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咸鱼暴君 » 第五十八章 火器专家团队

第五十八章 火器专家团队

    这段时间。

    李自成,率两万精锐老营抵达。

    王承恩,带着七万步兵营、车营、辎重营等抵达山海关,运送来大量粮饷、军械等,其中包括二百三十五门各式火炮。

    汤若望、毕懋康等火器专家,应宣赶到山海关。

    来到山海关的人,看到首战战果。

    个个都是万分惊喜。

    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他们的皇帝见过天帝,不能用一般皇帝来度量。

    崇祯特别关注毕懋康、汤若望等火器专家。

    崇祯晒太阳后,便到了与他们约定的议事时间。

    系统不直接给枪炮,因此现有的每一个火器专家,都是宝贝。

    明朝科举,不曾设立专门的火器相关学科。

    研究火器的人,更多是个人兴趣,以及希望国家强大的使命感。

    崇祯在京师发布的旨意,是召见所有火器专家。

    毕懋康、汤若望两人因有著书献上,崇祯较熟知。

    其它同来的二十几个火器专家,包括毕懋康的儿子毕杰,孙元化的儿子孙和鼎等,虽没有著书立说,但在火器界也颇有名气,能力出众。

    年轻一辈中,孙和鼎为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孙和鼎本不愿意来。

    但崇祯这道圣旨,是强制性的。

    不管你是官员平民,还是官员,只要你是大明的专业人才,就得来见朕,你们没有选择的权力,绑也要绑来。

    就这么霸气!

    皇帝有这权力。

    崇祯也清楚孙和鼎不愿来的原因。

    孙和鼎的父亲,孙元化,也是一名火器专家,同时也颇能知兵,当时受到崇祯重用,在登州一代练兵,整顿北方水师。

    却因下属耿仲明等的反叛,又投降建奴,并带走一百多条船,使得本就日趋衰落大明北方舰队,遭受灭顶之灾。

    发生这么重大的挫败,总得有人背锅。

    于是,耿仲明的上司孙元化,被言官弹劾“不察”等罪名,崇祯那时也气急,同意把孙元化问斩。

    孙和鼎认为父亲死得很冤,即便有罪,也罪不至死。

    现在的崇祯,也是这样认为。

    火器专家就专门让他研发火器,非要让他带兵打战,浪费他时间不说,还容易出问题。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觉得一个人有用,就什么都叫他办,把人家往死里用,出问题又要问罪。

    说到底,皇帝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既然穿越到崇祯身上,这个锅也只得扛下来,想办法解决。

    崇祯来到议事厅时。

    三十几名火器专家和大匠师,正鱼贯而来。

    见皇帝先一步到达。

    他们赶紧加快脚步小跑进来,跪在崇祯面前。

    从来都是众官等皇帝,哪有皇帝等他们的道理。

    一番山呼过后。

    崇祯让所有人平身,赐座。

    他对孙和鼎,开门见山道:

    “孙和鼎,听说你不愿出仕?”

    孙和鼎道:“陛下明鉴,草民体弱多病,担不得事,因此……”

    崇祯笑着打断道:“装病的借口太老套了,有新鲜点的说辞吗?”

    “……”孙和鼎。

    皇帝用词怪异,但也听出装病被皇帝看出,不知是福是祸。

    如果皇帝以这理由,论个欺君死罪,他亏大了。

    如今,坊间各种传闻都有。

    有的说皇帝见过天帝,赐神力点化之下,变得勇猛盖世,决断极是英明。

    有的说皇帝受到刺激,成了暴君。

    他文人出身,在文人圈内,听到更多的是后者。

    因而,感觉是祸的可能性更大。

    “陛下恕罪。”

    孙和鼎吓得从椅子上滑落,跪在地上。

    他还年轻,不想死。

    有个白发苍苍的老臣,站起来躬身施礼。

    “陛下,孙和鼎的确有冲撞圣驾之嫌,不过,老臣知他一向敦厚恭孝,并非有意,想来是第一次见圣驾,不知礼节,请陛下恕罪。”

    毕懋康!

    崇祯初年,起用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旋自免归。辞别时,崇祯帝命制武刚车、神飞炮等。械成后,编辑《军器图说》以进崇祯帝,因功升南京户部右侍郎。

    《军器图说》首次介绍了燧发枪,将鸟枪用火绳点火的装置,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克服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

    燧发枪在发火装置上安置燧石发射,由射手扣动扳机,扳机上龙头下击燧石,摩擦生火,火星落入装药室中,使火药燃烧,产生气体推力,将弹丸射出。而且这种枪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燧发枪的制成是单兵枪的一大改进。

    崇祯去山海关之前,特意翻看过《军器图说》,这本书十年前完成,书中称燧发枪为自生火铳,改进了西欧燧发枪,使得更适合华夏人使用,理论上也加强了威力,让子弹能穿透八旗重甲兵的三层护甲。

    在十年前,毕懋康的改制燧发枪,与西方的燧发枪还算相当。

    然而,在大明并未得到推广。

    当时的崇祯,太穷啊。

    研制这样新式火器,需要投入大量人员、薪俸、物资,这都需要砸海量银子下去。

    即便研发成功,批量生产同样也造价昂贵,之前火绳枪的设备都不用,需要建造新的兵工厂,设备,工匠招募培训,原材料采购等等,涉及一整套步骤。

    没有严格监督把关,即使砸银子,也被层层克扣,通工减料,生产出将士不想用的劣质火器。

    此刻。

    崇祯瞄了毕懋康一眼,心中感叹。

    毕懋康也不懂得察言观色啊。

    没见朕一脸笑呵呵的吗?

    根本没怪孙和鼎冲撞什么的。

    你站起来说情,不是反而把事情搞大,害了孙和鼎。

    崇祯想起了一个名词,“耿直工科男”。

    读书人,分很多种。

    这种“耿直工科男”,普遍不如文科生会说话。

    火器研制,就是属于理工科。

    他们大多时间用在埋头研究,而不是用在学巧言令色,吹嘘拍马,权谋心计等。

    自然不懂察言观色,不懂讨好上司,不懂怎么说话好听,甚至由于太耿直,容易得罪人,被人排挤,被人构陷。

    如果做皇帝的,没能意识到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远见,这群本来能给大明带来极大强化的宝贝疙瘩,就不会受到重用,也不会投入巨大资金,全力培养这样的人才。

    崇祯道:“起来吧,朕不怪你,朕知你是对父亲的死,耿耿于怀。”

    “……”孙和鼎被道破心思,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