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浪在人间 » 79.落叶归根

79.落叶归根

    良久的沉默后,别浪联系了于小美的父亲于坤乾,自报家门,然后尽可能平静地说了于小美的遭遇。

    老人泣不成声,委托别浪把于小美带回九峰县太平镇,在故乡入土为安,落叶归根。

    别浪当即联系了殡仪馆的灵车,给王勇简单交代了下自己的去向,凌晨一点多才从西源城出发,连夜前往九峰县太平镇。

    因为是连夜接活,灵车司机要价三千块,别浪还价到两千五,大胡子司机吐槽他太抠,这样的低的价格也开了先河。

    别浪说不尽的好话,司机才停止了聒噪。

    路上,马娅打来电话,原来,她听张浩宇说起了于小美的变故,主动给别浪借了一万块钱,以备他去料理于小美的后事。

    别浪觉得自己太无能,居然连送自己心爱的人落叶归根,都没有能力,还要到处凑钱!他揪扯着自己的头发,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

    远在江南省的唐怡欣,也得到了消息,泣不成声地说不录节目了,要赶回来给于小美送葬。

    别浪安慰她,让她节哀顺变,并表态自己会把后事处理好,让她不必为此分心,人已出了意外,赶回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把怀念留在心里,好好去比赛。

    九峰县太平镇,距离西源城一百六十公里,因为是大晚上的,而且路上雾比较大,灵车开了四个多小时,天都要亮了,才到达了目的地。

    接下来的路,别浪也不知道怎么走,经提前联系,于坤乾已和两个亲戚,坐着汽油三轮车,在太平镇集镇与别浪回合,在前面引路。

    这于坤乾,穿得像个棉宝宝,脏兮兮的,看上去有四五天没洗脸了,衰老的很厉害,背也驼了,骨瘦如柴,像七十岁。于坤乾跟于小美不太像。

    太平村就在集镇附近,大概一千米的水泥路后,便进入机耕路,灵车司机撂挑子了,抱怨道,你先说就在太平镇集镇上,现在还要走这种乱路,那你除非再加五百块钱,我就继续前行!

    这也怪不得,机耕路差不多刚好一车宽,坑洼不平,多处积水,三轮车倒还勉强能行驶,灵车是真的有些吃亏。

    于坤乾已经成了一团浆糊,别浪询问了一下,到家还有大概一千八百米,其中八百米的机耕路,一千米的人行小路。

    想一想,再加五百块,也就能前进八百米,到时候还得走路。别浪当即决定不再加钱,卸下了于小美的遗体。

    接下来,别浪和于小美的堂叔,抬着简易担架,借着黎明的微光,步行了一千八百米,来到了于小美的家。

    房子是三层楼的洋房,但房前屋后堆得乱七八糟,硬化过的院坝,因为长期没有管理好,已经裂开了很多道口子,中间还长出了油菜、小树苗。

    于家在太平村是大家族,前来帮忙料理后事的倒还不少,管事的是于小美的亲伯伯,名叫于坤华,六十多岁,读过高中,肚子里还有点儿墨水,思路很清晰,嗓门儿很大。

    这于坤华跟于坤乾很像,只是比于坤乾更显年轻,穿着也很干净得体,头发打理得满整齐,像个村干部,他倒像是弟弟,于坤乾倒像是哥哥。

    在于坤华的张罗下,亲朋好友们分工合作,很快将房前屋后简单收拾一番,摆设了灵堂,支起了锅灶。

    天空开始下起鹅毛大雪,于坤华组织人员,用塑料布在院坝里盖上了临时雨棚。

    做法事的道士已开始敲锣打鼓,超度亡人。因为于小美年纪还轻,属于惨事,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切从简,法事也是最基本的。

    于小美没有子嗣,于坤华安排同族二十来岁的两个小辈,披麻戴孝协助道士做法事。

    亲友们主动凑了钱,采办物品,别浪准备的一万多块钱,被于坤华拒绝了。他解释,按照习俗,乡里乡亲都要凑份子钱的,不必别浪出资。

    一天一夜的法事,以及吊唁人员的食宿,都由于坤华安排得妥妥帖帖,别浪倒显得有些多余,只是帮忙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因为是于小美的男友,很多亲友都主动跟别浪聊天,安慰他,说一些关于于小美以及其家庭的情况。

