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之沧海之渊 » 第二十六章 试

第二十六章 试

    这一日徐福与琳琅一同再去藏书洞时,却见鬼谷子已在那里。

    徐福有些意外,这些日子师父不曾来过,就连平日里也难见他几面,今日似乎是早早等候在这里的。

    徐福每日往来天书崖藏书洞已有不少时日,鬼谷子今日前来,便是要检验他最近所想所得,看他是否有所懈怠,看他是否学了些旁门左道。

    事实上鬼谷子还是信任徐福的,但不全信,因为徐福毕竟还不具备抵抗各种诱惑的素质,琳琅的存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十六计,至少现在可以确定,徐福抵挡不住小公主的美人计。

    这都是一些旁的担心,鬼谷子真正的目的,是该教徐福该试着接受一些东西了。

    知师父有话要说,琳琅自觉不便旁听,也不喜听,便去往其他的地方,为二人留出空间。

    徐福于师父跟前坐定。

    可知为何我让你来此地吗?

    此处有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师父希望弟子能够涉猎广泛。

    徐福知道师父不可能有其他目的,他以为猜的大差不差。

    鬼谷子却说,非也。

    其实这不过是故作玄虚,他需要用否定的回答引起徐福的注意力,谁知道他现在的心思是否还在那着实可爱的小公主身上呢。

    鬼谷子不由暗叹,年岁越来越大,倒是越来越喜欢年轻的事物,比如将将露头的小草,将将冒出的嫩芽,将将长成的麋鹿……

    自己如此,更况乎那无知的小徒。

    鬼谷子暂且将感叹放在一旁说,那你可知为师道成于此?

    弟子知道。

    鬼谷子仔细打量了眼前的花花草草,有些怀念说道,那时这里并没有藏书洞,也没有如此之多藏书。

    弟子愚笨。

    他是当真觉得愚笨,猜不透师父的心思。

    你是为师诸多门生当中,所求所思最近于我者。

    鬼谷子又用肯定的回答来让徐福振作起来,说话其实是有一种技巧的,鬼谷子自是用的炉火纯青,因为没有人比他在这个世界上活的更久了。

    徐福惊诧,自己所求与师父接近?

    这句话好比在说,你是最像我的。

    弟子惶恐,不敢与师父相比。

    言到此处,徐福依然不知师父何意。

    鬼谷子说,你真的相信为师有天书吗?

    徐福笃定说,世人皆是如此传说的。

    鬼谷子问,你想要吗?

    徐福闭口不答,鬼谷子一笑,想来此子倒是学会了些许机智。

    为师当年看这天书崖倒映潭水中,其间岩石纹路,草木痕迹图案纵横交错,诸多象形,多有沟壑交互犹如山川大地者,每观之都有万千变化,不由得感叹自然造物之神奇,由此观之而悟,经过无尽的岁月琢磨,确是悟得入世十三卷,却非世人传说的天书。

    原来是这样吗?徐福不可置信。

    为师的用意你还不明白吗?鬼谷子严肃的说。

    难道师父想让弟子重新体会当年师父的悟道历程?徐福疑惑着回答。

    鬼谷子严肃不过一瞬,徐福的回答让他十分满意,他微笑点头又道,为师希望你以自然万物为师,不拘泥于固有的言辞论述,获得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找到为师当年在此求解的心境,你须知洞中这些不过是他人感悟,并非是你的,这些可做开拓视野之用,一味照搬模仿,只能使眼界狭隘思维困顿,于悟道求真最是不宜。

    弟子明白了。

    想来阴符七术也是同理,可以效仿,但自觉领悟也必不可少。

    师父说的有道理,这些日子与师父讨论,他说出的话其实都不是自己的话,大多数都是照搬经典,自己思考的东西的确很少,每看一卷经典典籍,他都觉得别人说的很有道理,看得多了,其中就有一些互相矛盾的地方,又都是自己觉得有道理的。

