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生非梦 » 第二十三章 做买卖

第二十三章 做买卖

    虽说大学毕了业,还做了教师,但王桂花还是秉承了山村女子传统的品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夫教子在结婚的那一天起,就深埋进了她的心中。

    婚后,王桂花甚至一度将自己每月领到的工资都悉数交给了刘伟达。

    骚动的中国,继续在骚动。随着这股骚动的强劲,一些早已绝迹了多年的陈渣,又开始了泛滥。头脑中有各种“金点子”的这些人,开始了呼风唤雨,成了吃香的一群。他们靠不择手段,搞坑蒙拐骗,从善良的人中聚起拢起天文般的财富。

    中华鳖精就是其中特别的一例。以后还有什么地龙酒、蚁酒、地条钢、假农药、假化肥……这些产品,靠的就是炒概念和欺骗发了财。

    广告铺天盖地,鳖精缺德冒了烟,卖了那么多年,赚了那么多昧心钱,听说连一只王八都没放入其中。办厂时买来的几只王八,到厂倒闭时,那几只王八还养在水缸中。

    发生这样的现象,肯定是离经叛道,但也不全都是坏事。它煽起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打破了那种普遍的平庸心态。这也符合物理学的熵增原理,混沌之初,必是泥沙俱下,沉渣泛起,秩序混乱。但混沌过后,浊气必定会落下尘埃,清气必会升入天空,无序变为有序。

    人们的心躁动着,穷尽了各种手段来增加财富。有人开始养蝎子,有人开始养螃蟹,还有人尝试办起了小型的家庭小厂。

    蟹,这个丑陋的东西,早年间一直是无人问津,甚至很多人厌恶它。但就是这个丑陋无比的东西,居然有人靠它发了财!后来,渐渐的养蟹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产业。原来的很多良田,现在都成了蟹塘。

    不可思议的事越来越多。有一个厨子,烧的一手好菜,不用宣传,食客就很多,不说门庭如市,但用熙熙然然来形容,确实也不为过。可就是这个厨子,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为了增加神秘感,他放出了风声,说之所以他菜烧的好吃,是由于他手中有祖传秘方。

    厨子每次烧完一道大菜,总是装模作样的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白纸包,打开后是一些白色的粉末。只见他用两根手指,轻轻的拈起一点点,或者什么都没拈,就做出一个放的动作,有时为了增加效果,还故意背着人放。

    这下,他的地位稳如泰山,食客更是有增无减,拿的工资,比所有的员工都高。大师傅嘛,这是自然的。

    这粉末到底是什么呢?谜底却在他的一次不小心中,被别人发现了。

    那是个深夜时分,他自认为不会有人看见他的行踪了,就鬼鬼祟祟的带着把小刀,直奔了公共厕所。

    他去干什么?不是去方便,而是去刮尿碱。

    不用说了,那白色的粉末,其实就是尿碱。他就是用这个,玩他的神秘噱头。

    也是合该他那天倒霉。他的一个厨师对头,平时,就对他的这种神神秘秘一直看不惯,总想戳穿他的把戏。这次,终于让对头逮着了。

    那厨师闹肚子,已经拉完了,正准备穿裤子。这时,他看到一个黑影鬼鬼祟祟的闯了进来,他既不小解,也不蹲坑,而是蹲下来,用一把小刀在尿池里刮呀刮。这状况肯定会引起蹲坑厨师的好奇,于是,他屏住气,看看那个人要干什么?

    ……这身影好熟,再仔细一瞧,这不是那装神弄鬼的厨子吗?

    厨师再也控制不住了,猛一下站了起来,大吼了一声:

    “你干什么你!”

