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日本战国时代之忍国崛起 »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大家都不用好奇了,诸位都将进入木隐里深造!”

    “不过,进入木隐里,就必须终身为木隐里奋斗。”

    “各位,都考虑好了吗?”

    “如果考虑好了,那就签下这份效忠合约。,又或者和刚才离去的人一样回家务农。”

    道顺拿出一份效忠誓约书。上面写着:

    “效忠誓约书

    ________,在此向木隐里表达我无条件的忠诚。

    我发誓,无论生死,我将永远效忠于木隐里,并履行以下承诺:

    我将全心全意为木隐里服务,无论何时何地,都为木隐里的利益着想,尽我所能保护木隐里众人的安全。

    我将严守木隐里的所有机密,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泄露。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信息,我都会保守秘密。

    我将无条件执行木隐里交付的任务,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生死。我会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地完成木隐里的要求。

    我将坚守忠诚,不受任何诱惑或威胁的影响。无论面临何种情况,我都不会背叛木隐里,始终保持忠诚。

    我将对木隐里的敌人保持警惕,我会用我的智慧和力量,为木隐里消除一切威胁。

    我承认木隐里给予我的待遇与福利,我将尽全力为木隐里争取更多的利益。我会用我的才能和勇气,为木隐里的事业奋斗到底。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继续履行誓约,我将与木隐里进行友好协商,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我深知违背此誓约的后果严重,因此在此郑重发誓。

    此誓约书自签署之日起生效,直至我生命的终结。

    誓言人:

    日期:”

    以上这份效忠誓约书,由道顺一一分发给这12位优秀学员。

    “你们都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决断力。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你们要知道,加入木隐里深造的含义,从此,你们将不再是自己,而是木隐里组织的耳目四肢,组织的意志将成为你们的思想。”

    “从此,你们是普通人,但又不再是普通人。”

    “除涉及组织秘密和任务之外,并无其他要求。”

    “各位,考虑好加入木隐里了吗?”道顺的话音刚落,就响起了一声回应。

    “我加入!”回答的是清川,道顺大伯家的儿子。

    众人稍稍愣了一下,暗自恼火这货不讲武德,反应那么快。后面立刻也是不约而同的回答“我加入!”

    然后众人都自顾自的把名字签上,然后写上日期,压上手指纹。

    道顺笑着收了这12张效忠誓约书。说道:“很好,我相信大家的选择不会错!”

    “这次,我请了6为中忍师范以及一位上忍师范,专门教授忍术。”

    众人一阵眉飞色舞,拳头握紧紧的,深怕自己出声影响组长说话。

    “虽然做不到一带一,但一带二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木隐里预计三月份落成,我们到时候再进行训练,现在还有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给你们放松休息。”

    “之后,会通知你们进入木隐里训练,并且,不允许擅自离开,除非休假日,其他时间离开必须提出申请。”

    “训练期间食宿不用担心,由木隐里负责。”

    “而有下忍资质后,各位才会有年俸。”

    “在此期间,各位就好好学习训练,不要想着做别的事情了。”

    “都明白了吗?”道顺最终问道。

    “是,组长!”众人异口同声回复。

    道顺点点头就解散了,现在木隐里还没有成形,火影首领这种事情没必要说。

    带众人离去,到时去找老爹一助,让其找工匠营造一处学校,估计平整土地和建造教室赶一赶应该能在一个月内完成。

    现在的教室就是一块平地上起几个立柱,然后搭一个屋顶完事八成了。用木板铺好地面,打造一下桌子就齐活了。

    说好教育的事情后,道顺的山口组也就成为了山口学校。

    而未来的山口组,却还在道顺酝酿之中。

    时间的指针拨动到了1550年春季。

    阳春三月。

    秋名山城。

    一座学校坐落在秋名山山腰处。

    学校外面有个小栏栅围起来一个正方形院子,面积大概在20米*20米,400个平方。

    院子只有一个双开院门,院门上方挂了一块“城立山口学校”的牌匾。

    院门两侧写了16个字。

    “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山口星火,燎原四荒”。

    进入院门,那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广场。

    广场两侧各有一个简易校舍楼。

    而正对校舍的是一排屋舍,里面是教员的办公场所,资料室,教室等。

    今天,广场上站满了小朋友。

    今天是首个开学日,山口道顺领着五个教员站在学员前面,面对着学员们。

    此时,看大家都已经列队完成,道顺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孔,原先山口组未成年儿童也已经到了新校舍,这些基本都是大孩子了。

    道顺也看到许许多多面生的孩童,这些都是新村的适龄孩童。

    在座的学员总共有200多个,这队伍越来越庞大了。

    道顺清了清嗓子,对着台下的人高声说道:

    学员们,

    大家好!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开学日,我感到无比的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你们共同开启一段新的学习旅程。

    首先,我要感谢你们选择加入山口学校,相信在这里,你们将收获知识、成长和友情。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危险的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和进步。

    作为一所在战国时代建立的学校,我们将传承时代的智慧和精神,学习如何勇敢地面对困难,如何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信仰,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个机会,把握住每一个学习时光。

    我们要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后,祝愿大家学业有成、前程似锦!

