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的第二十八年,我失去了系统 »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终结?如果说终结的话,大概就是以我们自身主体的结束作为终结吧?”

    “......我可以理解为,您所期望的这种.....运动?它的结局是对运动本身的结束?”

    “对。”

    “可这有什么意义呢?陛下?一次运动的终结如果是对它本身的结束,那么不就变成了运动,然后反运动,然后反反运动,反反反运动......这样无止境的轮回下去,从左跑到右,又从右跑到左,最终只会引起不断变动所产生的动荡,可却什么意义都没有?”

    “但我们在进步啊......伯安,你读过《矛盾论》对吧。”

    “陛下的大作,臣当然......”

    “那不是我的,那是我老师的。”

    司羿果断的打断了王阳明的话语,然后进行说到:

    “读过就好,那么现在我问问你,你觉得,所谓的中庸到底是指什么呢?”

    “中庸?”

    王阳明愣了愣,对于一名儒家之人来说,这种提问可以说是上线极高同时下限也极低的问题,既可以说是相当简单的,也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

    若是单纯的科举,或许那些士子们就会直接照抄经典上的原文,给出最标准的解释了吧。可如果看准了上限的话,这个问题也代表着对于几乎整个儒家学说的观点,又是相当难以回答的问题。

    所幸,司羿并没有真的想要王阳明回答。

    “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姑且在这里先说一说,你不必要当真。我对中庸的看法是,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中庸是一个现在进行时态,即,中庸这一概念,永远是在进行中的,它从未真正得以完成或实现过,它也不可能完成及实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作为一种进行时态存在的——你能够理解这一概念吗?”

    “回陛下,除了您的一些词汇以外,臣大抵能够理解您所说的。”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

    王阳明是个聪明人,他是明朝罕见的哲学家,哪怕他所奉行的哲学思想和司羿不同,但对于哲学家而言,是否认同是一回事情,但多少都是能够理解互相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意思。

    对于司羿而言,这是相当罕见的事情。在前世,他这点理论知识不值一提,只不过是对于过去的思想的再复述和解析,但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连司羿这种半吊子的理论知识,都很难找到可以和他互相理解及交流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司羿不想娶妻生子的原因,他实在无法接受自己和一个连最基础的哲学思想都没有,还遵守着三从四德和所谓礼教的女人组成家庭。

    在这一点上,或许能说他有着某种程度的道德洁癖和精神洁癖。

    “好,既然你能理解,那我就说下一步了。建立在这一假定之上,我很佩服中庸这个概念,以及创造了它的孔子,当然,至于你们儒家之后是怎么搞的......呵。”

    王阳明对此无力反驳,腐儒的概念他也认同,儒家到今天的地步,理学兴起,如今的儒家和两千年前的儒家到底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已经很难说了。

    他甚至无法反驳天子的话,因为相比起那些腐儒和依靠着所谓儒家,实际上只是为了做官的儒生们而言,甚至天子这位对儒家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感的存在,反而在王阳明看来,这位对儒家态度并不是很好的天子,更像是一位真正信奉了儒家学说的人。

    “中庸呢,我认为需要结合《矛盾论》来看,我认为中庸这种状态,本质上是一种矛盾的状态,它是一种矛盾诞生后,为了解决矛盾及迎接下一个矛盾产生的进行时状态。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中庸认为不能往左也不能往右,可是,左和右首先得存在,在存在这种左右的区分的情况下,才会有中庸。

    现在的儒家,我是瞧不上的,因为我认为你们对中庸的理解就已经出错了。你们错误的将中庸解释为了一个静止的,片面的固定完成状态,而这种所谓的中庸,本质上不过是一种唯心主义而已,你们认为这是中。

    我认为早期的儒家有可取之处,是因为在那个鬼神之说的年代,无论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都展现出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毋庸置疑是极其伟大的进步,但是,当你们满足于现在的状态,试图阻止进步,否定矛盾的存在时,你们就堕落了,成为了一种走偏的思想。”

    “所以陛下您认为,您需要新的思想吗?”

    “不,不是我需要新的思想,是人民需要新的思想。”

    王阳明突然感到了一阵恼怒,他眼前这个人,一手主导了工业化的进程,统治了天朝十三年,使得无数贫农破产,在命令军队和异族作战时则冷酷无情,不到胜利不罢休。

    这么一个人,现在说什么人民?他真的相信人民吗!

    司羿没有能力知道王阳明在想些什么,实际上,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他只是继续说到:

    “随着生产力的变化,矛盾会开始不断体现,即使你们不愿意,但社会形态也会开始慢慢变化。按照你们现在的做法,你们只是在不断的掩盖矛盾罢了,直到矛盾爆发,王朝灭亡,然后下一个王朝又进行一次新的轮回,而你们永远存在。

    这样是行不通的,因为最终你们会发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矛盾的诞生和出现将远远超出你们的处理能力,靠着王朝灭亡和兴起的轮回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到时候,你们面临的现实只有一个:在不断的轮回之中更加衰落,直到一位找到了新的道路的人站出来,终止轮回。

    而这个人不必不是我,也不必是任何一个人,但他一定代表着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因为一个人什么都做不到,是人民要做到这一点。

    矛盾的出现,瓦解之中,我们不断进步,这就是我所认为的中庸,中庸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在一次次矛盾的解决之中向前方不断进步的。而你们的中庸,是静止的,片面的,丝毫不发生变化的。你们否认了矛盾的存在,认为这个世界上有着这么一种永远存在且完美的真理,于是你们停止了进步,而当你们彻底停下进步并跟不上人民的步伐时,你们就会被抛弃,然后毁灭。”

    “......臣理解了,陛下,您是绝对不肯放弃您的选择吗?”

    “我不会选择错误和注定失败的道路。”

    “您也不知道您是否正确!”

    “伯安,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是否正确,但正确与否毫无意义。冷静点,你能够理解这一点的,这世界上不存在一种绝对正确的真理,我们不过是在不断解决旧的矛盾,面对新的矛盾之中,找到最适合当下的选择而已。”

    “臣不会妥协的,陛下。”

    “无所谓,我也一样。”

    “臣不会对征讨日本做出阻碍,但陛下您原本打算用什么来交换这一点呢?”

    “我让翰林院制作了一份宪法,这部宪法以后就是我们的游戏规则了,无论如何,至少我们在同一个游戏规则里玩,不至于闹出太大的乱子。而你们,则可以借着这部宪法,限制我的一部分权利。”

    “......陛下,如果您认为您的选择是正确......如果您相信您的选择,为什么还要限制自己的权利呢?”

    “伯安,我说过了,一场运动的终结是以它本身的结束。我主导了现在的这场运动,那么,我也有义务宣告它的结束......就和我的老师一样,哪怕他最后没有成功。”

    王阳明离开了,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点好,聪明人绝不会让自己的想法影响到自己的行动,哪怕不认同司羿的思想,但至少王阳明能够理解,并且建立在这一点上,他会做事。

    这就足够了。

    司羿抬起头来,看向了墙壁上的日历表。

    四月二十五日......此时渤海,江淮和荆楚三兵团,应该已经出发前往苏州准备坐船了。

    而距离五月一日正式征讨日本,还有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