    聊天之间,别浪得知,于小美从小就很听话,不仅品学兼优,家里的农活也是样样在行,为人也很活泼善良,在街坊领里和亲朋好友中,是人见人夸。

    于小美的母亲很能干,她父亲倒是个好吃懒做的主,家里里里外外就全靠母亲一人操持。

    或许是因为长期操劳,于小美的母亲在她十岁的时候,就得了绝症,骨癌。为了给母亲治病,她们家是家徒四壁。

    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就走了。后来,她中考时考上了县一中公费,目光短浅的于坤乾,不再送她上学,她只得随亲戚到西源城打工。

    她的西源城渐渐有了起色,赚了一些钱,把老家的破瓦房推倒,修了三层楼的洋房,于小美还按月给父亲寄钱,于坤乾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一时间在村里颇为炫耀。

    但于坤乾这人,爱喝酒、打牌,不思务农,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子,也不知道爱惜和收拾,一天摆得像猪圈,于小美寄的钱也是大手大脚花光,地里荒草丛丛,家里的状况竟然是每况愈下。

    于小美十分气愤,从此不再给父亲寄钱,只是每年买几套新衣服,及时补充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物资采买这些事,都是由伯伯于坤华来代办的。

    伯伯还帮忙做主,将于坤乾家里的土地,都租给了一个种药材的,每年还有一千多块的租金,总比撂荒的好。

    于小美人长得漂亮,又在西源城赚了钱,在附近一带的提亲者,也是络绎不绝。

    提亲者免不了带些礼物来探口风,自然是投其所好,带烟带酒,于坤乾十分开心。

    但于小美志不在家乡,统统是严词拒绝。为此,于坤乾还多次责骂女儿,并多次逼婚,甚至有一次还收了别人三万块的彩礼,一个星期就打牌输得精光,最后还是于小美来填坑。

    好在,有伯伯于坤华给她撑腰,说婚姻大事是儿女自己的事情,父亲也不敢太放肆。

    最后,于小美年纪渐渐大了,也就没有人再来提亲。

    晚上,别浪被安排住在于坤华家。在乡亲们看来,他是客人,其他人都是主人,所以安排他去休息,也是待客之道。

    盛情难却,别浪决定去转一转,省得对着于小美的灵位,颇多哀思。所谓客随主便,去主人家走一遭,也算是尽到礼数,下半夜的时候人少,他再去守夜,看有什么事搭把手,也是比较合适的。

    于坤华的家里,是两层楼洋房,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老婆也很能干,很热情。

    在于坤华的家里,别浪看到了很多于小美的照片,从在地上爬的开始,一直到少女时代。

    于小美从小就是个美女,水灵水灵的,让人有种眼前一亮,忍不住要多看几眼。

    她的伯母一说起于小美,就眼泪涟涟,泣不成声。

    原来,她家里原本就有两个儿子,他们夫妇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生个女儿,所以才超生了一胎,结果还是儿子。

    一心想要女儿的夫妇二人,视于小美如己出,甚至比心疼三个儿子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小美的母亲死后,生活也主要是伯父伯母在照顾,所以于小美跟他们很亲,甚至比跟父亲还亲。

    为了于小美念书的事,伯父伯母跟于坤乾闹翻了,于坤华坚决要送,于坤乾坚决要让她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于坤华坚持说你不送我们来送。

    激动无比的于坤乾,说这是我女儿,而不是你们的女儿,以后我家的事情不要你们管闲事。

    为此,兄弟两家一度多年没有过多往来。于小美回来去看伯父伯母,也被父亲无数次臭骂,说她吃里扒外。

    后来,于坤乾越来越落魄,因为长期熬夜、喝酒,身体也每况愈下,受于小美的委托,夫妇二人才代为安排于坤乾的生活。

    这于坤乾不仅好吃懒做,而且嘴巴特别讨厌,到处造谣,说哥哥嫂子贪了女儿寄给他的钱,给他买的东西都是便宜货等等。

    当嫂子的气不过,多次要去找于坤乾对质,在于坤华的一再劝阻下,才没有去争论,看在于小美的面子上,继续忍气吞声。

    听了她伯母的介绍,别浪对于小美又了更深入的认识。但这些,都已为时过晚,不过是了解一个故人的故事,去完善于小美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他似乎看到,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随着亲戚一起来到城市,像一张白纸一样,被这个城市涂上五颜六色。

    他又想起了唐怡欣唱的那首《追梦人》,这个追梦人不就是于小美吗?

    征得主人家的同意,别浪将所有的照片翻拍到手机上,并当即上传到了QQ空间里,专属于于小美的那个相册。

    前来于坤华家歇息的人还有几波,有聚在一起打牌的,也有聊天后各自去睡的,女主人都招待得很周到。

    十二点多,别浪说睡不着,想去陪陪小美,就踩着积雪去了灵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