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幸会,重生帝 » 第235章 战后

第235章 战后

    终于“祈福”完毕从深宫出来的皇帝陛下精神奕奕地出现在朝堂上。

    不是满面红光膀大腰粗的那种威势,他长高了两寸,身材因为拔节似乎更瘦弱一些,嘴唇红润了些,眼神更明亮一些,但目光内敛,看向人的时候更加不动声色。

    整个人仿佛宝剑入匣不再有神光毕现,这段时间的静修看来是颇有成效的。

    祖宗规矩是自有道理在的……

    这次大朝商议的大事比较多。首先是八王谋逆案、触氏叛匪案的审结,因为前面已经过多轮廷议,再加上建国以来处理诸侯谋反案子不要太多,有旧例可援引,从快从重叛决,一切已有定论,朝上不过宣读诏书。接着是对叛乱波及地官员考核功过,不负守土之责的包含殉职的录功叙用,附逆通匪的、被迫从贼的、擅离职守的全部一串串撸掉,各有刑罚,交有司重新选人除授官职;另外军队将领的升补赏罚大司马、左右将军也有定论,之后颁发下去就是。

    再有,遭受水患的数个郡国百姓无辜,对他们进行赈灾安抚、组织他们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也是应有之义。只是多了一道特旨,对当时以及之后挺身而出扶危救亡表现卓异的“民间义士”给予嘉勉,圣上嘉其勤于王事,恩准他们在当地开设私学广招门生。

    陛下看起来并没有干涉这两大重案审决的意思,只在末尾添了一笔面向对象不明的恩旨。

    另外,就是重提“赎奴令”。

    八王之乱后,八个藩国或将改立郡县,这也是前朝故例。但在这之前,皇帝手中就握有原来八王之封地,军队论功行赏时,他直接给几十万的瀛州兵不计出身只安军功授田赐爵,最低的也是有十来亩地的八等民,功高者得赐民爵甚至得封食邑晋身诸侯。作为皇帝这种时候坚持兑现承诺,虽然是对的,但这样大赏特赏,朝廷其实颇有非议的,只是面对那些平叛归来后越发骄横又人多势众的瀛兵……所有人还是偃旗息鼓,捏着鼻子认下了。

    大头都出了,接着对把京城近百万赎身民迁移到因战乱受损的州郡填补当地人口这一诏命,诸大臣也不想提异议,总归京城是首善之都,战时罢了,战后还蚁聚蜂屯这么多无主奴隶,哪怕他们现在入了民籍,贱流就是贱流,都是社会不安定份子,要随时防着他们乱事,所以散到外州边郡去也是一种出路罢。反正那些也是无主的土地,与其被势家侵占,不若如此分授出去。

    平均地权,打击豪强大地主,扶持中小地主,这是国朝立足之本,朝堂有识之士也不是看不懂兼并之害,只是未能形成国策,时岁久了而兼并而致的土地集中也就无法抑止。如今这样存抚政策实施后,想来被逆贼肆虐过的天下二十五州将得享长久太平……

    以上都是陛下对之前“赎奴令”的坚持和延续。

    所以他现在朝堂上重申:允许民间为奴为婢者自赎其身。主家不得阻挠奴婢赎身。为鼓励奴婢弃贱从良,天子愿出内府私币助其赎身。特遣“观察使”若干名,代天子走访民间、体察民情,巡行天下诸州郡,专察赎奴事宜。

    前两条内容不过老生常谈。

    第三条也似泛泛而论,但结合之后那条命令却变得棘手,闻者都不由倒吸口冷气。

    谁家的奴婢想赎身或出不起钱的,天子坐在京城深宫怎么知道?但如果有了巡省天下的“观察使”却似有通天耳目,越是大家大族越容易被盯上,只要有一二例向天子借钱赎身成功的例子,那就将涌出更多效仿者,甚至可能引发奴婢首告主家风潮,诬告陷害主家于“不义”又当如何?

    但是,直接把圣命封驳也不可行。

    区区“观察使”,无品无级,甚至听圣意大概就是天子鹰犬之类,替天子观风察情而已。按陛下行事,他很可能不过把宠幸的内宦、随侍的身边人充任其中罢了。只要“观察使”职权没有膨胀起来,这些人去了民间能有多大作为还未可知。

    朝廷百官也不是当摆设用的,大家眼睛都会盯着他们一举一动。但如果连天子耳目都要遮蔽,是欲挟制天子吗?还是那句话,百官不是当摆设用的。

    最后,这道旨意还是极为低调地、类似“冷遇”般被通过了,行文颁诏天下。

    就像常说的,政治是一门妥协的艺术,也是门利益交换的技术。

    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如果没有八王之乱以及紧接着的触匪叛乱,本来还在进学年纪的天子是没有机会触摸到至高无上权柄的。先帝已经安排好了,作为正常程序,国事托给稳重老臣,同时由护国教护持,幼帝只在深宫安坐就可。但是谁能料到八王一块反了?天子原还没有什么作为,但谁料战况竟急转直下,京城被围危急时刻是天子巧工妙手新火器提振了民心,而他随后的举措也不强硬却如春风化雨一般无声地滋润大地,朝堂通过了“赎奴令”,禁军唯皇命是从,不知觉间天子显露了他的存在感。

    他不是通过夺权或架空老臣取得话语权,而是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令文武百官意识到:天子正如日当空,持续地闪耀光明,为深陷阴霾迷雾中的衍国上下指明前途。

    所以再曝触匪案时,束手无策的朝臣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往天子,祈求庇护,这就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天子果然回应了民心,一度高涨不止泛滥成灾看似不可收拾的民乱竟得到抑制。就是更为棘手的神秘力量插手,也被他以柔克刚挡了回去,天子的手段在平乱一事上尽显无遗。一支从固原开拔来的强兵,与其说是他阴蓄的力量,更应该看作他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目光之深远,布局之全面,已经超越了一众老练谋臣。如今从陵奴转化而来的百万瀛兵对他忠心耿耿,挟着这股无战不克直捣匪巢一平天下的骄兵气势,天子这轮烈日冉冉崛起之势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