    徐福思索间,鬼谷子又说,切记天下万物皆可为师,而为师亦不过是你的引路人罢了,修真意在养精蓄神,治世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其中规律是很容易找得到的,但世人大多注意不到罢了,尔修习修真养性,须更加深入了解,在芸芸众生之中,方能寻找到你自己的道,所谓身在其中,自见其道。

    弟子谨记师父的教诲。

    徐福恭敬回答,这时候的他已不再如初进山门时那般无知了。

    先前为师已言明各国利弊,说说你对当今天下大势的看法,不要你引经据典,我要听你自己的看法。

    徐福长长吸了一口气,心说师父当真是来考他的,他不敢怠慢,神情凝重,定了定神,唯恐说错。

    弟子以为秦灭六国之期不远。

    师父既然问到,徐福这些时日博览群书,对于当世确是有了新的理解,但依然坚持自己先前的看法。

    哦?多久可灭?师父又问。

    十数年便可。徐福回答。

    何以见得?师父再问。

    师父先前将七国逐一分析,天下局势已然明了,天下态势表面虽然互相制衡维持平衡,似乎还可维持长久,但若无师父所言时机,秦国继续崛起,列国继续颓败,此消彼长秦灭六国乃是必然。

    只秦是凭借这些何以如此笃定?师父问。

    恕弟子无礼,师父所说时机弟子尚不能参透,因此弟子弟子以为所谓时机,其实虚无缥缈,而列国之间的平衡是单一的平衡,真正的平衡需要不变的时间和地域,但时间不是恒定不变,地域其中的状态,例如身在其中的人,也不是恒定不变的,因而,种种利害在于变化,即变数,若有某一事或某一人有变,那平衡的局面就不可能维持,因为人心最为难测,人心也最为善变。

    徐福提到人心,这是他自己的理解,是想起了师父曾经跟他说起过的话。

    徐福能够提到人心,也让鬼谷子对这个弟子更加喜爱,他已经慢慢的开始走近某个蕴藏着无穷奥秘的地方了。

    鬼谷子点头,就徐福现在所知而言,他说的不无道理。

    我且问你,若你是山东六国,该当如何?鬼谷子毫不放松,继续问道。

    合纵以拒秦。徐福回答。

    你是秦又当如何?

    盟齐楚以灭五国,再图齐楚。

    你所说不过是前人早已用过的方法。师父说。

    只要有效果又何尝不能故技重施呢。徐福说。

    七国哪国最强?师父笑了笑问,心中叹道,好一个故技重施,看来自己说的话,他都听进心里去了。

    秦国。

    哪国最弱?

    韩国。

    若你为韩王该当如何?

    这……韩国弱小,屡屡被人征伐,又无力反抗,自不久前秦将蒙骜伐韩,取韩国二十城,韩国已名存实亡,唯有仰仗其余五国或尚有存活之机。

    你认为韩国已不可治?

    是。

    若是三晋合力呢?

    这……似乎不可能,三晋虽出同门,却矛盾重重。徐福犹豫了片刻说道。

    事在人为,七国之间哪一国又是没有矛盾的呢?你休要忘记了为师先前与你说的,细枝末节往往也都是可以利用的。

    你若为秦王该当如何?

    秦国之所以强于六国,是因为历代国君都采用了最合适秦国的策略,我若为秦王,可做两事,一破六国合纵,从内部分化瓦解各国,二继历代远交近攻政策,可施行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

    那又如何具体实施?

    从三晋入手,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魏不能独立,这一战略步骤又可分三步实施,可首先笼络燕齐,稳固楚魏,再消灭韩赵,此后各个击破,如此秦之大业可成。

    各国势危而聚,如何破合纵?

