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296、朝争13

296、朝争13

    阉党历来是不受待见的,哪怕内阁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不得不与司礼监合作,但他们却并不认为自己也是阉党的一员,他们只是忍辱负重而已。

    所以,对于那些主动依附与阉人的官员,没人待见。虽然碍于阉人的权势,无法处置了他们,但想给他们使个绊子,倒也难不住大家,大家就是干这个的,可谓轻车熟路,对付个同僚而已。

    三边总制如此重要的职位,自然是不能让阉党给占据了。

    时间就这这种热闹下,慢慢的进入了腊月。

    “万岁爷,张楷的密折。”曹吉祥小心翼翼的把一个火漆封好的匣子呈给朱祁镇,这几日朱祁镇心气不顺,他这个眼前伺候的太监可就受苦了,有时候他真想跟兴安换换,但又舍不得这种经常在万岁爷面前露面的机会。

    只能说有所得就得有所失吧,能量守恒嘛。

    朱祁镇没好气的瞪了曹吉祥一眼,又是张楷,这张楷简直就跟自己犯冲,反正是他的折子,就没点好事!

    虽然很无奈,但朱祁镇仍是沉着脸把密折打开,刚看了两眼,脸色顿时就变了,耐着性子匆匆看完之后,朱祁镇的脸色已经青黑交加了,“荆襄流民之事,你知道吗?”

    听着朱祁镇仿佛从九幽之地传出来声音,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回禀万岁爷,小人不知……”

    “不知?”朱祁镇冷哼一声,一脚把曹吉祥踹翻在地,“你这个东厂提督是如何做的?如此大事,竟然不知?是瞒着朕吧?”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曹吉祥还能说啥,这事儿他的确知道,但并未在意,连流民具体有多少都不知道,更遑论其他?

    “宣李贤。”朱祁镇收拾怒火,再次拿起张楷的折子,若真如张楷所言,此时聚集荆襄山区的流民已达一百五十万之众!

    如何处置这些人,就成了摆在朝廷面前的一道难题。任其自生自灭肯定是不行的,就算目前看来没发生什么乱子,谁敢保证以后?

    湖广当地的大户可是每年都会去流民聚居的地方去“搜捕逃奴”,说白了其实就是去抓免费的劳动力的。

    万一流民忍受不了,揭竿而起,指望那些士绅,还是指望当地的官员?

    都指望不上的。

    不大功夫,李贤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在路上他就搞清楚了事情的起因,心里自然免不了埋怨张楷,这等大事,没见朝廷上下都装聋作哑嘛,为何?还不是没有彻底解决的能力!

    是的,朝廷没有彻底解决此事的能力,办法是有的,但没有能力去实施这些解决方案。

    对付流民,不外乎剿抚并用,先立威,这是剿;再谈条件,这是抚。

    问题是怎么剿?一百五十万流民,想要他们“畏惧天威”,没个二三十万的大军,是无法有立威的效果的。往少了说,二十万吧,从那里调?京营只有十余万,还得守卫京师,这些人是不能动的。那就只能调集卫所士兵了,现在的卫所是个什么样子,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然后是抚,不能光杀人吧?一百五十万人,真逼急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剿只能是辅助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与结果,最终还是得落到“抚”上来的。

    怎么抚?朝廷有这么多银子、粮食吗?咬咬牙倒是能够拿出来,那其他的事儿就不办了?

    李贤补锅的手艺再好,也顾不过这么多事儿来,荆襄流民从太宗朝开始就有了,三十多年下来,终于形成了现在的规模,现在追溯谁的责任没有必要,重要的是如何解决。

    怎么解决?剿抚并用呗,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没钱没人,怎么做?

    等李贤来到雍肃殿(即弘德殿,以前搞错了,万历时才改名叫弘德殿,是明朝皇帝召见臣工、处理公务的地方),朱祁镇的怒火基本上已经平息了,他也知道,荆襄流民这件事情,不是他发怒就能解决的,想要彻底解决,还是得如张楷所言,剿抚并用。

    朱祁镇把张楷的折子递给李贤,“此事既已至此,推托之词就不必说了,原德看看张式之的奏章,朕倒是觉得他的解决办法倒也可行。”

    李贤双手接过张楷的奏章,仔细的阅读了一遍后,低头沉吟,按照张楷的意见,先派一名干员任南京兵部尚书,作为湖广的后盾,一旦荆襄流民生乱,席卷湖广甚至河南时,此人可领南直隶守军,挥师西进,以作奥援。

