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肖的日常 » 第二十五章 巫蛊之祸

第二十五章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从古至今一直发生着。

    过去发生了的事被今人称作愚昧,放在今人身上则成了智商税。

    小肖见过太多的智商税与薅羊毛。

    但时过境迁,不必多言。

    小李杜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载“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贾生《过秦论》后,当数小杜精研秦汉。贾生是长沙王太傅,小李也十分喜爱他。小李李商隐在《贾生》中说。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神机大大的《龙蛇演义》中对“不问苍生问鬼神”一说见解独特。

    王超住在朱佳家里,第二天醒来后在院子里练功,施无畏印还是圆满印记不清楚。但有一老者走出,说这个姿势好,满足天下人愿望的感觉。后在王超与老者交谈中出现不问苍生问鬼神新解。

    “汉景帝问明白了鬼神,故社稷安稳,风调雨顺,汉武帝没有问明白,所以晚年才有巫蛊之祸。”

    这个角度不知是不是神机大大首先提出,是的话就很赞了。

    巫蛊之祸在汉武帝一朝牵连极广,影响力大,祸害极深。皇后卫子夫与太子相继自杀。而后汉武帝刘彻修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处作“归来望思之台”,以志哀思。

    汉武帝与太子之死不必细论。丧子之痛,后世唐太宗亦心悲哀。

    巫蛊之祸是由巫蛊开始的,也就是有人背地里拿绢布扎成汉武帝模样的娃娃,然后扎他,然后事情败露,倒霉到家。

    对于汉武时的智者来说,这也是一次典型的交智商税的案例。扎布娃娃多愚蠢啊,还不如暗中下药来得实在,虽然有风险,但事败的结果已经差不到哪去了。至于嫁祸给太子的后事就很巧妙了,不伤筋动骨,还使人大动肝火。

    由此可见,巫蛊之祸实为嫁祸的不二法宝。

    巫蛊之说,巫曾为祝,为医,蛊者于南疆亦然。

    然于时人,或有神秘未测之感。于今日亦然,疫情在前,双黄连大卖,又一次智商税来薅羊毛。

    而双黄连也有可能与巫蛊之祸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不表。

    陈子昂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错误前者都已犯过,但我们不在意,终将重蹈覆辙。

    巫蛊之祸最亏的明显是卫子夫。儿子与父亲相争,母亲心里如何都是不痛快的。

    父亲丧子,像唐宗汉武这样的一代雄才,悲伤过后,心中对于基业何人接手肯定是无比懊恼。

    母亲则不然,那就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大宋提刑官》里儿被认为有罪,母亲是何等的怆劳,家产什么都不重要,哪里比得上我儿平安喜乐。

    以子观父母,大抵母亲是天底下最不讲道理的人,自己并不出色,却对自己百般宠爱。大抵父亲是天底下最讲道理的人,不管自己有多出彩,在老父眼里都可做的更好。

    汉武唐宗一代人杰,对于虎父犬子这样的事实是不愿见到的,故逼的狠了些,而孩子在突破父系天花板的道路上总会有不智之举,然后大错酿成,悲剧收场。

    这样的人之常情并不适用于普通家庭。

    自父系社会起,男权时代的传承标志是父系的血脉传承。血脉的传承来得亲近切肤,却不分贤愚,故辛弃疾有“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之感慨。

    随着文华重心下移,全民读者文质彬彬,精神交流愈发频繁。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信仰的传承就会普遍出现,像血脉传承一样深深地刻在这个社会的心脏里。

    特别是在网文圈。

    小肖想起网文圈,心里不住的激动。

    此前与网友交谈时,也曾谈及传承问题,但并无深刻见解。

    观摩百家,兼收并蓄。

    是网文作者野蛮生长最自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方式。若有人对其行文典故再进行考据,那就再好不过。

    简嫃在《四月裂帛》里论及行文,说“诗的序写于两年以前,若洄溯行文走句,该有四年,若还原诗意至初孕的人生,或则六年、八年。”

    网文与传统文学最大的差别不是明显不是传播方式,而是现实与不现实。

    而在网文的不现实当中,也如鲁迅先生看恐怖电影所说,不过三个头,嘴大一些。想象力是有极限的,网文描述的世界再怎么与现实不同,也都是现实世界的变种,不过有些精巧,有些缭乱罢了。

    英雄救美在武侠小说中有,在官场小说,历史小说,穿越流洪荒流种田流里也屡见不鲜。

    装逼打脸在都市文出彩,在言情文,女频小说,灵异悬疑类同样出彩。

    打怪升级在异世界可以,在现实世界同样可以。

    由此可见,网文的发展道路,大修不必,小修即可。

    而对于传统评论家们,无非是多一些系统的,细节的,真实的现实苦难,按照新闻三大原则“真实,全面,准确”来论述,不过这就需要大量的阅历来积攒素材了,非年高德劭者不为之。

    毕竟现在更多的是网络执政官,网络执政官年纪也都还不够大,记得的书不够多,被别人一带就集体狂欢去了,还是自己带熟了一批再说比较好。

    是的,按照这个趋势,专职作家不养一批精神共鸣的粉,跟那些很快就过气的流量明星似的,那迟早药丸,哪里来得半点影响力。

    不知梦入神机大大的神机营,烽火戏诸侯大大的三千白袍都去哪了。难不成网文圈的水很深?水面上波澜不惊,根本不见踪影。

    利益纠缠就像血脉,精神共鸣就是信仰。作者与读者自然是以欣赏走到一起的,期间却也必然夹杂着大量的利益纠缠,但最终如果落不到信仰这个理由身上,总觉得是白瞎了。

    初恋璀璨如夏花在《我真的长生不老》中借刘长安之口说“始于心动,终于白首。拥之则安,伴之则暖。”所以女主名为安暖,这口狗粮喂的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