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时代之忍国崛起 » 第二十章 夏去冬来

第二十章 夏去冬来

    1548年,农历戊申年,猴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日本后奈良天皇天文十七年。

    去年一年日本时政消息:

    1,控制着近畿道的室町幕府三管领之一的细川管领家,两川内乱还在继续着,几年前两川之乱导致近畿道兵戎相见,去年爆发了几场合战死不少人,数百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事态还在继续发展。

    2,三河的松平广忠加入了今川家,东海道趋于一统,战乱稍稍平息。

    3,武田拿下了南信浓与上野交界的佐久郡,势力进一步扩张,但与上杉家的紧张局势进一步增加,甲信越三地矛盾剑拔弩张。

    4,东北各地爆发多场小规模械斗,势力洗牌渐渐频繁。。。

    一月初,午后,天气晴朗。

    高见山蜂台。

    道顺一行三人熟练的扒开蜂箱盖子,取出隔板观察。一块块晶莹剔透,异常饱满的蜂巢盘展现在众人面前。个别蜂巢盘表面没有完全封住,正有蜂蜜向外在流淌。成群的蜜蜂在蜂巢盘上栖息。一个蜂箱有六块隔板。每块上都结满了饱满的蜂蜜。

    此刻放眼望去,高见山蜂台这样的箱子,竟然有二十个之多。事实证明,蜜蜂养殖还算顺利,虽然基本都靠散养。由于古代山林茂密,野花较多,因此养活了不少蜜蜂群。道顺在蜂台口设立后,又多次组织去山里寻蜂蜜巢穴,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找到几个,熟练的移植过来,才能快速建立起这个蜂台口规模。

    道顺说道:“每个蜂巢盘我们取三分之二,剩余三分之一作为蜜蜂过冬的口粮。如果有不饱满的蜂巢盘,切记留下的蜂巢里面要有一部分蜂蜜在!”

    “是!组长!”

    这次过来,道顺带了不少装蜜容器,这次取蜜四成是要交税给藤林家族的,剩余的六成作为山口组活动经费,用于装备购置和补贴发放,以及将来设置专人管理的成本开销。

    这事是和老爹一助商量过的分配方案,也和村长通过气,知道这么一回事。作为山口组组长和管理者,道顺就是这6成收益的唯一支配者,可以决定这部分收益的分配。当然,分配必定得大家都有好处,不可能吃独食。

    如果运作得当,这次又是立大功了。在家族政治体系中,汇报此事的功劳就非山口一助莫属了。道顺给老爹梳理了汇报的逻辑,讲的是由老爹亲自安排道顺想办法饲养蜜蜂,并亲自找人制作相关防护装备及蜂箱,试验养殖成功后,成功获得蜂蜜,并献上家族四成税收,拓展了家中经济来源,且几乎没有成本。

    而这个功劳有多大,还得看实际的经济效应。所以,道顺今天还是亲自过来,收获总是幸福的,而自己亲手栽培的收获,那更是极其满足的幸福。

    道顺三人有条不紊的开箱,取板,切割蜂巢盘,收取储存,隔板放回蜂箱,盖板。

    如此反复,干了整整两天。道顺现在心里已经完全清楚蜂蜜产能是个什么状况了。但能出多少蜜和腊还得看后道加工结果。

    蜂蜜可不止产蜜,提取蜂蜜后的蜂巢渣残留物,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用水熬煮后,沉淀下来的就是蜂蜡,蜂蜡的用处可就强大了。

    蜂蜡能抗菌消炎,能抑制和消除多种常见细菌,涂抹皮肤可以治疗普通外伤,防止伤口感染。这在古代是不可多得的药物。特别是这个战国时代,刀伤感染相当普遍。

    蜂蜡能解毒止痛,特别是被毒蜂叮咬后,涂抹蜂蜡就很快消肿止痛了。其他热毒也能有缓解作用。

    蜂蜡还能当做护肤品,也能当做蜡烛,不过做蜡烛太贵太浪费。

    收完蜂巢盘。道顺就带着几个组员回家了。就存放在山口家仓库里,几个组员看着道顺捣碎蜂巢盘,然后都放入一个桶里,再用木棍捣的更加稀碎,把蜂蜜都从巢里挤出来,然后静置一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粗支麻布当滤布,摊放在另一个空桶上,将捣碎的蜂巢盘残渣一点点倒入滤布上,这样,蜂蜜透过滤布掉入干净的桶里,蜂巢残渣都过滤在滤布上。

