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的第二十八年,我失去了系统 »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孔指挥,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情?”

    指挥是军中比较常见的称呼,不知为何,当今陛下极其厌恶类似于元帅,将军这一类称呼,规定在军中只能互相以职务相称,若是军人暂时被调离岗位,为了了职务,就直接以姓名加同袍称呼。

    孔青浦当然清楚这一点,他点了点头,说到:

    “找你的确有事,不过只是告诉你一个说法,不会有任何书面文件给你,这件事情不能让那些文官找到确切的证据,而你知道的,五军都督府重建后,新军的书面命令要经过文官的手。”

    “......也就是说,我们新军要抛开朝廷,自己做事了?”

    “对,和吐蕃那次一样。”

    孟汉良知道孔青浦所指的,吐蕃的事情是什么意思。那是新军第一次抛开文官体系做的事情,在荆楚兵团的提议下,荆楚,巴蜀两个兵团进入了吐蕃,并在完成了军事占领后,并未采取一贯的羁糜政策,而是假借着都护府的名义,在吐蕃实行了新的统治。

    直到现在为止,吐蕃都护府出身的藏人,已经成为了巴蜀,关陇和荆楚兵团的重要兵源,这些藏人对兵团极其忠诚,并且体质不错,敢打敢拼,是相当优秀的兵源。

    “如果说跟吐蕃那次一样的话,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的的确确会占领日本的土地并实行长久的统治了?”

    “对,这次征讨日本的另一个理由是抢夺石见银山,这也是那些文官们认可的理由,但文官们会以为,新军只会在石见银山周围实行统治,而且会是以保持石见银山产量为主要目的的统治。

    可实际上,新军必须在九州,四国及西国地区建立起类似于吐蕃的秩序,并完全由新军控制。这方面由各部队教员全权负责,也就是说,得靠你了。”

    “我?”

    孟汉良有些讶然,随即担忧的说到:

    “如果是命令,我愿意接受,可我能力不足,即使做了,我也担心出问题。”

    “打吐蕃的时候,荆楚兵团那位教员才多少岁?都是在实践里练出来的。而且,又不止你一个人,渤海兵团和荆楚兵团的教员都是能力相当优秀的人才,到时候你跟友军部队的多请教请教。”

    “......好吧,只是这一次我们要做到什么程度?”

    “还没有彻底定下来,不过不会比吐蕃那次烈度低,你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在日本没有太多根基,面对的敌人也不算弱小,单靠新军几万人,打日本一个措手不及还行,但打长期的消耗战却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你得上岸后立刻做好对当地农民的安抚和组织工作,确保日本农民在短时间里站在我们一方......至少不会站在敌人一方。还有,第四营暂时由你来指挥,接下来我和军长安排任务的时候不会涉及第四营。”

    这种工作调动倒是没什么,本来教员就承担着很大一部分军事职责,孟汉良也绝不是什么只会在口头上说说的文人,或者只负责军事以外的管家婆,他本人也是参与过不少战斗,并且在军事指挥上颇有功绩和能力的人。

    “要求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反正我是不希望在前线打仗时,我们的屁股后面有一帮日本农民给我们背后来一刀的,而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我更希望能够在日本就地补充兵员,而不是损失几百人后只能干巴巴的等着本土送新兵到日本来。”

    一个兵团满编也就一万两千多人,损失几百人基本上就代表着一个营全军覆没,如果兵团是在本土,或者距离本土不远的地方作战还好说,但如果是在补充一次兵员需要好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的海外,几百人的损失就显得很刺眼了。

    在南洋作战时,江淮兵团靠的是己方担任突破的核心作战力量,其它大部分作战任务都交给朝贡国的仆从军去做,避免无意义的损耗,做到只打关键战役。但如果是打日本的话......难不成他们从朝鲜调仆从军?

    且不提这样做的战略价值有多高,而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现在天朝可承担不起五万人以上的海外作战,这一次征讨日本的兵力也就在三万人左右,还在天朝的可接受范围内,一旦超过五万人......大概后勤压力就足以让天朝放弃石见银山了吧。

    “怎么样,做得到吗?”

    “有点难,但如果能让荆楚兵团的李教员配合我的话,我有信心。”

    荆楚兵团的李教员,六大兵团二十多个教员里最著名的一位,其代表战绩便是在巴蜀,荆楚两兵团进入吐蕃时,主持了吐蕃地区的秩序重建工作,消灭了吐蕃密宗势力,解放了吐蕃农民,甚至使得两兵团进入吐蕃的兵力本来只有不到一万人,是处于兵力劣势的,却在这位李教员的动员下,大量被解放的农奴加入兵团,使兵团在吐蕃这片客场变成了主场,反而占据了兵力优势。

    “不可能,荆楚兵团的任务比我们还重,你最多请别人指教一下,借调是不可能的,荆楚兵团不会放人。”

    “我问一下,荆楚兵团那边的任务是什么?”

    “在兵团大部部署在前线,且仅有少量部队留守后方的情况下,将整个九州地区改造为稳定的后方,并建立起新的行政秩序。”

    “嘶......我开始同情他们了。”

    孔青浦一副颇有同感的样子点了点头,说句有些犯忌讳的话,能做到这一点,孔青浦都觉得荆楚兵团那帮家伙估计自己都能建国了。

    孟汉良低头思索了一会儿,然后说到:

    “我现在还有工作,之后你把作战资料发给我一份,我和其它军的教员交流一下。”

    “好,不过我们准备开拔了,资料到了应天再给你。”

    “花几天跑到应天拿物资,然后又要跑回苏州坐船。什么时候我们也变得这么......文官了。”

    面对孟汉良自言自语式的讥讽,孔青浦耸了耸肩,全当没听见。

    虽然他也觉得,这种低效率的调动,实在是太......文官了一点。

    说不定,这也是为什么天子会把他们调走的原因吧。为了让他们免于继续受到文官们的影响?

    想到这种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孔青浦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怎么可能,归根到底,他们只是一支军队罢了,如果不惜做到这一步,那陛下该是打算让他们做什么啊,难不成是准备彻底用军人取代文人不成?

    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