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290、朝争7

290、朝争7

    这不是说说,任何事务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都是最容易消灭的。

    此时官商一体家族还未彻底形成,官僚集团也缺乏生存的土壤,形成官商一体的家族,需要时间,大明做官的人基本上是通过科举正道步入仕途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以地域地缘关系广结商帮,国家对商人入仕以及商人子弟科考政策有所放松。

    逐渐便形成了官商一体化家族,家族中,既有经营大买卖的直系亲属,同时也不乏朝臣要员,他们还利用姻亲方式巩固加强相互间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有时甚至不惜大量的钱财去结交当朝权要,争取政治上的更大成就。

    比如万历朝的蒲州张家,算是官商一体家族的代表典范。张四维历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首辅,舅舅王崇古是兵部尚书,弟弟经商,天下数得着的大豪商。张太岳逝世后,此人接任首辅,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张太岳的新政。

    你就说,这种人有什么国家、民族观念吗?没有的,对这些人而言,只要不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其余的都无所谓,只要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管你是不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统统废止。

    “明军修起了长城,”毛里孩坐在大帐中,下首是依附于他的几个部族首领,“如今咱们南下,只能选择走榆林了。”毛里孩一边说一边摇头叹气,显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大明要修边墙,他总不能不放牧,就在这儿守着吧?

    不放牧,整个部族冬天怎么过?

    “太师,”座下的几名首领左看看右看看,最后一名六十多岁的老者站了起来,“咱们的牛羊足够吃的,为何还要南下?”

    “一口铁锅,我们用五只羊去换,还不一定换到。”毛里孩神情唏嘘,脸色深沉,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从牙缝里挤出来一般,透着无奈与不甘。

    “唉!”老者闻言,也是重重的叹了口气,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们不去抢,明人会老老实实与咱们交易吗?”毛里孩阴沉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几人,草原上铁器极为缺乏,不仅铁锅等生活物品,就连铠甲、箭矢、武器也是青黄不接的,昔年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此时跟断脊之犬也没什么区别了。

    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会重铸祖辈的辉煌,此时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每年龇牙咧嘴的撕咬大明一番,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大明能够开边互市,毛里孩保证第一个支持!

    再不支持,可就撑不下去了。走私来的那点东西,够干啥用的?

    可惜,大明内部从来都不把开边互市作为首要选项,哪怕在边境屯驻重兵,浪费钱粮无数,也绝不开边互市。

    毛里孩当然想不明白,朝中反对开边互市的人多了去了,为何反对?一部分是走私商路的既得利益者,在这部分人的鼓动下,其余的大部分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其实为何反对,这些人心里也没个确切的原因,大家都反对,那我也反对咯,到时候随便扯个理由,也就糊弄过去了。

    “明朝既不愿与我等互市,”毛里孩恶狠狠的说道,“那就打到他们愿意与我们互市!”

    作为依附于毛里孩的部落首领,帐中的几人无言以对,只能沉默以对。

    毛里孩也不管他们,“十月底,我将亲率士兵,攻打榆林,你们各出三百士兵,”说到这里,毛里孩的眼神变得狠戾,“不要糊弄我,我要精兵,谁敢不从,我必杀之,夺其妻女!”

    众人也不敢多说什么,纷纷领命下去了。

    “朝中纷纷扰扰,始终无法就互市一事,达成共识,如之奈何?”与此同时,张璟与林疏桐也在就互市一事,互相交流。

    “与其说朝廷不愿互市,”林疏桐闻言一笑,“倒不如说乃是某些官员不肯放弃走私商路,百般阻挠罢了。”

    张璟点头,谁说不是呢,大明就坏在这群满口仁义道德,私底下却是人事不干的小人手上了!

    此时的走私,主要集中在山西镇。王良接任孙安,这俩人都不是什么好鸟。

    至于大同镇,前任总兵郭登素有廉洁之名,继任的石彪刚刚上任,就算有什么想法,此时也来不及做些什么。

    而宣府在京师的眼皮子底下,又有李秉这个铁腕巡抚压制,前任总兵杨洪以及现任杨能就算有什么小心思,也不敢妄动。

    所以,这摊子烂事儿,基本上都集中在山西镇。总兵、镇守中官、当地官府在当地商人的穿针引线之下,勾结起来,别说走私了,什么事儿干不成?

    这些人在朝中都是有后台的,否则,也不可能如此顺风顺水,彼此之间,勾连成了一张大网。要是有人提出互市的建议来,这些人只需暗中鼓动一下,朝中立即就会沸反盈天,反对此事。

    若想推动互市,除非是有大佬强势推动,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强行推动此事才行。比如后来的隆庆开边,高拱、张居正、王崇古、方逢时,内阁、总督、巡抚三方同时推动,才将此事落地,从而使得大明与蒙古自此不用兵戈。

    这么好的事情,朝臣应该支持吧?呵呵,真的不要高看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一旦互市,那些以走私为敛财手段的官商们得损失多少银子啊!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问可知,一旦互市,可就是断了他们的命根了,他们怎么可能同意。

    张璟不是张太岳,不是王崇古,没那么大的权力,在朝中人轻言微,就算提出互市的建议,也会被污为居心叵测,几下敲打下来,张璟估计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大奸臣了。

    “此事事关重大,都督切不可逞一时意气之快!”林疏桐连忙劝阻张璟,省的他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也不怪林疏桐如此,张璟一直以来给林疏桐的印象就是嫉恶如仇,毫不退缩,她是真怕张璟不管不顾的把这事儿给捅出去,这事儿可不是什么小事儿,张璟定然是讨不了什么好的。

    “姐姐放心,”张璟笑着拍了拍林疏桐的手背,“我可不是什么愣头青,拎的清其中的轻重,况且,就算我上奏朝廷,朝廷也不会信的。”

    说到此处,张璟摇摇头,朝中大部分人都是混子,遇到问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想着怎么把问题束之高阁,爱谁谁,反正别指望我来处理。

    这样的官员还不是少数,而是占了绝大多数,说白了,大家都是混日子的,什么事儿都不想管,真应了那句话,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为国为民?不是没有这样的纯臣,但太少了。

    “都督若是想与北虏互开边市,须得徐徐图之才行,”林疏桐又多劝了一句,“或许都督可以从北虏身上入手?”

