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那些和驾考有关的故事 » 第二十六章 何谓文化

第二十六章 何谓文化

    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起床,感觉比昨天略好了些,但全身上下该疼的地方还疼,该痛的地方还痛,只不过比昨天稍轻了些而已,我不由得暗自庆幸自己今天继续休息算是对了。

    正在家里歇着,三十八中那边来电话,让我过去一趟,说学校展厅内有些需要布置的标语让我给写,我便马上骑了电动车,又风风火火地奔学校赶来。

    我跟三十八中,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在这里已经工作了三十来年,亲眼见证了这所学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就像看着一个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一点点长大的过程,当然会有一种强烈的家庭感和亲切感。如今的三十八中,教学大楼四座,风雨操场一千多平米,教职工三百多人,学生四千多人,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全是本市内最先进的硬件,成为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几所名校之一,很多家长在择校时都把三十八中作为首选。

    而三十八中能有今天的发展辉煌,自然是和我们这些第一代的学校创业者分不开的。

    不过又想一想,我在和三十八中共同风雨共进,砥砺前行的这些年,为了三十八中也辛苦过也奋斗过,当然也累过,但却没有学驾照的这两天这么痛苦过,更没有像昨天那样,到了家里就完全是散了架的状态过。唉,想到这些,我不无感慨。看来,人还是要趁年轻的时候多创业多打拼,别像我这种到了“中老年时代”了却还要去“老夫聊发少年狂”,纯属自找苦吃。

    打电话让我来的是宋卫革副校长,就是我前面文中提到过的,那位以56岁高龄仍然顽强不懈地拿下了驾照的“名人”,当然,承认这个“名人”的范围圈子只局限于在我们三十八中校园内。

    宋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说明天有个上级检查,得把学校的一个展厅好好再布置一下,接着就领着我到了学校的实验大楼,来到三楼的那个需要布置的展厅,里面正有几个工人在干着活,我的任务是把这里的标语好好地再写一下。

    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

    做为一个有着三十年教龄的老语文老师,我的出色之处不仅在于教学工作优秀,在课堂上把课讲得顶呱呱,还有一些别的特殊能力,那就是朗诵和书法,也是非常卓绝。当然,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会朗诵和书法,这是基本功,但朗诵和书法的水平那就有着高下之分了,我的普通话证书是一级甲等的水平,拿着这个证完全可以进入国家的广播电台,做新闻直播间的播音员;我的书法方面,软、硬笔都很精通,在代表着三十八中参加的全市书法比赛中次次获奖,而且多数拿的是一等奖。在进入到了二十一世纪,人们大多用电脑或手机写字的今天,我却还能把毛笔字玩得飞转,这当然会让三十八中的学校高层对我刮目相看。

    所以,今天有事,宋校长马上就先想到了我。

    我站在一张宽大的写字桌前,把毛笔蘸足了墨,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笔走龙蛇、刷刷点点,纵横捭阖,一气呵成,很快,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赫然而出。

    宋校长眯着眼,一直在我的旁边看着,没说什么话,但看那表情,显然是十分满意,我写完了,他的表情还那样,跟刚才也没什么变化,似乎还陶醉在欣赏我写字的过程中没有醒来。

    我放下毛笔,问道:“宋校长,怎么样,还行吗?”

    宋卫革校长拍了拍手做鼓掌状,笑道:“行,行行行,当然行!啊,我说郑老师,你呀,进咱们市的书法协会当主席才对,完全就是个大书法家嘛,在这儿就当个语文老师教初中生们的语文课,大材小用了啊!”

    我笑道:“哪里哪里,这叫什么话,我现在能把语文课教好了就行啦,哪有什么非份之想。”

    宋校长抽出了一根“白马”牌子的香烟递给了我,道:“郑老师,行啦,今天您来这一趟,就要您的这几个字就完活啦,这已经满好。来来来,吸上一支。”

    我道了谢,把“白马”烟点上,看宋校长那儿也叼上了一支,便马上也把火打着了送过去,宋校长非常有礼貌地用双手捧着火苗儿,也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才说:“行,有了你的这幅字,再有几个小的展牌,明天的这个屋满能应付上级检查了。”

    我说道:“是啊是啊,来检查的人一看,嘿,这个三十八中校园的文化气息多浓啊,多有文化味儿。”

    宋校长摆摆手,道:“不对不对,我说老郑,这个我可要批评你啦,你说得不对。你刚才说,有这么几个小小的展牌,有点花花绿绿的标语和口号,有点书法和美术作品,这就叫咱们校园的文化了吗?错!大错特错!什么是文化?文化应该是一个学校骨子里的东西,是渗透到这个学校的血液和灵魂里的,那种特殊的精神和气质!校园文化的层面,和这所学校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教学能力有关!是这所学校呈现给外人的一种整体的印像和素质,这才叫真正的文化,和那些表面上的什么花花绿绿的展牌子无关!”

    我点点头,道:“对对,老校长。您说得很对,对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

    宋校长接着说:“拿咱们三十八中来说,咱们的学校文化在哪里?在咱们每个三十八中人的心里!在于咱们学校这三百多老师都是同心同德,上下齐心,为了学校而团结一致共同艰苦奋斗!这个才是咱们三十八中特有的学校文化,就拿你老郑来说,这是暑假时间,你是正在家里休息啊,又这么大岁数,可是一听学校有令,马上就到,而且为学校干这些额外的工作,从不讲条件讲报酬讲利益,还干得特别好!这就是一种文化,是咱们三十八中人特有的文化!正是有了这种文化,咱们三十八中才会成为名校,才会在这些年来不停地发展壮大,越来越强。”

    我笑道:“嗐,我也没干什么,值得老校长您这么表扬我,不好意思啦。”

    宋校长道:“哎,人的身上有闪光点,该说还是要说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