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些和驾考有关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古庙乞丐

第二十五章 古庙乞丐

    这第一天的学习,始于早晨6点,结束于晚上6点。历时整整的,十二个小时。

    这第一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起步前的准备、如何起步,如何走直线,如何走曲线,如何走直角转弯等等。要说,学到的东西也还是不少的。

    但这第一天的学习,也让我代价惨重。

    在宝光驾校的苦练一天,一直是有个弦儿紧绷着,所以再累我也咬牙那么顶着,但当李秀成教练把我给送回了家之后,我进了家门,往沙发上一坐,那巨大的疲劳感马上朝我涌来,一下便将我淹没。

    我坐着都觉得不舒服,干脆躺倒在了沙发上,但躺下后更不舒服,全身的骨头节儿哪哪儿都在疼,全身的肌肉块儿哪哪儿都在痛,全身所的的零件儿全都是散了,乱了,碎了,整个人软瘫成了一团烂泥,再也拾不起来。

    我在心里大叫着一个声音:啊,我累,我很累,我真的很累!

    正这功夫,手机上的微信声音响了,我抬起手机来一看,原来是李秀成教练给我发来的“友情提示”:“郑老师,刚才送您到小区门口时忘了告诉您:明天继续练车,一天。还是早6点我到您小区门口来接您。”

    什么?明天继续练车?还是整整的一天?

    我在心里想:李教练,你还不如说,干脆直接开枪把我给毙掉算了。

    看着我在那里一脸的更加痛苦状,妻子过来关心地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你看我现在这个满一副“残兵败将”的样儿,明天可能都爬不起来了,可是……人家李教练仍然在催着我去练车哪。

    妻子向我说,那就别去了呗,岁数大了,就不能跟年轻人比了,休息过来再说吧。把这个给李教练好好地解释解释。

    我想也是,便在微信上给李教练回复了一下,把我的情况实话实说,请求明天让我暂时休息一天,毕竟今天实在是太累了。

    李教练显然没有想到我会累成如此惨状,在微信的那一头犹豫了会儿才回复我说,啊,是的,人岁数一大就是如此,别跟王强他们这些年轻人比,那您就在家好好休息一天吧,一天不行就两天,什么时候休息好了再回来学。

    我感激地在微信上给李教练回了一个痛哭流涕的表情,然后把手机放下。

    妻子这时已经把晚饭做好了,是一碗热气腾腾的葱花挂面汤,还有小花卷儿、凉拌黄瓜,一碟小咸菜,我的食欲大增。

    我把母亲、儿子都喊了过来,一家人团团地坐在一起,美美地享用了一顿晚饭。说实在的,这么一顿挂面、花卷儿和黄瓜菜什么的,绝对算不上什么山珍海味、玉液琼浆,但我吃起来却是如此的好吃、如此的可口,连那碟小咸菜都变得美味无比,我一改到家时的那副“残兵败将”状,突然又变成了一副“饿狼到来”状,像某一位评书表演艺术家所讲的那样“甩开腮帮子,颠开大牙,就这一通风卷残云的狂吃”,是的,我是狼吞虎咽地猛吃一顿,直吃到老打饱嗝,才算满意地放下了筷子,抚着自己几乎已经圆起来的肚皮,又舒舒服服地躺倒在了沙发上。

    儿子看着我这么一副少见的大吃大喝的样子,觉得很有意思,饭后也没有马上去写作业,而是依偎在了我的身边和我聊天,问我干吗要这么一顿猛吃,妻子也一边在厨房刷着碗一边笑着问,不就是一顿花卷还有咸菜嘛,你看你那一副没出息的样儿。前两天炖鱼时也没看见你这么狂吃过。

    我朝妻子说,那天的那顿炖带鱼,真的没有今天的这碟咸菜好吃,其实,世间的美食,要想让人觉得好吃,有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在人自己,他在享用这些美食时是不是很饿,他的身体是不是很需要这些食物,这个很重要。

    我今天劳累太多,辛苦太多,现在很需要营养补充,这些普普通通的家常饭当然会甘之如饴。

    为了让儿子明白这些,我给儿子讲了一个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开国打天下的时候,有一回被仇敌追杀,两天两夜也没吃一口饭,只顾得一路狂逃,天下大雨,他又受了风寒,得了重感冒,再加上极渴极饿,所以身体极度的虚弱。朱元璋咬牙坚持着甩开追兵,最后逃进了一座古庙。刚刚奔进这所古庙的大殿,就昏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

    古庙中有两个乞丐,今天收获不错,要了点人家的剩米饭、白菜帮子、菠菜叶子,还有些已经馊臭了的豆腐,现在用个瓦罐把这些破破烂烂的食物来了个一锅乱煮乱炖,热气腾腾地刚刚熟,正要吃,发现来了位将军,一头栽倒在了古庙的大殿之中,看那样子是已经不行了,奄奄一息,眼瞅着要完,这下可把他们俩给吓了一大跳。

