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再见芙蓉镇 » 第十九章 倒缸酒就辣椒子 越喝越得意

第十九章 倒缸酒就辣椒子 越喝越得意

    虽然兴邦并不认为放牛娃的人生有什么错,兴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放牛娃的麻木与无知,冯友兰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

    兴邦回乡种田,他并不觉得很丢脸,“正其义不谋其利”,人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他只是觉得这是他应该做的。

    但是让他像三岁小孩一样,随着大家怎么做就怎么做,吃别人嚼过的饭,他做不到,他要想要自己干。

    收工之后,小泥鳅在水沟里摸了几条小鱼,就在兴邦所住的祠堂里烧起菜来。鱼很少,日宝多放了几个辣子,炒出来就是一盘辣子鱼,鱼鲜辣可口,辣椒沾了鱼鲜,也别有滋味。

    小泥鳅从家里带来一罐水酒,是莲花婶存了两年的倒缸酒。就着一盘辣子,三兄弟干了第一杯酒,一天的辛劳就抛在了脑后,几杯倒缸酒下去,何兴邦感觉天地混沌起来,兴邦在恍惚中觉得生活美好起了来,人生在世,能吃好,喝好,睡好,岂不妙哉。

    当日,三兄弟在祠堂睡下了。晚上兴邦不明所以地惊醒了几次,但看到日宝和泥鳅都睡得香甜,在他们均匀的呼吸声中,兴邦又睡了过去。

    第二天天一亮,兴邦就烧了一锅粥,米放得很少,日宝舀起一碗,问道:“兴邦,这个粥可比食堂里还清呀。”

    “怎么不是,二哥,这粥是用来养鱼的吗”小泥鳅笑道。

    何兴邦说道:“你们两个人做事,三个人吃,僧多米少,只能煮稀点了。”

    “二哥,你别急,我回家量些米来。”小泥鳅说道。

    “不是这事。”何兴邦说:“你们有没有发觉,这些年,大家活没有少干,但粮食不见长。这么好的地,一个人干活还养不活自己,为什么呢?因为干多干少都一样。”

    “这样,大家都宁愿偷懒,随便糊弄田地,你糊弄田地,田地就糊弄你,投入少,当然产出少。”

    “谁说不是这样呢。”日宝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你做得好,你不能保证别人也做得一样。”

    “但你看二叔梳理的那块地,他把这一小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孩子一般伺弄,杂草拔得一丝不剩,泥土锄得疏松均匀,种的南瓜,玉米、茄子、辣椒,红的,黄的,紫的,绿的,长的多好呀。”何兴邦说。

    “可是,后来还是被收走了。”何日宝摇了摇头。

    “自己的地,种出来,好坏就是自己的,当然要往好里干,公家的事情,队里的油瓶倒了也没人会扶一个,因为扶起来也不是自己的,一不小心还有人认为是你打翻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有苦大家吃,有福自己也享受不了。”小泥鳅说。

    这就是了,兴邦说,如果我们把种的地当自己的地,交了公的,多出的都归各家,那大家不就有积极性了吗?

    农民都是田地的老伙计,他们怎么能够不知道几分地出几分粮,地里收成不好,怪天怪地,那都是自己欺骗自己的把戏,究竟能出多少粮,他们心里都有数。如果好好经营,除了交工的粮食,家里肯定是还能留下不少米的。

    “这个,可不会被抓吧。”小泥鳅担心道。

    日宝接着小泥鳅的话说:“嗯,这想法吧,也不止你一个人想过,谁敢顶着雷干。”

    何兴邦其实心里也想到过这一层,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只要管好自己十几户人就行了。”

    “话是这么说,但枪打出头鸟。还是要小心。”小泥鳅说。

    “干,我早就想自己干了,也不止一个人这么想过。我们一起问问去。如果同意的人超过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好解决。”日宝说。

    “这个好办,我看我们小组,只要搞定何三多、日清、何勇他们几家,其他家都和她们沾亲带故,属于一条船上的,没有人不同意的,没有人会告密。”

    “另外,我也和村长说过这事。我不求他帮忙,只让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可以了。”

    见大哥、二哥都已经决定了,小泥鳅只好说,那就这么干吧。

    何日宝、何兴邦找到何三多,一听说他们的来意,何三多就摇了头,说万一出了事,谁来担着,这事说大能大,说小能小,同样是出工出力,同样是种田割稻,但要定你一个罪也没有办法,你找谁申冤去。

    何兴邦说,每个人都正常出工,账目都按原来的管理走。这点难不倒高中生,只需对着上一年的账本,稍稍更改就行。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只是最后面,我们缴足上面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万一真的被人发现了,也不怕,你就拿着这个说是我们压着你做的。说着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仙鹤村2组听从二组组长何日宝安排生产,每户保证完成任务,不再向集体伸手要钱要粮。如收成低于其他组平均水平,由何日宝、何兴邦、何福顺三人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