    这一站一吼,将厨子的魂都吓了出来,东西不要了,撒腿狂奔了出去。

    厨师跑过来一看,那刀、那白纸、那细碎潮湿的尿碱,他一下什么都明白了。

    连有好手艺的厨师都不敢光明正大了,玩起了心机。可以想象,在这骚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内心的焦虑、躁动、不安,对金钱的渴望,在无所适从中,就自锁了自己,玩阴、玩仇恨、玩手段……那些已经发了财的,内心也好不到哪里,甚至比没发财的还要肮脏。他们不可能有什么好心肠,第一桶金来的就未必光彩,未必不充满了血腥味。

    原来师傅悉心教徒弟的时代,看来是一去不复返了。

    刘伟达就坚信“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发。”的信条。不作不穷,不作不富,成了他那时的座右铭。

    他一直在暗中积蓄着力量,一定要实现在山沟里立下的那誓言。

    这是个眼花瞭乱的时代,也是财富猛增的时代。刘伟达的身边,一下就冒出了好几个万元户。教师则不行,实在是清苦,每月六十几元的工资,只能是温饱。

    刘伟达那颗发财的心,实在是按捺不住了。不当当是他,很多人都按捺不住,连一些官员,也忘记了服务的初心,和一些有“金点子”的人勾结到了一起。

    他决定铤而走险,特别是女儿出生后,这铤险的决心就更大了。

    刘伟达背着王桂花,通过借、贷、筹等方式,凑足了五千元,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外地进来了一批农药,并藏在了一隐秘之处。

    那段时间,刘伟达很神秘,王桂花经常不知他去了哪里,干了些什么?但她确实也没多想,即使她想了,也万万想不到刘伟达会偷偷出去做生意。

    开始很顺利,刘伟达每天下午用自行车驮上农药,在田间地头叫卖。

    当时,农药是紧俏商品,刘伟达驮出去的农药,不到四点就销售一空。在回家的路上,他就有些得意,默算了成本,今天赚了多少。

    他算起成本来有些狠,损耗,甚至连人工都算了进去。

    学校不坐班,有课你就上,没课就可以不来。夫妻俩都是上午的课,主课嘛,时间上肯定要优先。由于有小孩,学校照顾他俩,交替安排了他俩的课,以便有一个人能腾出手来照顾小孩。

    两人的课也是在这段时间内抽空备的。正是这样的作息安排,为刘伟达偷偷做生意提供了便利,还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卖农药很赚钱,做着做着,刘伟达的贪心就上来了。第一批农药没卖完,他又悄悄地进了第二批。

    这次他进的多,近万元,小部分是卖出的农药钱,大部分拿的是印子钱。他暗暗的盘算着这批农药脱手后,能赚多少多少的钱……一旦有了本钱,就可以做更大的生意。为此,他好几次在梦中都被这美好的愿景,笑醒了几回。

    可是,这美梦并没有做多久,他就被一种外来的力量,一下打进了万丈深渊。

    他出事了。一个曾买过他农药的农民,偶尔遇上了他,说他的农药是假的,打不死虫子,就一把揪住了他,要刘伟达将他买农药的那钱还给他。

    这要求,一点儿都不过分,只要他还买农药的钱,而不是讹他农田损失的钱,则见这农人的善良、宽容。

    可刘伟达不愿,认为是讹他,两人争吵了起来。也是他合该要出事,或是说要倒霉,恰巧工商所的一工作人员路过这里,见两人在为一瓶农药争吵……他停下脚步,拿起瓶农药,仔细的看了看瓶上的标签,然后郑重的说了声:这确实是假农药。

    刘伟达当然不信,明明是自己到农药厂进的药,怎么可能是假药!他不服,据理力争,说不可能是假药,自己是从哪里哪里进的……

    工商所就是管市场秩序这一块的,遇上了,就得管!

    可当时这工作人员并不是真心想管,他的内心当中真实想法是,只要刘伟达赔了这农民的钱,再孝敬他一点,他就睁只眼闭只眼,让他走了。

    工作人员用了种种的暗示,可刘伟达那时就像个白痴,竟然不能领悟。他不但不赔钱,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这就恼了这工作人员。

    在这之前的人生当中,刘伟达的字典中,还没有花钱消灾这一说法。别人没有不要紧,可当时的刘伟达没有,就相当要紧了,会有“好果子”等着他吃。

    这次的经历,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在以后的经商中,他不但明白了这个秘密,而且还能娴熟的运用了这个秘密。

    工作人员突然变了脸,他严肃了起来。

    “卖假农药,还狡辩,走,到工商所去说话!”

