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第一王爷 » 006 异智邪慧愁坏老儒生

006 异智邪慧愁坏老儒生

    国子监那些人,都不敢跟两岁多的朱厚炜玩,毕竟搞哭小皇子或许会掉脑袋。

    一帮监生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只有恭敬没有亲近。

    同时他们也感觉开了眼。

    自己还尿尿和泥的年纪,皇子都能看懂很多字,甚至能对对子,还能跟文渊阁大学士辩上一辩。

    厚斋先生坐在四出头官帽椅上,在讲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朱厚炜问,“先生,我能不能问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上来就放我去玩。”

    梁储暗想,这小子是武的玩腻了就要来文的了。

    那感情好,就算辩不过你,我如平常一样,编个哄孩子的瞎话总不是难事吧?

    “好,殿下请问。”

    朱厚炜说,“孟子既然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请问我父皇被饿过吗?”

    “何止饿过那么简单。在殿下这个年纪时,陛下常遇三灾八难,经常命悬一线。”

    朱厚炜这才想起,明孝宗确实童年很不幸。

    被宫女藏起来养大,差点就死在了万贵妃手里。

    当了太子,还被钦天监以天数异常诬陷过,说什么地震是因为他被封了太子。

    看来这问题问偏了,朱厚炜又问,“那天不降大任的那些人呢?这天下受苦受难者何其多,老天不降大任还折磨他们,你说是老天有病还是孟子在骗人?”

    “这……”

    梁储一下不知怎么回答。

    朱厚炜又接着问,“天降的大任是什么?是做皇帝还是做官?是不是饿的天数越多,苦的日子越久,官做的就越大,当皇帝的概率就越大?”

    梁储只觉得后脊背发凉,这孩子虽小,问个话都可能让他葬送了仕途,没准还会丢命。

    看他沉默了,朱厚炜撒丫子就跑,“玩去喽!”

    梁储望着他的背影,满脸忧郁。

    暗想这小皇子一脑袋异智邪慧,可不是自己能教得了的。

    自从他让自己跑肚拉稀他就不想教了。

    看看眼前一帮盯着他看的监生,知道这帮人在心里笑话自己,更坚定了他不能教的决心。

    每次早朝后,梁储三番请辞,朱祐樘就是不许。

    他总觉得是儿子朱厚炜年幼无知,淘一点也正常,是这先生不想教。

    一个小孩子,怎么会想到用大黄和番泻叶害先生呢?肯定是他杜撰。

    ……

    国子监离文华殿很远,朱厚炜也不知道哥哥现在在不在,索性自己去玩。

    记忆虽未丢,心性却越来越像小孩。

    四个伴读太监,一帮抬轿伺候的,还有八个伺候他的宫女,被他带着到处疯跑。

    远远见刘瑾驾马车过来,他冲刘瑾喊道,“小刘,我哥哥在车内吗?”

    刘瑾一听都懵了,叫小刘子也好,小刘是几个意思?

    刘瑾还没来得及回话,朱厚照就撩起帘子探出头来。

    “找我干啥?”

    他冲朱厚照喊,“带着我,我也要去玩。”

    “你今天的书背完了吗?”

    朱厚炜暗想,孟子那篇课文自己早就会背了。

    正想在哥哥面前得瑟一番,没想到朱厚照问完就放下帘子走了。

    后来他才知道,哥哥朱厚照之所以经常偷溜出去玩,是被父皇默许的。

    文华殿的先生是轮流的,那就有机会摸鱼了。

    他们日讲后有时隔几天才会再来,估计自己上回教的啥都会忘。

    何况文华殿的教师身兼数职,也不像文渊阁大学士梁储那么闲。

    自己在国子监他就跟到国子监,自己在文华殿就跟到文华殿,就像朱祐樘安在他身边的人肉摄像头,天天被他盯着。

    朱厚炜觉得,还不如不去国子监,就留在文华殿跟哥哥一块儿读书。

    看太阳快要落下地平线,这紫禁城被照得金光熠熠,显得无比气派。

    一帮宫女太监,又把他送回了乾清宫后的坤宁宫内。

    见那美丽的张皇后向他走来,又不是第一次见,他心里竟然感觉有点紧张。

    虽是皇后常服,不是啥凤冠霞帔,却丝毫未减凤仪之态。

    以他的身高,张皇后走近他时就只能仰视。

    在他这个视角,看那张皇后也就多了些温柔。

    张皇后许久不见小儿子了,上前就问,“炜儿,大学士都教了你些什么?”