    张璟闻言,眼睛一亮,“姐姐此话怎讲?快详细说说。”

    “比起咱们,北虏互开边市的愿望更加迫切,”林疏桐也不客套,都是一家人,那么矫情干嘛?所以借着说道,“妾身也是刚刚想到的,正好与都督一起参详一番。”

    “此事也极为不易,让北虏与都督一起,打击走私。”林疏桐的计策很简单,但实施起来极难,可是一旦能够实施,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张璟闻言,闭目沉思,此事的关键在于北虏哪儿,他们本来就物资匮乏,铁、盐、茶这些日用物资就没有不缺的时候,除了走私之外,他们自己那点产量聊胜于无,贸易也是如此,大家都不富裕,都是穷亲戚。

    此时的北虏,箭矢很少用铁质的了,几乎都是骨制或者石制的。至于铁甲就没办法了,只能用做工不是那么精良的皮甲,还是那句话,聊胜于无嘛,总比穿着布衣强不是。

    这种情况下,哪怕张璟开了降智光环都不管用啊,北虏才懒得听你胡咧咧呢,我们不走私了,盐、铁、茶从哪儿来?

    但仔细想想,这又真的是眼下最好的破局之法了。蒙古人断绝了山西某些官、商的走私商路,没法继续赚钱了,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建议与北虏互开边市,遇到的阻力还真不会有之前那么大。

    都特么没钱赚了,那些人闲的去阻止?

    可是,该如何说服北虏,主动打击走私呢?这真的是一个死胡同,可是一旦能够实现,收获的可是自此以后,边境平静,不动兵戈!

    朝廷终于可以将边军的包袱扔掉一大半,让本就不富裕的国家财政松绑。

    张璟也可以等,等自己在朝中有了一定的实力,有了盟友,能够左右朝局之后,再推动开边互市,但这一天张璟真不知道能不能有。

    他一个毫无根基的武臣,哪怕能够成为文官,也与朝中那些人格格不入,毕竟出身不同,人家都是进士,混进张璟一个武夫去,这不是膈应人么。

    那起子文官会给张璟好脸色看才怪呢。

    见张璟愁眉紧锁的样子,林疏桐有些心疼,连忙劝道:“妾身只是随意说说,郎君切勿因妾身一时戏言,而误入歧途。”

    张璟摇摇头,拊掌赞曰:“姐姐此计大妙!若走私商路断绝,朝中某些人无利可图,自然便不会强烈的反对开边互市。只是,如何让北虏主动断了走私,是个难事,难啊!”

    林疏桐抿嘴一笑,这事儿当然难,她也不过是灵机一动罢了,只是不想张璟钻牛角尖,憋着劲去掀走私的盖子。

    别看明面上的几个人不怎么起眼,王良不过是挂都指挥衔总兵;柴福这个镇守中官并非朱祁镇的心腹,反而是景庙的心腹,朱祁镇估计是没想起有这么一个人来,否则早就让柴福守陵去了;至于知府陈勉,四品官,只能算是中级官员。

    但这些人的背后,可没那么简单。王良的前任孙安先认了孙继宗为“同宗”,孙安回京任职,孙继宗可是出了大力气,否则怎么可能轮到孙安回京?

    至于柴福,他虽然是景庙时被派到山西镇守的,其人却是曹吉祥的干儿子,跟脚如何,自然是不必多说了。

    李勉的后台乃是礼部尚书杨善。朱祁镇被也先所俘,景庙即位后,派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率随行人员出使瓦剌。

    杨善通过变卖家产买了许多奇珍异宝,并靠着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朱祁镇,后来曹、石、徐夺门,此人也出力不小,与徐有贞同有谋划之功。

    朱祁镇复辟后,先是封其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后改文臣,兼礼部尚书。

    这些人中,曹吉祥就不必说了,掌司礼监、提督东厂,时称“内相”,内阁都不得不好好巴结着他;而杨善更是掌实权的六部堂官;孙继宗虽没什么实职,但仅凭他是太后的哥哥这一条就足够了。这几个人若是联合起来,别说张璟了,就算是李贤,恐怕都得退避三舍。

    所以,要是让他们知道了张璟想断了他们的财路,能轻饶了张璟才怪呢!还不知道会怎么编排、收拾张璟呢。

    张璟这小身板,可受不住这几位大佬的联手整治。

    “唉,”张璟叹了口气,“罢了,罢了,此事慢慢琢磨,反正有的是时间,总有破局的一天。”

    所谓破局,最直接的办法自然是在权势上压倒这几人,直接碾压对手。

    然后就是合纵连横了,此时的大明朝堂,党争虽没有后来厉害,但也绝非铁板一块,大圈子、小圈子、大圈套小圈,勾连成一张巨大的网。

    这些人虽然共同结成了这张大网,但网内的人却不会都是朋友、盟友。张璟要做的就是联合对方的敌人,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林疏桐轻轻一笑,终于松了口气,“郎君能如此想,可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