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战贫玉皇山 » 第134章、经济效益

第134章、经济效益

    熊大炮听说油橄榄就是榨油的,咧开大嘴,不屑地说:“说球了半天,我还以为是啥稀奇宝贝哩,不就是油吗,我们平时吃的有猪油、芝麻油、花生油,还有调和油,谁还稀罕你那个涩不拉叽的东西,没有一点香味。”

    他说罢,转身就往会场外面走,走了几步,突然想起什么,又返身回来,把手伸向刘文毅说:“哎、哎,那个洗衣粉咧。”

    刘文毅看了他一眼,手并没有动,对他说:“正在开会,不能发。”

    “你们说话不算话。”熊大炮嘟囔道。

    “开始就说好了,散会再发。”刘文毅仍然不给他。

    熊大炮只好缩回手,又坐下来,把脸迈向别处。

    会场安静下来。

    李建林接着讲,橄榄油是从油橄榄鲜果中榨取得到的天然油脂,它与猪油、麻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调和油的营养成分和利用价值搞了若干倍。

    刁生本插话:“橄榄油不就是吃嘛,还能有啥价值?”

    李建林说:“这位老乡问得好。橄榄油可不是光能吃,也能作药用,是药食两用佳品,同时也能做化妆品。”

    会场里传来“滋滋”的声音。

    李建林讲解到,经过科学研究表明,橄榄油营养丰富,除了含有钙、铁、磷等矿物质外,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所含的油酸能降低血压、平衡血脂、血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对胃溃疡、胆结石、便秘有明显的作用。

    李建林说:“在座的老年朋友多,如果常年食用橄榄油,能有效预防‘三高’问题,预防心脑疾病和癌症,能够延年益寿。你们说,好不好啊?”

    会场里一下子活跃起来,连熊大炮也把脸转到主席台这边来了,好奇地听李建林的讲解。

    李建林又讲,油橄榄全身都是宝。

    橄榄果渣可用于制肥皂、日用化妆品,还可作为有机肥料和动物饲料,果核可制作活性炭,用于食品、药品脱色,以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橄榄叶还能当做药品、保健功能食品和化妆品原料。

    刁生强来了兴趣,他迫不及待地问道:“李专家,你说油橄榄这么大的好处,是不是比种粮食赚钱哩?”

    “当然赚钱了。”

    李建林问他:“你种一亩粮食,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刁生强种了几十年地,心里明白的很,他脱口而出:“哎呀,这个可不好说,那要看老天爷的眼色。要是风调雨顺,一亩地种两季,千把斤粮食,不算工夫钱,刨去种子、化肥、农药这些硬支出,一年一亩地收入三四百块钱。”

    要是算工钱,那肯定亏本。

    再遇到天干雨涝,更不用说,连种子钱都回不来。

    为啥村里年轻人都不种地,外出打工哩?就是这个原因。

    李建林点点头,他常年研究农村工作,与土地打交道,与农民打交道,刁生强说的这些情况,他再熟悉不过了。

    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油橄榄五至七年挂果,亩产三百公斤;八至十一年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到六百公斤。

    按市场价每公斤鲜果8至10元,按16至18%的出油率,一百公斤可榨油16公斤,橄榄油市价为160元-200元一公斤。

    据此推算,在进入丰产期后,一亩油橄榄仅鲜果收入即达到四千八百元至六千元,榨油产值在一万五千元至一万九千元左右。

    会场里不少人在掰着指头算账。

    刁生本又发现了问题,站起来说:“你说那怕是有问题,要五至七年才能见收,时间太长了,地里没得收入,我们吃啥子?”

    李建林笑笑说:“这个老乡,你别急嘛,你听我讲完吧。”

    李建林说,为最大限度提高橄榄园效益,在未挂果期,实行间作套种,能套种红萝卜、花生、红薯、药材,还可以套种牧草,发展养殖业。

    这样一来,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

    刁生本撇撇嘴说:“种那么多的东西,你想把我们累死呀。”

    李建林一听,这可能不是一个勤奋人。

    人不勤奋,再好的项目也白搭。

    李建林说:“不管是种油橄榄,还是种粮食,都离不了人工,当然要出气力。当你数着现花花的票子的时候,你会知道,你的力气没白出。”

    在发展思路和方式上,李建林提出了他的设想,全村建三千亩油橄榄基地,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式经营,形成种植、加工、科研、旅游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

    他的这段话有些专业,梁铸成和余荷听明白了,年初村组干部会议上余荷曾经提出建议,发展扶贫产业,应该走规模化、集约式的路子,积极推行农村经营“三权分置”模式。

    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成不了气候,见不到效益。

    村民们没有听明白李建林这段话的含义,也没在意他的话,会给村里的扶贫产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最后,李建林介绍说,水城县汉水流域部分村已经有种植成功的经验,生产的水源牌橄榄油供不应求,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他建议村里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去学习考察一下。

    村里按照李建林的建议,由梁铸成牵头,余荷执笔,制订玉皇山村扶贫产业发展规划,把油橄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原则,发展油橄榄基地三千亩,套种高山蔬菜五百亩,花生五百亩,药材五百亩。

    短期内,实行以短养长,通过蔬菜、花生、药材的收入,保证油橄榄基地每年有稳定收入。

    在中长期规划方面,油橄榄挂果见收后,建设榨油车间,实现就地加工,提高油橄榄产业附加值。

    按照水田路综合治理,农旅一体化的思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在经营机制上,采取合作社或者龙头企业+基地+扶贫车间+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积极引导农民,实行耕地、山场“三权分置”模式,引进市场主体,统一流转耕地、山场,吸纳农村劳力在基地和企业务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规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分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