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龙吟晚唱 » 第三章宣政殿试二

第三章宣政殿试二

    夜幕降临,月色明亮而幽冷,铺满了愁思。阵阵寒风凛冽地刮着,似乎能刺入骨髓。

    冢宰府大门紧闭,好像被全世界抛弃了的压抑和沉重的气息,凝结在空气之中,拥塞进了每一个房间,每一个角落。

    偌大的屋内灯光忽明忽暗的闪烁,一片死寂。远处的几声犬吠划破了夜空的寂静。

    袁崇严狠狠地敲了一下桌子道:“好一个苏哲景!好一个苏哲景!真没想到他还和我玩这出!真的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周荧惑怯怯地端了一杯茶给袁崇严,然后宽解道:“老师你别生气了,这试卷和视频您也看了,帝烜确实是百里挑一的人才,他进入殿试当之无愧啊。”

    闻言,袁崇严怒视着周荧惑,喝问道:“你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你还想不想成为皇储,想不想当皇帝了啊?”

    “我想,我怎么不想啊。可事实摆在眼前啊老师,帝烜确实比我出众很多。是我辜负了老师您的期望,怨不得别人。”周荧惑低头耷脑,不敢看袁崇严那张阴云密布的脸,像个泄了气的气球。

    袁崇严瞧着,虽有些心软,但也没有消气,语调沉重地说道:“行了行了,你也别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的。事在人为嘛,这事还没定论呢。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他成了皇储,可只要他一日没成为皇帝,你都还有机会。给我打起精神来!”

    “是,老师,我会再接再厉的。”说着周荧惑便站直了身体。

    “呵,回头殿试上,我倒要看看,苏哲景这个老不死的东西能视若珍宝的人,到底有几斤几两!”袁崇严恶狠狠地说到。

    “老师,我说您别不高兴,您干嘛老是这样子针对苏相啊。这国家大事怎么能夹带私人恩怨呢!”周荧惑冒着挨骂的风险,顶了袁崇严一嘴。

    袁崇严被顶得一愣,脸上表情复杂,“哟,今儿还顶起我的嘴来了。你要搞清楚,是他先带私人恩怨的。当初若不是他,你早就是皇储了!”

    周荧惑没顺着袁崇严的话接:“话也不能这么说。是我技不如人嘛老师,这苏相说得也没错。您看这不是……”

    “哼!他是老奸巨猾!你没看出来吗?他啊,一早就发现了华帝烜那小子,为了给他扫清障碍,才故意让你进不了殿试。历朝历代,哪次殿试举行不是复试超过三分之二的考官举荐就举行的。眼下他觉得时机成熟,便故意提高难度来堵悠悠众口!他什么德行我会不知道吗?巧言令色、口蜜腹剑不说,还城府深沉!仗着皇帝在背后撑腰,耀武扬威、飞扬跋扈!若非如此,就凭他个歪瓜裂枣也能做内阁首揆!滑天下之大稽!我呸!”每每话题只要带上苏哲景,袁崇严都是愤愤不平。

    周荧惑苦涩一笑道:“可这提高难度也没为难住帝烜啊,您不能因为您和苏相之间的矛盾,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嗯?帝烜?叫的这么顺口?我瞧你看似宽慰我,实则话里话外都在维护这个叫华帝烜的人。怎么,你认识他吗?他是你什么人?你怎么老是胳膊肘往外拐呢?”袁崇严见周荧惑有意维护华帝烜,不经有些诧异。

    “认识认识,我们现在是朋友,我当个弟弟看。而且几年前我跟您提过他。当时不是您去了解了以后说没找着人吗?我也是年初机缘巧合之下才认识的。”周荧惑嘿嘿地陪笑着,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哦,是他啊。果然是苏哲景这个老匹夫把他藏起来了!”说着,袁崇严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喝起了茶,可倏得又冒起火来:“不过,你小子可以啊!这里里外外,感情就我一人是局外人啊!你们一个二个的都认识。那好,我走!我走行了吧。”说罢,袁崇严起身拂袖准备离去。

    周荧惑见状,慌忙拉住袁崇严,赔礼道:“息怒息怒,老师您息怒!我这不是还没来得及给您说嘛。您喝茶,喝茶,我给您说,给您说,您别生气。”

    袁崇严气哼哼地又坐了回去,瞥了一眼周荧惑,端起茶边喝边听。

    周荧惑将自己和华帝烜认识的过程,及这几个月来相处的点滴大致说给了袁崇严。

    “哼,你倒是一见如故啊!不过我可要提醒你,皇储、皇帝都只有一个。你和他之间终究是要有一番较量的。除非你们俩人中有人肯让步,否则……我劝你还是不要陷得太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我便不多说,你心里清楚。”

    周荧惑听了袁崇严的话,神思恍惚起来——

    老师说得没错,自己和他之间只能有一个人坐上大位。即便自己现在处处回避让着他,可最后还是绕不过去的。只要自己和他都不放弃争夺,那矛盾就始终存在。现在他的能力威胁到了自己,难道自己就真的要把他当作敌人处处提防、相互猜忌吗?于心不忍啊。但要让自己让步,又怎么会甘心呢!这是他的理想,也是自己的梦想啊!自己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好了,别发神了,这并不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事。此事尚且还有转圜的余地,你在矛盾爆发前找个机会和他谈谈吧,或许能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走出自我的困守,放下那些脆弱的骄傲,不要让人生充满遗憾。不要当头来和我一样,追悔莫及!”袁崇严语重心长地说到。

    其实像华帝烜和周荧惑这样同室操戈的事,袁崇严也遇到过。

    苏家和袁家,两家本是世交。苏哲景和袁崇严两人更是很小的时候就是好朋友,有着过命的交情,说好一辈子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可是人心易变,世俗的欲望,观念的不和,使得二人儿时的一些承诺不再牢靠,俩人开始明争暗斗起来。

    小到误会的争吵,大到相位的角逐,二人无休无止地争斗,却从来没有坐下来好好谈过。问题日积月累,这才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两人也想过寻个机会找彼此谈谈,可不是袁崇严碍于面子不肯去,就是苏哲景有事耽搁,一直未能遂愿。

    再后来周荧惑殿试被阻,袁崇严彻底和苏哲景断交。他觉得苏哲景是打击报复,刻意为之。但如今看来,苏哲景的确是慧眼独具,反倒显得自己心胸狭隘了。可木已成舟,那还有亡羊补牢的机会,所以袁崇严告诉周荧惑此事利害关系的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红尘一路,我们总是太沉迷于繁琐的名利,忽略了人生除了浮名以外,还有太多的美好值得留恋。人到老时,回首经年,才发现儿时彼此光照,彼此星辉,彼此鼓励,彼此帮助的日子是多么的珍贵。

    曾经那休戚与共、患难相救的少年郎已离你远去,那些恍若流水的承诺成了一桩桩残缺不全的往事,那天涯海角也割不断的美好情谊,到头来不过是字里行间的寥寥数语。

    很多事,唯有当距离渐行渐远的时候,才能回首看清它。

    人生这局棋,输赢成败,仿佛一切早有定数,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在局内,了悟之时,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终其一生,满是遗憾。

    周荧惑听出了袁崇严话里的意思,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