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的第二十八年,我失去了系统 »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八章

    司羿认为,宪法初稿一个月就应该出来了,更何况自己还给了这帮人参考样本,写得快的话,几周就应该出来了才对。

    但翰林院并不怎么认为。

    说到底,司羿和翰林院之间,对于宪法的看法并不相同。

    在司羿看来,宪法只是法律的一部分,而他并不认为法律有多么神圣。在司羿的固有观念里,所谓的法律,就是统治阶级用于统治国家的工具,它本身不具备任何神圣性,司羿也不觉得这东西不可侵犯。

    要是写几个字就能决定一切,那司羿倒也没必要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他光是写字就行了。

    在这种思想下,司羿认为制定宪法是一件很快的事情才对,就算有些问题也无所谓,大不了之后再改就是。

    他从未期盼过能够拿出来一份完美的宪法,那不现实,也绝不是唯物主义者的想法。

    而翰林院不同。

    在翰林院的那帮老头子们看来,宪法,就跟《大明律》一样,是代表着朝廷威严的东西,怎可轻易决定,那不得集结百八十个大儒,召集天下文人,研究个好几年再拿出一份来。

    还什么大不了错了再改?朝令夕改,岂不是大损朝廷威严?

    说实话,有些时候司羿真的厌烦这种随便一件事都要扯皮半天的情况了。他恨不得直接调禁军把顺天府的这帮文官全部洗一遍,好方便自己做事。

    但是不行,他自己选择了这条路,他便没有办法做这种事情。

    要不然,当年系统还在时,他远有着比这种方式更加高效的手段来集中权利,也不会放任系统任务数年不做,最终导致系统的离去了。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神明,任何事情及做法都有着其内部的矛盾。或许命令军队清洗文官,直接武力接管朝廷能够有效的集中权利,但同时,这也代表着司羿将承担更多的职责,他的一举一动将更加彻底的影响到这个国家,同时,他的每一个决策,也是乘以帝国的规模而无限放大。

    无论是其益处还是其坏处。

    就如同为了工业化,司羿牺牲了无数底层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一样,或许,或许有人会说,工业化是未来,工业化在以后会给底层人民带来好处,但是——这样的话,司羿真的能够对那些因为自己政策而死去的人,问心无愧的说出来吗?他真的能对那些破产后背井离乡的贫农,那些死在机器下的工人们理直气壮的说出这种话吗?

    从这方面来说,司羿是个坚定的民主派,他坚信,哪怕是最坏的民主制,都比最好的君主制要好。

    当然,伪装成民主的寡头独裁和精英统治就别来掺和民主了。

    杨一清颤颤巍巍的跪在地上,天朝一般不行跪拜礼,理论上,天地君亲师是唯五需要跪拜的存在,但朱厚照即位后,对君主基本上也不需要跪拜了,于是,跪拜礼如今只会出现在祭祀及问候父母或老师的情况了。

    而如今杨一清已经是朝堂之中最顶尖的几位大佬,却仍旧对司羿行了跪拜礼,可以看出其郑重程度。

    司羿叹了口气,他不想和杨一清闹得这么僵,对方好歹也担任过他的老师,虽然没教多少东西,但这份经历在,他也不想在这位老人家最后还整的对方告老还乡了。

    自己果然还是算不上一名真正的统治者啊,仍然会被这些私人情感所干扰判断什么的......

    “杨公,即使是这样的程度,只要这部宪法一出,我...朕能保证,杨公的名字也一定会记载在史册上的。”

    毕竟这应该是天朝第一部宪法吧,不是单纯的法律条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将这个国家的性质和结构以文字方式所阐述的宪法。

    不管如何,至少杨一清作为主持修订第一版天朝宪法的人,名字是一定会被历史所记录的。

    “陛下何须如此急切,将此粗陋的律法颁布,只会令天下士子讥笑,而无任何意义。”

    “我的宪法又不是给那帮士子读的,是给百姓读的。”

    “即是给百姓的,更加需要注重朝廷威仪,否则引得百姓轻视朝廷,这法,恐怕便没有一个人会信了!”

    司羿是的的确确没想到问题会出在这里。

    原本他以为,制定宪法最大的难点大概是各方利益集团都会想往宪法里添加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结果却发现,好像如今没有多少人真的注意到了宪法,而真正麻烦的,却是主持编写宪法的杨一清,似乎将这件事看做了他在朝堂上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尽力想要做到尽善尽美。

    这世界上哪里又存在完美的东西,且不论其它的,就体制而言,从部落时代到封建时代,再到往后的资本主义崛起和法国大革命后,底层阶级的觉醒及十月的到来,哪怕到了第二次1966,人类仍旧没有得出一个所谓完美的,永恒不变的体制。

    这种情况下,司羿甚至不觉得这一版宪法能够坚持五年以上的时间,他倒是觉得第一版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坚持两年都算时间长久的了,他压根不在意其中的细节和问题。

    这样截然不同的态度注定了杨一清哪怕大半辈子都被视为了帝党,是朱厚照的坚定支持者,但如今,他仍然需要赌上自己的结局,做出无用的反抗。

    “唉,杨公,我真的不想和您闹到这个程度,我很尊重您,如果可以,我还希望您最后离开时,能够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

    “陛下,您孩童时,臣当了您的老师,从那时候起,臣就知道,您是个了不起的人,您一定能成为我大明重现大唐盛世的明君,臣本来是不应该这样做的。但是,陛下,正如您曾经所说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动的,臣,也要为了臣的利益而行动!”

    能逼得一名学理学的大儒说出这种话,大抵也能看出杨一清的决心了。

    司羿放弃了,他没有时间继续纠缠下去,而这种事情也不可能有个令双方都满意的完美结果。

    “杨一清学士,现在,我宣布,你被解除一切职务,终止你主持编写宪法的工作。”

    杨一清起身,拱手,犹如终于放下了什么似的,在被解除职务后,却仿佛腰身更直了一些,不再像一位老人,而是二十年前,司羿刚刚见到对方时候的样子。

    等正准备离开房间之前,杨一清突然停下了脚步,然后转身对司羿说到:

    “陛下,臣知道您不会因此改变想法,但臣即食君禄,便在最后劝谏陛下一句。陛下,您看的太远,走得太快啦,那些跟不上您的人,和想要停下来歇一歇的人,他们是不会愿意您一直这样走下去的。”

    “但总有人得去做这样的事,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我。法国大革命持续了数十年,间接和直接导致了上百万人的死亡,但最终,也使得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念真正的进入人心,我早已经做好了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牺牲的准备。”

    “陛下您是生而知之者,但愿您清楚您在做什么。”

    西历一五一八年五月二日,杨一清被解除一切职务,正式从正德年间的朝堂上离去。

    西历一五一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华文明自三皇五帝以来,第一部宪法编写完成并发表。

    西历一五一八年五月二十二日,明军登上日本国肥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