    师父一眼便看出徐福谋划当中的关键,虽然列国合纵之策屡屡以失败告终,但最终也造成了秦国的巨大损失,这是可以让秦国惧怕的,现在鬼谷子要说的是,如何破合纵。

    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徐福说。

    鬼谷子对于徐福的应对很是满意,他初来藏书洞不久,仅凭对于其中书籍粗浅的理解,便能有这般答辩已是不易,况且,这些本非他专学。

    鬼谷子对徐福说,凭你今天的应对,你若入世,必能成就功业。

    师父谬赞,只是师父问起,不知天高地厚之言而已。

    这些时日我未曾授你修真养生之外的课业,你只在此独自研读便如此见解,已让我感到意外。

    鬼谷子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徐福的确是让他刮目相看了。

    徐福挠了挠头说,弟子还是愚钝的很,其实能说出这些,这并不是弟子想出来的,全赖此间书中指点,弟子方才有一些自己感悟,不足让师父夸赞。

    你能有此觉悟也是不俗了。

    忽然鬼谷子话锋一转说道,为师曾被一道题困扰,看你是否能解,此题乃是当年孙武拜访为师时所出。

    师父请出题。

    既然是兵圣孙子的题目,又能够让鬼谷子困惑,那定是一道很特别的题目,这不由让徐福心生好奇。

    鬼谷子说,甲乙两国交战,甲方军一万,乙方军十倍于甲方,问甲方欲如何取胜?

    徐福仔细的斟酌了这题的每一个字,发现这道题其实是有问题的,通常决定战争胜负的有三个要素,即政治,经济,军事。

    就单纯的军事而言,这道题又缺乏必要的因素,例如地理环境,兵员素质,武器装备等,这里只有人数对比,缺乏必要的判断条件。

    徐福皱起眉头说,以少胜多古今有之,但该题过于笼统,诸多要素没有言明,只交代了人数的多寡。

    师父点头,示意让他继续说。

    可以假设,两军相接,在同等条件下,单纯阵战甲要胜乙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但是如果甲军避开乙军呢?题中说的是两国交战,并不是两军交战,也并未言明两军必须交战。

    哦?师父更是被徐福独特的分析提起了兴致,他很是期待的看着徐福说,你且说下去。

    解题者容易被题目字面的意思牵制因此而觉得难解,弟子则觉得很简单,甲军完全可不理会乙军,这样一来就不存在题面上人数的差异,可选择长途奔袭,出奇兵直取题外的乙国核心。

    你是怎么得出这样的答案的。师父问。

    师父提起孙子,弟子也是想到孙子先生曾说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又想起孙子最善用长途奔袭之法,因而有此解法,从这句话得到了启发。

    这是你自己的思考,虽有借鉴,却也可看做是对于视微成巨的另一种诠释。鬼谷子说。

    师父过奖了。

    得到师父的认可徐福很开心,但他还是很谦虚,他知道自己并不聪明,只是耍了一些小聪明。

    此前在齐王处他有所保留,不仅是怕多生事端,也是不够自信。

    现在,他得到了师父的肯定。

    鬼谷子又问,当世诸子百家堪用治世者无非儒家,道家,法家,但其中多有冗杂不切和当世实际之处,你这几日阅览,对于这三家可有心得?

    之所以问这三家,是因为鬼谷一脉是由这三家演化而出,另有,这三家于当世影响重大,有益也有害,应该具备正确的判断,否则便会进入歧途。

    弟子以为然儒家不够果决,道家太过率性,法家又过于苛刻。

    徐福的回答鬼谷子没有想到,不仅没有想到他会说三家的坏话,而且他竟是一言说出了三家为害之核心。

    若是你,又该如何做?

    加之取舍,可取众家长补其短,因势利导。

    鬼谷子心中除了满意还是满意,这些时日观察徐福,此子较之以往鬼谷门生,聪慧睿智有过之而无不及,难能可贵的是他心性淡泊单纯,观其言语神态平静从容自若,并无此前门生惯有的恃才傲物和锋芒毕露,因此显得憨厚愚笨。

    大智若愚吗?鬼谷子并不这样认为,他既有智,也有愚。

    不过,他倒是越来越喜欢徐福了,然而,这也正是他忧虑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