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肖的日常 » 第二十一章 上古奇文第四弹

第二十一章 上古奇文第四弹

    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是胡适介绍詹姆士的实在论哲学思想时说的。

    不过胡适说出这句话时,也一定没有想到。在短短的之后的百年里,架空历史撞上了历史这架马车,并且有把它带偏的趋势。

    在这个时代,文化传播过程中,历史的史料不再严谨,经济,文华,制度对历史的影响不再深刻,而是作者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删减加工,塑造出一个个别开生面的历史形象。

    读穿越历史文的读者常常喜欢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寻找漏洞,如果有史实的谬误那就更好,一群人讨论的不亦乐乎。

    这届读者还是很出彩的,有时候看评论比看小说本身还来的有氛围,起点把这称作书友圈,本章说,本章说的名字起的很有诗意。

    不过再难带的读者也挑不了某些作者的刺,这类作者常常被称为大神,思路奇特,行文如流水。其中一个,就像是,孑与2。

    孑与2写的历史系列作品就是这样。背景本身是历史架空,不过更多的感觉是披了一张历史的皮,用一些我们熟悉的形象,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唐砖》横空出世。2012年9月开始,笔耕不怠,2014年6月结束。历时一年九个月,孑与2写了1577章,434万字。日均更七千字。

    这个写作速度简直让传统作家惊为天人啊。还好作品不是精修版,但就这个速度和故事情节,已经是一部鸿篇巨制,更是甚得读者喜爱。

    喜爱《唐砖》什么呢?

    《唐砖》的情节是一大亮点。情节划分上更类似三国,就这样一年年,顺着时间线流了下来。

    《唐砖》里多的是家长里短,这家常读起来也津津有味。如云烨的老祖宗云家,云烨的狗血妻妾们,云烨在云家给妻妾烹饪美食,看他们惊为天人的样子。

    这些情节在穿越回过去的厨师文中出现过,但在相对正统的历史文的鲜有人去描述。大抵是作者对吃不够精通,毕竟袁枚的《随园食单》也只有资深吃货才会感兴趣。

    先生存后发展,这是雷打不动的道理。云烨逐渐遇到了饥荒与瘟疫,并用现代知识来解决它,孑与2相对客观客观的描述了这两样古代普通人的阵痛,它们出现了,它们被解决了。

    瘟疫是天花,比今天的冠状病毒还要来的可怕。因为以唐朝的医疗水平,救不好,活不活的下来,在用尽医疗手短的情况下也只能看天意,传说到了清朝福临帝,玄烨能够登基,也是源于一场宫内天花的感染。长久以往,人们会觉得有些病不是病,是命。能不能痊愈,能不能富贵的命。

    这种思维自然是错误的,那个朝代优秀的,先进的文化传播者们,大抵也是每天跟这类旧观念作斗争。初唐四杰的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文意盎然,但在当前网文中流形的君子知命不信命,明显又有了更好的解释。至于那些强调逆天改命的,除了具象化出天父来,大抵都是妄想罢了。

    所幸在文中,饥荒与瘟疫在云烨的现代化医疗手段,对后世农作物的认识下,没有出现像曹操诗里说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尽管曹操说的是战争,但这两样,因为生产力底下,科技水平不发达,医疗水平不高,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等种种原因导致的人间惨剧。

    在瘟疫与饥荒之后是战争,而战争更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试金石,即是为了存亡,又是为了发展。《司马法》记载,“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唐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它没有出现一个秦皇汉武式的人族,在民族思想上更贴近于现代,对其他愿意接受先进文化的民族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历数数十朝,唯汉以强亡并非一家之言。

    宽容的民族政策,名将辈出的唐王朝,繁荣盛世的贞观长歌,其根源在于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唐太宗李世民。在其他历史剧,正统历史文中,许是因为死者为大,许是因为他是皇帝之尊,在评价中往往陷入极端评价,好的极好,坏的急坏。这都是不公正的。《唐砖》带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李二。

    细论起读完《唐砖》之后,仍让我心怀惦念的,也就是这个龙一样的李二了。

    他像龙一样睥睨人间,牧使万民,收藏珍宝。他弱冠领军,南征北战,他爱天下一切美好的事物,辽阔的心胸予以他广博的见识,他见到土豆喜极而泣,见到书院梦中也是高兴的。

    他的内心像龙一样强大,在历经杀兄,逼父,杀弟,杀子之后,仍然强大的令人心颤。他是铁血的改革者,优秀的领导者,他早已不像个人了。

    幸好他的一生,有同样留名青史,同样强大的长孙皇后陪伴,否则他早该疯了。在深宫大院里,一个人骑马横槊,在马上眺望远方,仿佛看到一个个自己亲手击败的敌人,然后冲杀,冲杀,冲杀。

    尽管《唐砖》中的李二已经人到中年,并且在一步步走向老年人的状态,但孑与2描写起他来,仍是一股金戈铁马扑面而来。大唐理应为他们有如此优秀的君主而感到自豪。

    云烨在改变大唐的道路上是十分猥琐的,他不像魏征不惜命,不像李靖不惜名。在经济方面,他用眼前的利益带动发展,他就像一个吸血虫,刽子手,加速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不过这是正面的,封建社会不走向巅峰,如何诞生的出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文化方面他建立了大唐最大的书院,想要在在近一千四百年前撒下文明的火种。而这类似后世校园的书院,也是读者愿意看到的。至于政治,自然一直牢牢把控在李二手中。

    书院里有夫子,有李纲,有学生,有青雀,他不像《将夜》里书院是夫子一个人的书院,学员的光彩更加熠熠生辉。

    至于化用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寒澈,白石宫,学问的宗师突破等全是无稽之谈,各位读者老爷图一乐即可,不必当真。

    天上白玉京,

    十二城五楼。

    先人抚我顶,

    结发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