力提升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