    等明白了怎么回事后,两个乞丐动了恻隐之心,想,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这么大的一个活人死在这儿啊,于是就把朱元璋给扶起来,坐在一堆乱草上,然后把刚刚煮熟了的那一瓦罐热气腾腾的菜粥给朱元璋灌了下去。

    朱元璋在迷迷糊糊之中,忽然觉得有东西入口,啊,是一些热的菜粥,咦?这些菜粥竟然是如此的味美,实在是人间至上至香的最佳美食,所以到最后不顾得一切,竟然推开了面前的乞丐,接过了那个破瓦罐,自己动口大吃开来,咕咚咕咚一通猛灌,吃得这叫一个香,直吃得满头大汗,把那一瓦罐菜粥吃得一丁丁点儿都不剩。

    当时,朱元璋本来就是很饥饿,这是一种需要,另外,这瓦罐粥又是刚刚熬熟,热气腾腾,有些微烫,朱元璋现在是一身的湿冷,这一瓦罐热粥入肚之后正好去了湿寒,给他赶出了一头的汗,治好了他的重感冒,满足了他的又一需要,所以,在这种的情况下,这罐粥就变得格外的香甜。

    感冒既好,饥饿也除,朱元璋原本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所以马上恢复如初,他对两位乞丐无比感激,表示,日后若得天下江山,必不忘此二人。

    若干年后,朱元璋还真的是赶走了元人,建立了威武的大明王朝,做了皇帝。在做了皇帝后,天下美味尽皆让他享用,朱元璋吃来吃去,却觉得索然无味。有时候就痛苦地想,唉,这天底下,倒底什么才是最好吃的呢。

    朱元璋忽然想起,自己当年在那个小破庙内,遇到的那两个乞丐,曾经给他喝过一瓦罐粥,啊,那是多么好吃的一瓦罐粥!比眼前所有的这些山珍海味都要好吃得多!那是他朱元璋长这么大以来喝过的,最好喝的一罐粥!

    于是朱元璋又设法找到了当年的那两个乞丐,把他们俩请进宫廷中的御膳房,让他们给自己再做一回当年喝过的那个菜粥。

    两个乞丐毫不含糊,马上准备原料:必须是穷人家吃剩下的破米饭,有点糊了的锅巴更好;白菜要最坏的那部分菜帮子,菠菜嘛,要到菜市场去捡人家扔到地上不要了的烂菠菜叶子,最好还要有人踩上几脚的;豆腐,必须是又馊又臭的,搁了几天后都是长了霉斑的才行……

    御膳房的各位御用厨师们,没把鼻子气歪了,想,两个乞丐居然这么给皇帝做饭,这不找死吗,看吧,皇上准得把这两个人杀了。

    等这些“美味”全弄熟了以后,两个乞丐心满意足地把这些给皇上送到跟前,只等着领赏了。

    朱元璋为了表示自己与众大臣同心,有福同享,还在用膳的这天把满朝的文武大臣全请了来,与他共尝美餐。说,这是天下最好喝的汤,大臣们理应也和他共享。

    但当这汤真的做好,端到了朱元璋和众大臣的跟前的时候,大家全傻了眼,首先是那股的臭味儿就让人受不了,大臣们谁也没有喝汤,心想,居然这么给皇帝做饭,这两个乞丐是活腻味了啊,看吧,皇上一发怒,这两个乞丐准死。

    朱元璋在那汤一端上来的时候,一闻那味儿,就全明白了。

    很明显,这个味儿,绝对不是当年在那个小庙中的那个味儿。

    但两个乞丐也没有错,朱元璋深深明白,两个乞丐绝对不可能给他瞎做乱做,这些原料肯定是与当年的那些原料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自己完全处于养尊处优的时代,不渴也不饿,身体并不需要这些,那么这些东西当然也并不好吃了。

    杀了那两个乞丐吗?不能,当然不能,人家并没有错,人家就是完完全全地就按着当年的那个程序做的,这也是你朱元璋命令人家这么做的,怎么能杀了人家,还要不要民心?

    朱元璋苦笑了一下,面对群臣,鼓了鼓勇气,再憋了一口气,把那碗怪味无比的“忆苦汤”一饮而尽。然后冷冷地面向群臣,瞅着他们一言不发。

    皇帝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我喝了,你们也得喝,我看谁敢不喝。

    大臣们只好也苦着脸,狠着心,把这碗汤也都喝下。完了,每个人的脸上表情都极其复杂,比吃了苦瓜都难看。

    朱元璋这才大悦,并重赏两个乞丐……

    故事讲完了,儿子听得却仍然是津津有味,也完全听明白了我的这个故事的道理,笑道:“这么说,今天晚上爸爸的这顿花卷儿和拍黄瓜,就等于是朱元璋在小庙中喝的那瓦罐粥啦。”

    我拍了拍儿子,笑眯眯地说道:“对,恭喜你回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