    如此过滤了两三次,蜂蜜呈现黄褐色,看起来比较清澈才算完成。

    终于,道顺得到了心心念念一年了的纯正野生蜂蜜。通过封装在大小一致的陶瓷罐里,这辛苦半年多,一共得到160个罐子,一个罐子内蜂蜜净重约是5两,半斤。

    也就是说去年高见山蜂台20个箱子,收获了80斤蜂蜜,零头被道顺自己抹了。

    道顺砸吧一下嘴,才这么点产能嘛,估计明年会更多。

    余下的残渣,道顺放在锅里加水,并用柴火熬煮,一天过去,熬煮了两次,锅里出了两斤左右的蜂蜡。20个箱子出了2斤蜂蜡。

    道顺又是一阵牙疼,这产能,也太费劲了吧。这要是放在现代,估计人工费和火耗费成本都吓死人了。

    看来,这蜂蜡还是当做战略物资,救死扶伤用吧,什么美容养颜和当蜡烛就都靠边。这点产能就别想了。

    虽然预计今年产能会多一些,但估计也多不了多少。20个箱子差不多已经饱和了。除非秋名山南面山丘也开发出来,否则箱子多了也养不活那么多蜜蜂。

    再看看交多少税,80斤蜂蜜交4成,也就是32斤,64个罐子。还剩下96个罐子的蜂蜜。一个罐子10文钱,也是要算在成本内的。

    算好这笔账,道顺就在家等着老爹一助回来。

    一助今天是训练村里足轻去了,所以会按时回家。

    吃晚饭时候,道顺拿出一罐蜂蜜,一脸来夸我的表情跟爹妈说道:“父亲,这是我去年养殖蜂蜜所获,一共80斤,这样的罐子装了160个。还有两斤左右蜂蜡,这蜂蜡可是好东西,可以治疗外伤,避免伤口感染。”

    一助其实早就知道这小子倒腾的东西了,所以心里并不惊讶,脸上还是惊喜的说道:“厉害呀!道顺,你可这是又为咱们家立大功了!爹爹真为你感到骄傲!干得好!”

    “你这脑袋瓜里倒地都是些什么知识,怎么这么聪明,想做什么就能做成,妈妈可真佩服你呢!”叶子也是赞叹道。

    “呀呀咿呀!”两小不点弟弟根本听不懂,但也似乎想表达什么,可能蜂蜜水的香味吸引到了他们。

    “那也是你们教导有方嘛,对了,我想知道这一罐半斤到底值多少钱,爹爹明天能帮我去城里问问吗?”道顺得到表扬也非常开心,又把想问的事情说了出来。

    “嗯,这可是不常见呢,我明天就去找城里商人上野屋问问,他们应该知道,并且,他们是我们藤林家的合作商人,价格也会比较合理的。”一助想了想回复道,“明天去,我后天回来,这事我还得禀告一下家主。以后家中有了稳定的蜂蜜特产,想必家主也会很高兴吧。哈哈哈!”

    “爹爹,那你可得把数字记住了,今年出产80斤,而且,技术要求非常高,目前只有我们家摸索着在养殖。”道顺想了想,又说道,“就说是因为想到本家年初定下的发展要求,让领地增产增收,村民们也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实际上也是,咱们山口组好几个人都被蛰伤了呢。”

    道顺意思就是一助把经济效应提出来,让家主知道每年这个村多了多少收入,再把困难和努力表现出来,表现一下为家中鞠躬尽瘁奋斗的过程,以及为家族政治路线的一种支持和表个忠心。

    一助听了很感兴趣,和道顺两个琢磨一阵后,心满意足的哈哈大笑离去。

    第三天,白天,正好山口组9天一个修整日,大家都在家休息。

    道顺无聊的数着罐子。

    “123,124,125。。。”

    突然,门口被打开,一助高声笑道:“道顺!好消息啊!你爹这回又要晋升了!”不等道顺回应,一助继续开着机关枪,“主公说我这次又立下大功,将在年终大评定时授予我足轻大将一职!哈哈哈,足轻大将呢!仅仅一年又晋升!”

    “唉,让我想想,足轻大将俸禄可是150贯呢,哈哈哈!你爹了不起了啊!祖上有灵,让我山口家一路武运昌隆啊。”

    一助兴奋了一阵后,全家人都被惊动,然后全家又被喜讯所鼓舞,也都欢欣不已。

    待家里人都差不多冷静下来了,道顺开口问道:“爹爹,这去城里是怎么回事儿?”

    “对了,道顺,你知道蜂蜜价格吗?就这半斤一罐的加工,上野屋竟然开10贯一罐,有多少要多少!160罐蜂蜜,那可是1600贯呢,这家里一年税收直接增加640贯,可是大发展呢!”一助以夸张的口吻继续说道,“这事汇报给主公,主公听了也非常惊喜!再等我说完此事来龙去脉细节后,主公夸赞我山口一助这一年真是为家族呕心沥血,劳苦功高!并保证在核实完内容后,这个月开年终评定时授予我足轻大将一职!哈哈哈”

    道顺听了也十分惊喜!这玩意竟然这么贵!想到自己最近贪墨吃了不少,顿时又感到心痛。

    他也不多想想,蜂蜜在古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有价无市就意味着价格高到离谱,而且就这点量,到市场上估计就冒个泡泡就消化完了,不会有什么价格波动。

    道顺又算了算,这回可是真发了啊!160罐蜂蜜,10贯一瓶,再减去4层税收,那罐子成本就忽略不计了,还剩下960贯。

    道顺又扣着手指头想到就算是平分到100个山口组成员,都有9.6贯,这可是一个足轻的年俸了。这特娘的要起飞是不行的,还是得稳住,现在这群人都是要啥啥没有,就一把子力气的毛孩子,装备方面可费钱呢。特种兵可是很贵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