    朱厚炜脑瓜子一转,这不就是装傻充愣的最佳时机吗?

    那梁储是广州人,京话也有点口音。

    他灵机一动说,“杀子经还有杀孩经,还说要封皇后的门。干脆把他杀了算了,胆子也太大了。”

    张皇后被他逗得合不拢嘴,又上前抱起他问,“是《三字经》和《山海经》吧?封皇后的门是啥书?”

    加上自己在那个世界的十九年,自己也比这张皇后小不了几岁,被她当孩子抱在怀里,这感觉真是奇怪又美妙。

    伴读的太监说,“回娘娘,是《风后奇门》。”

    “《风后奇门》?梁储怎么能教皇子这种东西?你速去乾清宫请万岁爷过来。”

    张皇后命人备晚膳,母子间其乐融融。

    在所有帝王家庭中,或许只有他们一家,才像个真正的家吧。

    父皇母后,两个聪明的儿子,一个女儿,没啥乱七八糟的妃嫔。

    虽不常聚,但聚在一起就是格外幸福的一家。

    ……

    此时孝宗根本不在乾清宫。

    黄河又发生水患,奉天殿的朝会一直开到了傍晚才散。

    朱祐樘刚想回乾清宫,就听太监奏报:文渊阁大学士梁储求见。

    梁储进来,见驾就拜。

    朱祐樘知道,他又是来说小儿子坏话的。

    他没死钦天监那帮人就觉得很失望,这老儒生还老说他坏话,想想就来气。

    “起来吧。黄河又发水患,不知是朕躬行有亏,还是官吏行为不检,触犯天怒。朕打算整顿吏治,清除小事用心,大事无谋的官吏,爱卿可有高见?”

    梁储知道这就是敲打自己的,意思是这个节骨眼上,你就别拿那些小破事烦我。

    但那小皇子自己实在是教不了了,也不敢教了。

    “陛下,微臣不过一儒生,岂敢妄测天意?二殿下天资聪慧,智奇谋深,心有幕天席地之智,胸有经天纬地之才。微臣饰智矜愚,恐误了他前程。”

    朱祐樘暗想,你这明褒暗讽的过于明显了吧?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能有啥奇智深谋?

    “朕知道,教皇子不如教监生。朕早就告诉过你,不该顺着他,累你经常宫内文华殿,宫外国子监两头跑。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都够你教他许多字了吧?”

    “可小皇子一哭微臣就没辙。以微臣看,似二殿下这样的天纵奇才,过严恐损灵性。”

    朱祐樘只觉好笑,朝堂上给朕添堵,一个小皇子你倒治不了了。

    “朕不需要你教出一个德才兼备的皇子来。他才三岁,你教他识字就好。”

    梁储从袖袋中掏出一卷纸,举过头顶说,“这是二殿下填的词,烦劳陛下过目。”

    朱祐樘让太监乘上。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只看了一句,就感觉气势磅礴,心境豁达。

    往后再看,遍数人皇,潇洒俊逸,气势如虹,造境之大可以说是亘古未有。

    就是那毛笔字歪歪扭扭的,写得格外丑。

    “好啊!好啊!”

    儿子朱厚炜的才情让他一扫阴霾。

    他还是不敢相信地问梁储,“这是二皇子写的?”

    梁储拱手说,“回陛下,这篇佳作,颇有魏晋遗风,气盖三曹三苏。初见微臣也有所怀疑。为此微臣整整查了半年多,遍览群书也没找到类似诗句。二殿下之才,别说微臣,恐东坡再世都不能及。”

    “既然东坡先生都不能及,那哪里还有能教他的?”

    梁储只怪自己多嘴,没事提苏东坡干嘛?

    朱祐樘又说,“先生你就教他吧,识字多寡朕不计较,给他讲奇闻异事也好,孩子就爱听这些。”

    “回陛下,微臣讲过。殿下问微臣许宣为什么敢玩蛇?牛郎是个偷窥狂,还耍流氓仙女怎么会看得上?还问微臣,孟姜女哭倒的长城是哪一截?是不是豆腐渣工程?微臣即听不懂,又实难作答。”

    朱祐樘笑道,“他不是有课本吗?他能刁难先生,先生难道不能刁难他?”

