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游苏记 »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变法内容

第三百九十五章 变法内容

    宋宁道:“很简单,就是士农工商,同时发展。这也是我变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士农工商是春秋时管仲提出来的,但当时管仲提出的士农工商这四民并没有上下之分,也没有重农抑商的意思。相反,管仲相齐时,是农商并重,使得齐国迅速繁荣富足,也奠定了齐国日后作为东方大国的基础。这也是宋宁坚持士农工商可以并重发展的底气之所在。管仲用事实证明农商并重是可行的,也是正确的。

    “首先说商,这也是我之前和你说的,解决土地兼并问题除开拓海外的第二个办法,发展海外贸易。”宋宁接着道:“殿下之前提到发展商业的种种不利之处,如商人逐利,会驱使民众弃田抛荒,从而使粮食减产;商人喜欢四处流动,又偷奸耍滑,难于管理;商人不事生产,并没有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通过来往贸易,低买贱卖,从中获取暴利;最后,商人不缴税,影响朝廷收入等。诸多因素导致一旦朝廷过于注重发展商业,便极易引起国家动荡,社稷不稳。”

    长公主频频点头:“不错,你既都知道,为何还执意要大力兴商?”

    宋宁道:“凡事有利就有弊。发展商业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同样有许多有利的地方。对于它不利的地方我们想办法解决就是,岂可因噎废食,而直接放弃?”

    这话倒是有理。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不利因素?

    宋宁显然早已成竹在胸,自信道:“发展商业主要有两大缺陷,一是重商伤农,一旦民众均弃地从商,田地大量荒芜,帝国便会有缺粮之危。二是朝廷很对商人征收赋税,发展商业只肥了私人,而朝廷不能从中获利。这两个问题其实都好解决。我们可以颁布垦荒令。”

    “垦荒令?”长公主睁着她那双卡姿兰的大眼睛,疑惑不解地看着宋宁。后者总是喜欢时不时地往外蹦出一些她从未听过的名词,这让她难免感到困惑,有时都忍不住要怀疑人生了。要知道,她一向自负,从小就爱读书,不说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岁,但天文历法,山川地理,政治权谋,医卜算数,却也样样精通,无所不包。然而每次和宋宁交谈,才发现他说的许多东西自己竟全然不知,有些甚至从不曾听过,简直闻所未闻。难道自己的知识真的如此匮乏吗?

    “就是鼓励大家开垦荒地,兴修水库,耕种农田。我们可出台一系列措施,奖励、刺激,甚至是强制民众耕作,比如:重视农业和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对开垦荒地多的,粮食增产的农户予以表彰,并在户籍、徭役、赋税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对做出突出贡献如改进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授予爵位;改变国人看重读书人而鄙视庄稼人的社会风气。”

    “打击、严惩懈怠懒惰,挥霍钱财的百姓,比如对无故抛荒的百姓增加其徭役和赋税,严惩打架斗殴,滋事扰民的无赖地痞以及整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浪荡子,一经抓获立即强制其开荒挖矿、修桥铺路,免费进行劳作。对于汹酒享乐,挥霍无度的败家子收以重税。严禁私斗,严禁调戏妇女、欺侮老弱等等。”

    “同时,削弱贵族特权,趁着天下大乱,收归无主土地为朝廷所有,并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然后规定统一按田地大小和粮食收入征收田租,这样一来,世家权贵和豪商大贾们兼并的土地越多,要上缴的赋税便越重。贵族们自然便不会再肆意兼并土地,对置办田产的热情也会大减。”

    宋宁提出的这个办法,参照的是现实历史中商鞅的《垦草令》。不过他去除了其中打击抑制商业,强迫百姓务农,以及愚民、弱民等措施。

    长公主听后眼中不断迸发出异彩。宋宁说的这个垦荒令虽然还不够详尽,许多细节还有待商榷,但以长公主的政治智慧却是一眼看出,这对农业的发展将会产生多大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如今天下大乱,人口锐减,帝国因此有了大量无主土地,若将来宋宁再开拓四方,又占领新的土地,垦荒令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将产生致命的吸引力。

