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从徐州开始 » 第二十五章:陈群之谋

第二十五章:陈群之谋

    步骑十万。

    关于这一点,陈登还真没吹牛。

    别看陈登只是个典农校尉。

    听起来是种田的,实际上他陈元龙的确如此。

    管屯田的嘛,主管农业。

    可不就是种田的。

    不过要是因此便小看这位陈元龙同志,那可就太愚蠢了。

    且不论陈家本就是徐州大族。

    陈登老爹陈珪就是刘备所在沛国国相。

    人陈登家庭势力就不一般,说没点儿底蕴谁信呀。

    单看陈登本人的历史传记描写,人着也不是啥凡人呀。

    吕布与淮南袁术之间的联姻知道吧,就是陈登和她老爹陈珪搞得破坏。

    吕布实力削弱了,还乐呵呵的让人陈登出使许昌。

    结果呢,陈登向曹操面陈破吕布之计,深得曹操嘉许,被任命为广陵太守。

    广陵太守啥概念呢,基本上就是个空头支票。

    那儿基本上就是人孙策的地盘。

    总不能跑的人家里当太守吧。

    陈登就任广陵太守后,移治于射阳县。

    事实上,广陵任上,陈登注意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不到一年,便使广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

    百姓深服陈登之治政,对他既敬畏又拥戴,在当地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还有什么陈登要走,去当东城太守,百姓想要跟着一起走的事啦。

    这都是史书里记载的明明白白的事情。

    单说陈登成功化解薜州武装,化为己用,成功训练出一只精兵。

    擒吕布,抗孙策,陈登可都是出了大力气的。

    哦,对了,还有大魏吴王,也是中了陈登虚张声势之计,被杀的大败。

    陈登这人吧,能力绝对是有的,刘备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要说苏飞怎么知道呢,看表情呗。

    待到客人离去,也该到内部会议。

    张飞冲在最前的急先锋,就是思考方式有点儿简单。

    “大哥,人陶谦都愿意将徐州让给你了,咋能不要呢。又不是我们强取豪夺,你情我愿的事儿,有啥好犹豫的啊,上就完了。”

    关羽呢,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开的口。

    “大哥,上任徐州可以,袁术,曹操之流此乃外忧。徐州内部的武装力量集团,尤其是陶公麾下之丹阳兵,骁勇。。。。。。”

    内患还没说完呢,张飞就急吼吼的打断道:

    “二哥,何必多虑,区区曹操,袁术,若是兵力相当,何足惧哉。至于那所谓的曹豹,臧霸,无名之辈,何足道哉。”

    啊这,还能说什么呢

    刘备宽慰两句,便是询问其陈群等人的意见。

    简雍袁涣这俩宽厚人,意见倒也大差不差。

    皆认为此乃天赐良机。

    事实也的确如此呀。

    观天下诸豪,占据一洲之地者,寥寥无几。

    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孙策,刘表,刘焉。

    恨不得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入驻徐州,刘备就是当今中华大地前十的人物。

    而且,这特么竟然收免费的,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这么大的诱惑,谁能不心动呀。

    刘琰这个宗室,汉室宗亲,完全就是‘好好怪’,和老三国里张飞一模一样,就是没说“俺也一样!”

    至于陈群,这个将来的‘九品中正制’提出者。

    间接导致世家大族垄断高平官位,家世出身逐渐发展成为评定的唯一标准,士族得以垄断上层官位。

    乃至于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子,阶级固化达到巅峰。

    当然了,也许这一切并不是陈群的本意。

    毕竟九品中正制本质上也只是曹魏政权为征求世家支持,对于士族的一种妥协。

    要是没有曹丕点头,啥政策也实施不了呀。

    最关键的是,那都是多少年后的事儿了。

    现在的陈群可还是个可怜巴巴,跟着老爹到徐州避难的青年模样。

    待到众人发表完各自想法,陈群却是明确表达反对意见。

    “袁术的势力还很强大,将军若东去徐州,他一定会来同您争夺。再说,您一走,后方必然空虚。如果吕布袭击后方,将军虽一时占据徐州,但腹背受敌,不仅徐州终将难保,还会招致全局之祸。”

    啥意思,字面意思不就是让刘备不要深入到袁术、吕布的中间地带,不要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为啥,陈群又不傻。

    虽然现在二袁相争,陶谦隶属袁术阵容。

    袁术眼里,这徐州不就是他的地盘嘛。

    刘备占了徐州,袁术能乐意?

    兖州现在说是曹操,吕布鏖战。

    实际上呢,曹操手里就剩了三个县。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显然陈群对当时形势判断的一个基调是“袁术尚强”。

    尚强就是短时间内二袁相争不会有结果,最好还是按兵不动,待在小沛。

    这不就是保守主义,以静制动,观望天下嘛。

    反正是挺符合陈群以后一贯的人设。

    不过嘛,陈群的重点还在最后。

    ‘不仅徐州终将难保,还会招致全局之祸。’

    徐州嘛,本来就不是刘备自己的,丢了也就丢了,关键在全局之祸呀。

    陈群阻止刘备领徐州,有担心刘备入主徐州后被袁术牵制,无法保护豫州小沛的意思。

    别出去一趟啥没捞着,反倒是老家没了。

    毕竟现在兖州打的正欢,吕布总不可能现在来打徐州吧。

    怎么说呢,很合理,也很有道理。

    甚至还在以后巧妙的应验了。

    刘备收留吕布,出战袁术的时候,老家被偷。

    徐州没了,小沛也没了,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全局之祸’。

    不过这就显然属于巧合了。

    谁能想到吕布迅速战败,还被刘备收留至小沛呢。

    陈群又不是预言家。

    不过嘛,以静制动,观望天下这也就是个好听的,美化过的说法。

    事实上不就是胆色逊于他人嘛。

    刘表在荆州蹲坑几十年。

    官渡之战在观望,曹操征乌桓还在观望。

    观望了一辈子,死翘翘后,儿子投降,全部的家底恨不得都让曹老板打包带走咯。

    观望,再观望一会儿,袁术接手徐州,不是更没得打?

    上,别怂!

    要不是地位低,只能跟在关羽屁股后面,苏飞都想亲自上场,狠狠地劝说刘备一番。

    不过嘛,谁让苏飞肚子里没墨水呢。

    本来还想着劝刘备不要假仁假义,实力才是王道。

    结果现在看来,人刘备压根就没沉溺于所谓的仁义。

    而且这特么压根就和仁义没什么关系。

    你情我愿的东西嘛。

    别人送你钱,要了就是不仁义?

    怎么可能!

    当然了,就是这东西有点儿大,也就一个省那么大。

    收就收了呗,又不是去做坏事

    到了现在,人家都在分析局势,苏飞还在等待‘仁义’。

    这不特么扯淡呢嘛。

    怎么说呢,反正苏飞是完全插不上嘴。

    可惜呀苏飞想的是挺好,人刘备压根就没打算谈论仁义呀。

    “各位,既然问题提出,也该谈论解决方案了吧。”

    啊这,是默认接手徐州的意思?

    开心?意外?

    苏飞知道,现在便是决定刘备军命运的分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