    “不去!”刘伟达满不在乎的回了这一句。

    这可由不得他了,气恼了的农民抢下了他的农药箱,跟在工作人员的后面就往工商所走。这下,刘伟达不得不去了。途中,他几次萌生了要抢回农药箱,可又怕在抢的过程中,将农药瓶打碎了。

    到这个时候,刘伟达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就抱着一条:农药是从厂里进的,就是假的,也与他无关,要找也应该找厂里去。

    一进了工商所,气氛就不同了,刘伟达感到了势单力薄。

    那工作人员在所长的耳边耳语了好长一会,添油加醋的成份肯定有,不然,所长的脸上怎么会渐渐地就变了色。

    所长唬的一下站了起来,用极其严厉的口气说:

    “这还了得,贩卖假农药,犯法的事,还猖狂!农药一律没收,罚款!”这口气,就是想从气势上压到刘伟达,使其乖乖就范。

    刘伟达当然不可能束手就擒,肯定要碰哒,这可是他的身家性命。

    见刘伟达不肯就范,所长就来了更绝的。

    “不服是吧,那就去派出所,你到那里去说!”说这话时,所长的脸已经是铁灰色了。

    刘伟达当然不愿去派出所,潜意识中那是只有坏人才去的地方。早年的情况确实如此,只有犯过事的才会到派出所。自己是教师,这真要去了那地方,要是传到了学校,传到了学生耳中,面子上怎能过的去?要是再传到了王桂花的耳中,小姨的耳中,她们怎么受得了……他不敢往下想了。

    “两条路,随你选!”见刘伟达愣在了那里,所长就知道他仍在犹豫,为了这事早一点了断,他加重了语气地说。

    派出所他当然不愿去,可没收农药和罚款,也是断断不能的……他权衡来权衡去,只答应了前者的一半,农药可以没收,罚款绝对不行。

    “要罚款没有,要命有一条!”刘伟达说完这句狠话后,悲从心底来,先是眼圈红了,后实在控制不住,“呜呜”的在工商所里竟哭出了声……

    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所长见识多了,有哭的,有闹的,也有耍横的,他当然不为所动。但经历的多了,他就能从这些逼真的近乎演戏的当中,辨别出谁是真的,谁是假的。刘伟达的神情,他断定这事的来陇去脉是真的,于是,他让了步,只没收农药,不罚款。

    出了工商所,刘伟达突然对自己的命运感到了极端的愤慨。

    那农民并没有立即回去,他目睹了刚才发生的这一切,气是消了,可心情不但没高兴起来,反而更加的苦涩。为了这几个小钱,竟让人家倾家荡产,不值得……不值得……他内心开始充满了愧疚,生出了很多的同情。

    他想跟上去,对刘伟达说声对不起,可他不敢,只能在内心的深处说声:对不起了,回去好好过吧。他像做了巨大亏心事似的,低着头,心情极其沉重的默默走开了。

    这个晚上,沉重的心情可能压的这位农民睡不着觉了。

    隐藏在别处的农药被拉走了。刘伟达推着自行车,这时,他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只要不回家,到哪儿去都行。

    他推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到处乱窜,脑子中一片空白……

    挨到了天黑,该回去了。刘伟达口干舌燥,头重脚轻,昏昏沉沉……一万多元那,两个人未来十多年的工资,说没就没了,这怎么办……这巨大的精神压力,使回到家的刘伟达,一头栽倒在床上……

    这可吓坏了王桂花。摸一摸他的额头,没发热呀,问他的话,一句也不答。

    可怜的王桂花,一时没了主张,白煞了脸,抱着小孩在屋子里机械的乱转。

    是不是中了邪……大白天出去的,不可能呀……但这状况,又好似中了……不管了……不管了……王桂花放下手中的小孩,按小时候母亲的做法,跪在门前,双手朝天,不停地作起揖来。

    刘伟达强撑着坐了起来,但还是不说话,只是眼睛怔怔的看着王桂花,这使她更加的惊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