    道顺的话讲完了,现场的人有些不知所措,但好在原山口组的成员明白此时如何表达回应,纷纷拍手,其他学员也纷纷有样学样,现场一片和谐。

    道顺也知道,这年头说啥都是废话,不过他只是也没其他好说的。只是希望这些人,能记住今天,是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天。

    完成了演讲后,几位教员就组织学生进行分班学习。道顺最近一段时间也教了不少教学方法给这五位教员。但最主要的还是教材,道顺做了一份类似于山口组之前教育的教材,教员按部就班的教就行了。

    因此,看起来还是有点效果,后面就是这五个教员自我实践过程了,慢慢来吧。

    待完成学校的开学事宜,道顺就回去准备接见忍者师范们了。

    藤林家也是给面子,这次不但按要求派了6个中忍师范和1个上忍,还让这批师范任期为一年,在这一年中,将持续培训木隐里忍者技能。

    道顺是在天守阁评定间内会见几位忍者师范。

    道顺面无表情的坐到主位上,底下7位示范皆是单膝跪地,一脸恭敬地看向道顺。

    这几位忍者可都打听过山口家的情况,这娃子可不得了,山口家在道顺和他爹一助的努力下,发展领内,开拓新地,开发特产,扩军备战,区区几年的发展,就崛起成为藤林家重臣之一。

    这几位师范眼前的小孩,据家主说,他才是这一切的幕后主使,这就不得不让几人惊奇和难以置信了,跪座参见的姿势也不由稍稍动摇。

    道顺看到评定间内的几位,心下也是稍稍有点期待。

    这几位忍者师范并不是正统武士,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出了藤林家是没有受人认可的社会地位的,因此参见方式还是和平民一样。

    道顺开口道:“诸位师范,很高兴认识大家。”

    “这一时刻我已经期盼了多年,所以今日迫不及待的想认识几位师范。请先随意坐下,不必多礼,各位还请自我介绍一下。”

    底下一位五官平平,毫无特点老农模样的师范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多谢山口殿下,我等皆是藤林家忍者,我叫藤林保武,司职上忍师范,擅长战术及指挥之道。”

    道顺点点头,还不等他开口,就有其他师范声音响起。

    “我是秋月,司职中忍师范,擅长配置药物,毒物,暗器淬炼。”一个阴森森的女子声音响起,这几位中忍师范都是戴着忍者蒙脸头巾,这个女子一双标准杏眼看着道顺,弯弯的眼角似乎正在微笑,但声音却是阴冷的可怕,这是冷笑的,表情?

    道顺眼角稍稍抽搐,也是点点头。

    “我叫鹤云,司职中忍技术师范,擅长忍器工具制作。”一道富有磁性的青年男子声音传来,道顺看到前排第三位忍者介绍,也是点点头。

    “我是水野,司职中忍技术师范,擅长伪装侦察,潜入暗杀。”又是一道平平无奇的男子声音,甚至听不出说话者的大概年龄,道顺也对其表示知晓。

    “我是白河,司职中忍技术师范,擅长近身格斗。”说话者是男子,这是道顺的唯一印象。

    “我是英子,司职中忍技术师范,擅长手里剑术。”一段轻柔的女声,又是一双标准杏眼,道顺点头示意下一位。

    “我是虎须,司职中忍技术师范,擅长剑术,香取神道流。”一道沉稳的男声,道顺看到此人眼角有一道深刻的伤痕,默默点了点头,心里想到,好家伙,有故事的男人啊,这香取神道流可不是阿猫阿狗剑术流派。

    新当流是冢原卜坛创立的,他日本历史上唯二剑圣之一,另一个是他徒弟上泉信纲。

    这冢原卜坛教徒弟的本事特别牛,就不知道虎须学了几分。

    听完在座师范的介绍,道顺缓缓开口道:“听了各位的介绍,我对大家的期待更甚以往。”

    “我首先介绍一下,本人,山口道顺,今后将要请你们多多指导。”

    “殿下,我等必将全力以赴。”

    “嗯,木隐里近几天将会落成,待落成后,你们将成为第一批入驻师范。”

    “第一批学员有12名,另加上我,一共13人。”

    “平时你们轮流教学,请列好一份教学计划表给我,或者到时候咱们再商量教学计划也行。”

    “是!”师范们齐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