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从徐州开始 » 第二十四章:陈登到访

第二十四章:陈登到访

    却说陶谦在徐州,时年已六十三岁,本就年迈,忽然染病,加之沉重,已然是时日无多。

    作为驻扎小沛的现豫州刺史(陶谦举荐的),刘备怎么着也得去看一趟吧。

    作为常年侍立左右的关二爷,却是久违的缺席了此次活动。

    为啥。

    还不是现在地盘大了,总得有个人守吧。

    倒不是不放心陈群,袁涣。

    这俩人现在还属于那种初出茅庐的壮志青年,还不至于为了家族利益而从长计议。

    因为他俩压根就是逃到徐州避难的。

    没根基呀,就算是想造反也造不了。

    那为啥还将关羽留下,掌控全军呢。

    历练!

    刘备就是很喜欢锻炼,提拔新人。

    关张就不用说了,完全是俩没家世的泥腿子。

    史书上压根就没记载关张的家庭背景。

    为啥,还不是太普通,太平凡没啥好记的。

    就那陈群来说,三国志记载完来历,便是跟着来了一句:祖父实,父纪。

    看见了吧,人陈群的祖父陈实,陈纪都是人物,自然不可能忽略。

    关张没那家庭条件,得不到最良好的教育。

    咋整,还不得是一次次战斗中历练,成长。

    与关张精力相似的还有魏延。

    屁大点儿官,竟然能出乎意料的顶替张飞,镇守汉中。

    为啥,还不是刘备看好,有心历练。

    当然了,提现刘备喜欢从底层发掘人才的表现还有一点。

    夷陵之战。

    看看刘备带出去的阵容。

    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辅匡、廖化、傅肜、向宠、赵融、杜路、刘宁等。

    这些人,官职最高的,也就是个黄权,镇北将军嘛。

    其他人呢,好的也就是个太守。

    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跟随刘备参与入川战争,在刘备集团属于‘新人’。

    为啥,还不是刘备想着锻炼人才。

    要说夷陵之战战败?

    谁家明知失败还会出去打仗呀。

    所以呀,关羽留在小沛可太正常了。

    怎么说也是预备二把手嘛。

    不过呀,这可急坏了苏飞。

    现在过去,怕不是又要上演三让徐州。

    这哪儿能呀。

    赶紧把徐州占了,加强掌控,建立城防。

    别人可能不知道,苏飞可太清楚了。

    徐州这地方,曹操可不会轻易放过。

    更别说后面好像就是吕布投靠?

    有点儿记不清了。

    反正对于徐州的掌控肯定是越早越好。

    现在的苏飞可不是现代那傻乎乎的小子。

    哪怕是这区区小沛,也存在刘备管理不到的黑暗。

    更何况是整个徐州呢。

    有那假正经,瞎客气的功夫,还不如赶紧抓紧时间,先把徐州内错综复杂的实力给捋齐咯。

    不过这就属于苏飞想多了。

    因为历史上压根没有三让徐州!

    苏飞甚至不知道,那所谓陈登到底是不是和刘备一起回到小沛。

    毕竟以苏飞的文化程度很难记住陈登这个在《三国演义》里出场三次的小人物。

    所以当作为关羽书记,出现在招待来宾的会议上时,苏飞是真的懵逼了。

    关羽张飞倒是一如既往的侍立左右。

    左侧以宗室刘琰为首,陈群,简雍,袁涣依次排列。

    右侧则是来访客人,陈登自然是首座,糜竺紧随其后。

    之后的就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当然了,其中的任何一个小人物,其地位都远远高于苏飞就是了。

    至于他们所谈论的,则是苏飞最感兴趣的内容。

    让徐州!

    只见陈登一口畅饮杯中烈酒,畅快的说道:

    “刘使军身居小沛,空有豫州刺史之空名,却无一洲之势力。

    今陶君病已危笃,朝夕难保。

    膝下二子,陶商与陶应皆乃白身,实乃凡夫俗子,无力支撑一洲之地。

    故而命我等迎立。

    徐州殷富,户口何止百万,刘使君领此之地,不失为一洲之霸主。

    行伊尹霍光废立之事,再兴大汉,也并无可能呀。”

    言毕,陈登竟然还爽朗的笑了两声。

    卧槽,还真特么敢说。

    要是以前,苏飞可能还不知道伊尹霍光是谁。

    不过嘛,苏飞这么多的书可不是白读的。

    都不用看,苏飞都能想象到刘备的表情。

    作为一个爱哭鬼,标榜自己忠于汉室的伪君子。

    不哭两声,大声呵斥下陈登,还真对不起刘备的人设。

    可惜呀,刘备没能遂了苏飞的心愿。

    “元龙空有国士的名声,却无国士的品行呀。

    现天下大乱,帝主受人掣肘,无法掌控国家,实在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又怎能因此而怀疑帝主品行,动气废立的心思呢。

    何况在下不过一凡俗之人,即无经天纬地之才能,更无雄厚之根基。

    袁公路四世三公,海内所归,近在寿春,何不以州让之?”

    哈儿,这是什么发展。

    刘备竟然没生气?

    说好的汉室忠臣呢。

    “袁公路冢中枯骨儿,何足挂齿!今日之事,天与不取,悔不可追。”

    这话怎么这么熟呢,不该是孔融的台词吗?

    现在也没在呀。

    这人特么的是谁呀。

    怎么随便来个人,都说袁术是冢中枯骨呀。

    感情袁术真是骷髅王?

    思索间,张飞却是急不可耐的言道:

    “既然陶公相让,兄权且暂领州事,待有贤能,再行相让也不晚。”

    老大关二爷显然就沉稳多了,显然知道徐州可没那么容易吃下,使出一招拖字决。

    “元龙兄,陶公虽以伤病,却未病入膏肓。不如稍待陶公身体安恙,再行打算。”

    这时候就轮到糜竺出场了。

    只是这糜竺的形象吧,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文官的样子。

    单看那指节,绝对是常年射箭的双手。

    还有迷竺身后的那个小胖子。

    又胖又状,样子倒是挺和善,看起来憨憨的。

    至于糜竺的理由,更是没什么心意。

    “使君,曹兵退去,止不过是因为吕布袭击兖州罢了。今朝罢兵,明年开春必然再至矣,万望使君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守护徐州这一方百姓吧!”

    接受,接受呀!

    可惜,刘备还是打算拒绝。

    “吾既镇守小沛,自然定会为了徐州安定拼上性命,子仲又何必担心。”

    陈登一把拦住跃跃欲起的糜竺,面带笑意,却是与刘备四目相对。

    “使君所虑,元龙实乃熟而。今欲为使君征的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周公代国之事,下可以割地守境,保一洲生灵之安息。若使君不见听吾言,元龙亦不敢听从使君之心意。”

    我去,这俩人绝对提前认识。

    而且这关系咋看咋不一般。

    事实上,陈登这人吧,这辈子看得上的人不多。

    一个刘备,一个孔融,就喜欢这种名声好,不爱钱,有理想的。

    像是乱世之中求田问舍的许汜,说是名仕,其实陈登理都懒得理。

    现在嘛,陈登能够提供的条件依然是合盘托出,也该刘备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