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时光少年 » 二十七、暑期与新学期

二十七、暑期与新学期

    暑假里,老田雇了辆面包车,带着三个徒弟到海云县购置了一堆画具,然后一同前往提前租好的教室。

    开美术班托人起执照、租赁教室、购买画具,花光了老田两年的积蓄。暑假之前老田周日就到县里选地方,最后在一所小学里租了一间放闲置桌椅的平房教室。这样正好可以借用这些桌椅,画具就买画架、石膏像和一些静物道具。师徒四人顶着中午的日头,汗流浃背地把画具都搬了进去,又整理了一下午,将美术班教室布置得四四致致。

    老田给这里起名叫“田野画室”,用自己名字既简单直接,又寓意阳光之下的奔放成长,不禁给人一种自由驰骋的画面感。

    由于往届美术生特长生的升学成果,老田已经有了点儿名气,招生不成问题。开班之初就有学生慕名而来,有近三十个大小学员。陈骐、丁海升和冬征三人每天也骑四十分钟自行车去美术班画画,成了老田的现场示范生。

    这个暑假过得十分充实,不仅素描静物的画技有了长进,还初步接触到了色彩静物。色彩静物要用水粉来画,难度比素描静物大不少。三人经过几张的练习后,但掌握了水粉颜料的绘画特点,加上素描的功底,就画得蛮像样子了。不过也仅仅是静物里的东西能用彩色画成形,离着老田示范的水粉色彩的表现张力还差八千里。

    举个例子:同样画苹果,他们笔法拘谨,小心翼翼地用明暗冷暖色块儿拼出来,而且是等上一笔干透才敢画下一笔,这样画出的苹果就像是木头削的,而老田则两三笔完事儿,趁着上一笔纸面上的颜料未干,就铺下一笔,这样两笔颜料就可以趁湿自然融合,画出的苹果自然润泽。

    三人看得有点儿瞠目结舌,一是折服于老田的画技,二是惊叹这样豪放的画法——得用过多少管儿颜料之后,才能磨炼得如此炉火纯青啊!

    老田面对他们第二条儿疑惑,给出了一个很靠谱的答案:等你们颜料快用完了,一起去市里的集贸批发市场美术用品店,可以以市场价格的半价一次性购买半年到一年的用量。

    老田说的这种颜料不是锡管儿装的,是用那种类似化妆品小圆盒装的,量更大更适合菜鸟儿练手。这种盒装的和管儿装的色彩品相上没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管儿装的里面有胶,颜料画到纸面上不开裂,盒装的胶少,画到纸上时间一长就裂了。反正也是练习用,又不是世界名画,以实惠的价格把技术练好了就成。

    在老田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暑假的刻苦训练,素描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色彩也终于入了门。各个学校统一开学后,就没有这么充裕的时间了,老田和他的三个徒弟,只能周末到画班上聚一起画上一天。

    进入高二文科班,陈骐、丁海升、郑科,还有李小玲和穆芳都成为了同班同学。新成立的文科班代替了被解散的原七班,原七班的同学被分到各理科班,于是七班从高二开始就成了文科班。

    文科班最大特点不是学文科,而是阴盛阳衰——女生多男生少。全班四十二人,三十三个女生,就九个男生。除去两个跑家的,剩下七个男生,正好凑够一个宿舍。陈骐因为岁数最大,依然是宿舍长,丁海升排老二,然后老三老四......郑科比其他同学小一岁,成了老七。

    班里座位编排也挺有特色,由于这九个男生都不矮,所以全都坐到了后两排。郑科别看高一入学时比较瘦小,经过高一这一年的成长,虽然仍然看起来瘦弱,可个子窜得挺快。排座位时,他果然和陈骐成了同桌,准确印证了未来量子计算机的推演结果。

