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肖的日常 » 第二十七章 万象千罗

第二十七章 万象千罗

    王晓天唱《再见喵小姐》时说“孤独的人不会走出房间。”

    可他又说“诗人为了大海可以放弃一切。”

    他想表达的,或许是海子,或者是自己。

    小肖听着这首曾经的通宵英雄联盟专用曲。想起了年少时曾经认为歌词也是现代文学的一种表达形式。

    少年人喜欢简单直白的文字,小肖喜欢古典文学的语言美但毕竟通篇艰涩,并不那么感兴趣。网络小说那会还没有肆虐网络,qq空间发个“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再属上歌德的大名,那点赞就停不下来。

    再加上歌词与歌曲配合亲密无间,传唱度高易流形。

    小肖甚至得出了21世纪文学藏在歌词里的准确概念。但随着时间流逝,少年人不满足于隽永深刻,而网络小说也如日初升,便一头扎进了这池深水中,至今出不来。

    歌词的辉煌主要在nv盛行的年代,对少年人来说写下这些的人心中一定装着美好。

    像写歌词后来出了大名的方文山和林夕。

    话说回来,这两个人放在宋朝或者元朝,去青楼那是不用钱的,姑娘倒贴酒食,只为一曲新词。

    就像小肖做过自己的笔记上记录的。

    “那个活着的时候经常去花船找姑娘笔名叫做柳三变的词人就是因为他写的一手绝妙好词,他那个时代的女人为他着迷,下个一百年的女人还为他着迷,死了好几百年,直到今天还有无数的女人为他着迷。所以说,活着能吸引女人不算本事,死了还在吸引姑娘,那才是真本事。”

    小肖不记得这是哪位作者写在哪部作品里的了。他写下了作词人的养乐多,还通俗的对有本的男人进行了定义,也是一条清奇思路。大概是《极品家丁》?

    放弃了。

    一本书动辄百万字,现代评论家精读一本动辄几个月。治红学的还好一些,《红楼梦》作为经典虽然也是百万字,但且不说这群家伙一生就精研这一部,这百万字的第一位也才是个一。

    和《从零开始》什么的比起来字数差太远了。

    和简短的一首歌不超过一百个字的歌词相比,小说来得更合人心意些。

    “你无意拨动他人的心弦,他人的心弦却因你第一次发出美妙的琴音。”

    话短了美是美了,大脑很享受,心不乐意了。

    公认的人心最复杂。

    没有曲折离奇的荡气回肠,哪里来得血脉喷张的加速运动。

    在阅读催人泪下的故事时,大脑负责理解,心负责分泌激素,然后感同身受,情感传递,泪眼汪汪。女人读书追剧最喜欢的场景。

    而那些精读的评论家们,在阅读巨长篇的网络小说作品时,心是明镜一般的,然后大脑是迷糊的。

    太长了,记不住,还怎么评论?

    一章一章过么?

    评到哪一年去?

    快节奏的时代写完一本书,评完一本书书都过气了,跟着作者进度评是个好办法。不过传统评论家们没有这样的意识和敏锐的眼光,所以新型评论家呼之欲出,被大量网络执政官们替代质量的不足。

    后来的很多执政官不再评论,也只把读书当做消遣。很有老子“绝圣弃智”的风采。

    你尽管写,我评论了算我输。

    你尽管写,出乎我意料算我输。

    你尽管写,我看不到别的算我输。

    对于有一定阅读量的人来说,联想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作者写下一个痛苦的弓腰就想到是不是牵机。

    作者写这是个空间法师,就想到空间破碎和时间管理者是谁。

    作者写这有一个小萝莉,就想到是养成呢,还是推到呢?

    比如钟烟花。

    对于这些读者来说,作者写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什么。

    用玄学来讲,已经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高级境界。

    而对于作者来说,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也绝不是短短一两年能够倾注心血的。

    水文必不可少。

    但怎么水就看出了有天赋和没天赋的差距,这也是大神和普通作家的差距。

    以红楼珠玉在前,有红学研究家说,美食家看到了菜谱,医生看到了药方,裁缝看到了款式,道学家看到了淫,文学家看到了雅。

    这是细致的评点,也是不遗余力的吹捧,和现在狂热的粉丝们一样。

    这就是大神水文的妙处。

    说起来,红楼的种种,论食定然不如袁枚的《随园食谱》,论药比不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雅不如刘勰的《文心雕龙》,裁缝工匠不如世代相传。但因其组合拳打的好,一套连击让后世读者顿生不明觉厉之感,觉得曹老先生真是学识如渊,自然不遗余力的吹捧,甘为门下走狗。

    以曹老先生的珠玉在前可见,能水的不是情节,情节本身还是要认真设计的。情节内容里的举动才是需要水的。

    比如《我真的长生不老》里刘长安没事了自己做点吃的,即是情节推动的推手,又是水文的利器。这样的细节小肖就挺喜欢看的,这个鸡出自哪里,粉出自哪里,汤要怎么调,柴火用什么比较好,既长知识,又有趣。

    相反,有些作品写战斗写一章,不,一个动作写一张,这眼神是什么样的眼神,代表了什么回忆了什么,有什么能力有什么爆发,反而跟眼神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描写,在小肖看来,这样的描写真的愚蠢。

    不仅容易引起前后矛盾逻辑混乱世界观成流水账,而且YY成份太多,水的太明显,让人想夸都不忍心下嘴,差评。

    单说眼神,在没有图的情况下,说说眼睛有几种类型,哪种最好看,眼神在主动动作下有什么细微差别,在不同情绪下有什么表达,比如愤怒的时候眼珠会突出些,眼神更大些,哀伤的时候眼睛眯着,眼神狭长像一把刀,这都不错。

    知识性的文字,如果来得有趣些,让人有阅读的欲望,在这个背景下,对读者老爷们来说,那就是出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