    只要多垦荒地,粮食增产,便可减免赋税和徭役,做出重大贡献之人甚至可以获爵,百姓们谁能拒绝得了这样的诱惑。到时必然人人用心耕作,努力生产,帝国的粮食自是年年增产,岁岁丰收。

    而宋宁后面对贵族的限制则更加厉害。趁着天下大乱,收回无主土地归朝廷所有,同时重新丈量土地、清查人口,削弱贵族特权,对田地统一征收赋税。最重要的一点是统一按照田地大小和粮食收入收税,如此一来,田地多的多缴,田地少的少缴,土地兼并越多,赋税越重,世家权贵和豪商富贾们自然不敢再肆意兼并土地。

    只不过,这样一来,必然会遭致世家权贵们的激烈反对。这些人若不同意,或是阳奉阴违,暗中作梗,垦荒令最后只怕也是形同虚设,最终只会变成一纸空文,难以实施。

    “无妨。”宋宁自信笑道:“天下大乱后,帝国无主之地甚多,即便是人多地少的北方,在经过十余年的战乱后,暂时也不会有缺少土地之患。相反,由于连年战乱,人口锐减,等我们将无主之地全部收回后,还得想办法增加人口,否则反会有土地无人耕作之忧。”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规定谁开垦出来的田地就归谁所有,但无论是平民开垦出来的还是权贵开垦出来的土地,一律都要上缴田租。同时再规定,朝廷往后赏赐的土地,除自己原有的封地外,也要统一收取赋税,不再享有免税权。如此一来,世家权贵们自然没话说。”

    长公主想了想,不由露出会心的微笑。宋宁此计倒是绝妙。天下大乱后,世家权贵们名下的有主之地已经不多,朝廷并不去动他们这些土地,也不向他们征收赋税,他们自然不会反对。可将来若再开垦,置办或是得到朝廷赏赐的新田地,就要按律缴税,这完全合情合理,他们纵然心中不愿却也无从反对。如此一来,便极大的减少了垦荒令的阻力。

    长公主看着胸有成竹,满脸自信的宋宁,心中不由佩服万分。若先帝在即位之初,自己便认识了宋郎,然后向先帝举荐,任用宋宁为相,天下如何会乱?大苏又如何会亡?

    宋宁道:“不仅如此,等垦荒令彻底实施开来,我们再出台政策,同样鼓励商业发展,世家权贵们见兼并土地要上缴大量赋税,远不如经商、对外征战以及海上贸易所得的利润,自然会放弃对土地的追求,转而开始开发东北、西域以及发展海上贸易。”

    “而商业一旦繁荣,百姓必然会越来越富裕,到时,我们便可以加强对商人的管理,并收取商税。尤其是大商贾,朝廷可以课以重税。商人自古豪富,朝廷所得之商税必然百倍于田租,如此一来,朝廷将获取大量财富,再无财力枯竭之虞,而广大农民反而减少了负担——这便解决了我前面说的发展商业朝廷无法获利的问题。”

    长公主摇头道:“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商税自古便难以收取,商人为免交税钱,必然会想尽办法逃税、避税,朝廷并无有效的办法制止,公平且合理的收取商税。且商人到处奔走,货物价值也不好评估,你收多了,必然打击从事手工业者的农民和小商户们的经商热情,反而坑害了百姓;收少了,朝廷收入又会减少;不像田地是死物,既方便收取,又容易计算。这也是历代朝廷重农抑商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宁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不过商税难收不代表我们就不收了。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商税难以收取便抑制商业的发展。事实上,一个国家想要富足,必须农商并重,重农只能粮足,重商才能民富。知道我为什么极力发展海上贸易,又坚持要开拓四方么?”

    长公主若有所思道:“你都是为了发展商业,增加国家收入,使百姓更加富足?”