    郑科成为了陈骐的同桌后,陈骐才见识到天才型学霸是多么稀有的物种。

    虽然以前班里也有非常聪明的同学,但和郑科比起来,也只能算是普通型学霸。如果将勤奋和努力进行量化,普通型学霸们每天的付出量不比陈骐上高一时少,只不多他们头脑比一般人更强,同样的努力自然可以拿到更好的成绩。

    再看天才型学霸郑科儿同学,自到了县一中,没有一天是像陈骐那么拼的。每天真正学习的时间加一块儿也就不过一小时,却能把当天所讲的全部科目尽在掌握。虽然他自小学时为了避免跳级,养成了控分的习惯,以致他每次考试成绩年级排名并不拔尖,但原班同学通过一年的接触,都感觉到了这个整天看闲书的家伙潜能未尽。

    尽管很多人知道郑科高一时没有展现真正实力,但也没把他看成多了不得的人,只有陈骐和丁海升知道,这人以后将会成为多么逆天的一个存在。

    人类历史上有那么多闪闪发光的人物,在不同领域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文明进步,眼前这个人注定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人类文明最绝望的时候,引导他们的母星走出星系毁灭的绝境。

    这个少年,尚不知自己的使命。有时陈骐想,如果他现在也像其他学霸一样用功学习会怎样?他会不会提前到高中毕业就能设计出冷核聚变的技术框架?

    坐在陈骐旁边这个天才型学霸,别说未来的冷核聚变技术框架,就连一会儿午饭吃什么都没放脑子里。现在正低着脑袋,聚精会神地看着放在大腿上的一本《鹿鼎记》,整个人完全沉浸在小说里,嘴角不时一咧一咧地傻笑着。

    陈骐看看手表,还有两分钟下课。经过一上午的学习消耗,肚子早已饿的咕咕叫。他准备好饭盆,就等铃声一响,冲出教室奔向饭厅去抢饭——去晚了可就没菜了,只能吃点儿米饭泡剩汤了。

    他拍了拍郑科:“嘿,别看了,马上要打饭了。”

    “甭等我了,看完这章再去,反正我也跟不上你们。”郑科眼不离书。

    陈骐倒记着时,刺耳的下课铃声响起,像一声号令,各班绝大部分男生和少部分女生瞬间涌出教室,在楼道里疾跑着汇成一道人潮奔向饭厅的方向,汹涌的脚步声将整座教学楼震得隆隆作响。

    陈骐和丁海升也夹杂其中,拿着饭盆,被饥饿激发出了以吃饭为目标的强大愿望和力量,随着人潮一口气跑到饭厅。

    在饭厅秩序维护员“盯大娘”的监督之下,学生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跑得快就会排到前面,也就可以买上自己喜欢的菜。

    像郑科那样不积极抢饭的,每顿只能吃到白菜豆腐和一点儿剩汤,奇怪的是他不仅吃不腻,每天这样营养单一竟还可以保持最强大脑。要是换了陈骐和丁海升,还得吃成四肢无力大脑痴呆。

    这种现象可能是大脑结构天生差异造成的。就好比电脑CPU,消耗同样的电量,多线程可并行处理多个任务,单线程只能完成一个,速度还不如前者快。

    郑科的头脑就属于先进的多线程CPU,陈骐和丁海升则属于落后的单线程,不仅食量更大,学习也更耗时更费力,结果一天学下来,还不如人家郑科吃几口白菜豆腐就点儿汤水后一个晚自习搞定的东西多。

    但若把学文化课换成画画,学渣陈骐和丁海升就变成多线程CPU的画霸了,这就好比图形工作站的专用处理器,拿来打游戏流畅度还不如通用型CPU,但运行专业软件做起大型设计来,就会发挥出酣畅淋漓的计算速度和人机交互效率。

    特长生考试前,郑科也曾图新鲜学过一个月素描,对绘画规律挺感兴趣。不看闲书时,他就照着漫画书画小人儿,时不时地还跟陈骐请教请教。陈骐则在学习上经常请教他,两人这同桌当得倒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