    “陛下,可《风后奇门》乃钦天监藏书,微臣不解其意,实在难教。”

    “《风后奇门》?那孤本一直藏于文渊阁,怎么会到二皇子手里?”

    “微臣不知,还以为是二皇子从钦天监取来的。”

    朱祐樘突然想起了儿子朱厚照。

    在送小儿子去国子监前夕,他曾在自己耳边说过,要给弟弟读书增加点难度,把《山海经》给他让他背去。

    自己当时只觉得好玩,也没放在心上。

    不曾想这捣蛋儿子,竟然把《风后奇门》也掺在弟弟的教材里了。

    这本上古奇书,恐怕钦天监那帮人未必能懂,怎么能让一个孩子去学?

    他问梁储,“《风后奇门》现在何处?”

    “回陛下,在国子监。”

    “明日早朝差人带来,送回文渊阁封禁。朕可不想有个耽于修仙的儿子。”

    梁储问,“那给二殿下授课一事,还望陛下斟酌。”

    “朕把他放到国子监,一是为先生教他,二是为他多跟朝堂外的人接触。老跟太监宫女厮混一处,恐他长大心智不全。这首词写得极好,也是先生之功啊。”

    梁储急忙说,“实非微臣教的好,二殿下好像天生识字,不过时常丢横忘勾。微臣教监生,他旁听的有些竟然通解其意。半载已过,一本《三字经》依旧背的颠倒坎坷。猫不叫,狗不跳,跳不高,拍一砖,似在故意刁难微臣。微臣也从未教过他作词,也从未给监生讲过词赋,二殿下所作,平仄韵律竟不差分毫,实乃怪事。”

    “或许皇后教过他背诗词,勿怪力乱神。爱卿也信钦天监,说他是异界来的天狼星君,来查朕躬的吗?”

    “微臣不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岂有臣监君,子考父之理?只不过,二殿下文笔才情远在微臣之上,一篇沁园春·雪,堪为吾师。微臣文墨粗浅,恐终生难及,也无才疏者教才高者之理。”

    “爱卿若真不想教他,也就不难为先生了。”

    梁储感觉如释重负,至少以后如厕再也不用抱着自己的茶盅了。那小皇子的口水倒没什么,可他懂药性,说给皇帝听他还不信,防不胜防啊。

    朱祐樘刚出奉天殿,就见张皇后抱着朱厚炜走来。

    “让他自己走,慈母多败儿,都三岁了你还抱着他。”

    张皇后将朱厚炜放下,又对朱祐樘说,“臣妾听说,梁储在教炜儿学奇门。干脆把他辞了,让杨一清或李东阳来教吧。”

    “梓童高看他了,一个儒生懂啥奇门?那本奇书是照儿从文渊阁偷来的。”

    朱厚炜暗想,这个哥哥太坏了,就说这明朝的孩子,读书压力怎么会那么大?才三岁,会唱两只老虎不就该得个小红花了吗?

    朱祐樘望着这个儿子,想起他作的词,感叹他莫非真是天纵奇才?

    他问朱厚炜,“梁储可曾教过你作词?”

    朱厚炜笑说,“没有,教杀子经和杀孩经了。”

    “什么杀孩经?这半年多,你连《三字经》都没背会吧?”

    “会了啊,银蜘蛛,心本小,心象肝,肝象圆……”

    朱祐樘骂道,“不当人子!你欺师已经失德,还要欺君吗?”

    朱厚炜被吓一跳,没想到他把大明骂人流行语,不当人子都给自己用上了。

    朱祐樘又冲张皇后说,“就让李东阳来教他吧。炜儿写字如画符,丢笔撂点的。西崖先生手书堪称一绝,行篆隶楷样样精通,教他再适合不过。”

    卧槽!感情不用背《山海经》,要学书法了?那还不如背《山海经》呢。

    朱祐樘又说,“梓童先回,朕有话要问炜儿。”

    看见父皇从袖口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纸,越看越眼熟,他这才想起自己抄过伟人的词。

    本来想装白痴的,这不弄巧成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