    “不错。”宋宁颔首道:“发展海上贸易,不仅能开拓人们的视野,加强大苏与外界的交流和联系,让帝国从一个传统的陆上强国变成一个海陆均强的真正大国,同时,也能获取巨额利润,充实国库,使百姓富足。开拓四方也是如此,开凿西域不仅可以断去黑鹰根基,而且还可打通大苏与西部异域的通道,建立出一条丝绸之路来。开发西南则可建立茶马古道,而北方草原将是未来的羊毛基地,东北则是未来的帝国粮仓。”

    “无论是东边的海上贸易,西北的丝绸之路,还是北方的羊毛基地、西南的茶马古道,都会因商业而兴。到时,我们可以在沿海设立市舶司,专司负责对外贸易,并对之收以重税。在北方边境也设立榷场,专司负责与北方的互市及羊毛贸易。在西南和西北同样设立互市,并收取商税。仅这四地,便足以为朝廷每年获取大量税收。同时,我们还可颁布商业法。规范商人及其行为,并制定合理的商税制度。”

    “商业法?”长公主大有深意地看了宋宁一眼,宋宁之前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想出了一个垦荒令。如今要发展商贸,又来个商业法。看来,这两项法令就是他要变法的重要内容了。

    “是的。”宋宁道:“历朝历代,朝廷制订了不少法律,但很遗憾的是,却从未有人出台过一个专门规范商人行为,打击扰乱市场行为的商业之法,这是不对的。事实上,每逢灾荒之年,世家豪门以及乡绅大贾通常都会囤积居奇,不顾灾民死活,故意哄抬粮价,从中牟取暴利。这便是典型的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制订出一套成熟的商业法令,便可依法将之拿下,没收他们财产,从而平抑粮价,解救灾民。”

    “收取商税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制订出规范合理的收缴商税的办法,并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天下,地方官吏自然便可依据法律行事,收取商税。要知道地方郡县通常都会巧立名目,向百姓摊派收取各种苛捐杂税,像入城税,车船税,过桥税等。市集之中,奸滑小吏们也会逼迫各店铺、商贩缴纳过税和坐税。这些实际上都是商税。由此可见,帝国并非无法收到商税,只不过,收取的商税最后都进了私人的腰包,而没有上缴到朝廷中来而已。”

    “这就和昔日我和殿下说的山南的海上贸易明明十分繁荣兴旺,获利也是巨大,但沙木在给朝廷汇报时却总是说海上贸易无利可图是一个道理。”

    长公主一听顿时恍然:“所以你要制订商业法,规范商人,同时也约束地方官吏?”

    “不错。”宋宁道:“殿下果然冰雪聪明,一点即透。”

    长公主妩媚地白了他一眼。她算什么聪明,和他比起来,自己差得太远了。

    宋宁继续道:“我之所以要制订商业法,最主要的是为了规范整个帝国的商业秩序,保护私人和小商户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免于官吏、权贵,乃至买办、牙行等的压榨和欺压。同时,为朝廷增加税收和财源,从而促进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由于帝国长时间重农抑商,视商人为肥羊,普通商人只能战战兢兢,任人宰割。而权贵阶层则利用手中特权抢夺本属于朝廷的商税,肆意压榨民众,从中攫取巨额财富。这样做的后果是私人得利,而怨愤归于朝廷。广大百姓一直饱受压迫和欺凌,只以为是朝廷导致,自是对朝廷十分不满。然而朝廷实际上并未从中获益,得利的只是那些官吏和权贵而已——这也是他们为什么一味贬低商人,又反对朝廷发展商业,大力鼓吹不可与民争利的重要原因。”

    长公主听后不由恍然大悟。她虽然聪明,但之前毕竟一直深处皇宫,很少到外面来,自然不清楚这其中的弯弯道道。如今听宋宁这样解说之后,这才明白了许多事。

    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和宋宁比起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