    这可不是个好差事,首先南京兵部尚书本身就不好当。南直隶权力核心的三套班子分别为守备武臣、守备太监和南京兵部。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管着南直隶一带军队(主要是四十九个卫所以及巡检、守备等)的检阅、操练、后勤等工作,以及南直隶武将军官的选任考课等事务。

    但问题是,南京兵部并没有直接的权力,而是仍需要经过北京兵部确认才行。所以说,这几乎是一个鸡肋般的职位。

    在南京六部任职的,不是垂垂老矣,就是贬官夺职的。现在又遇上了荆襄流民这个火药桶,谁愿意去接这个烂摊子?

    这个略过不谈,关键还是第二条,湖广、河南两地总督的人选,此人必须文武兼备,且德高望重,否则,定然是压不住当地官员的。

    本章尚未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纯不是请求致仕吗?”朱祁镇揉着脑门,一脸阴沉无奈,“准了,原德认为,何人宜为南京兵部尚书?”

    “这……”这可真把李贤给难住了,因为荆襄流民的缘故,南京兵部尚书的人选,必须得是会打仗的,绝对还不能是文官们互相吹捧出来的知兵。文官们平时怎么吹捧无所谓,但真到了关键时刻,吹出来的名声是会坏了大事的。

    比如赵括,若不是吹捧过甚,也不至于让他去前线指挥,与白起那种军神级别的绝世名将对阵不是。

    说句难听的,湖广乱就乱吧,但一定得将这个乱子限制在湖广一地,其余地方,比如南直隶一定不能乱。

    这个兵部尚书得在保证南直隶不乱的前提下,还得兼顾湖广,与湖广总督一起平乱。

    这可真不是个好差事,一般人还真没有符合这个条件的。就算符合这个条件,也没人愿意去当这个南京兵部尚书,我京官当的好好的,为什么要被贬到地方去?

    可以想见,满朝文武中,乐意去做这个救火队员恐怕是没有的。我想的是升官发财,钱多事少,你竟然让我去南京受苦,居心何在?

    朱祁镇和李贤都知道这个人选不容易找,但总不能不找吧?还是那句话,湖广可以乱,但乱子要限制在湖广一地,其他地方绝对不能乱!

    所以,湖广总督的人选可以慢慢酝酿,但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却需要尽快确定人选,好赶紧去上任,整合地方,厉兵秣马,待湖广总督上任后,也能随时支援湖广。

    “五军府?”李贤犹豫着问道,“事关重大,须得知兵之人,方能担此大任!”

    这个时候李贤倒是想起武臣来了,实在是文官中知兵者甚少,而能率军出征,成为一方文帅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仔细算算,李秉、白圭虽有知兵之名,但却从未统率过军队,至于其他人就更不必提了。

    “此事不宜声张,”朱祁镇目视李贤,“原德且回去,好生斟酌一二,若有人选,咱们讨论一番。”

    李贤领命,带着一脑门官司回到了文渊阁。这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三边总制都还没个章程呢,湖广、南京又出问题了。

    相比于三边总制,显然湖广的流民问题更加重要!湖广乃是国朝腹地,一旦真的变生肘腋,而不能及时处置的话,影响的可就是全国了。

    朱祁镇不耐烦的对曹吉祥挥了挥手,“滚下去吧。”

    曹吉祥不敢怠慢,屁颠屁颠的出了雍肃殿,巴不得呢,在朱祁镇面前晃悠,万一再惹他不高兴了怎么办?

    刚刚他全程都在,但对这两个职位却半点心思都没有,闹呢,巴结他的那些人什么水平,谁还不知道吗?他可不敢往枪口上撞。

    朱祁镇揉着脑门,一边拿起张楷的奏章,张楷的奏本有两份,一份自然是单独说军事的,边镇、南方都提点了一番,否则单单拿出荆襄流民来说事儿,这不是找不自在嘛,这样谁都能看出来张楷这是别有用心啊。

    否则,张楷一个延绥巡抚,湖广的事儿怎么就碍着你了?就算你挂着右都御史的衔也不行啊。

    另一份则是致仕、以及推荐张璟的折子,这份折子朱祁镇并未给李贤看。

    对于张楷致仕的事情,朱祁镇并不意外,首先张楷年过花甲,西北又是苦寒之地,对老人家十分不友好;其次,他把满朝上下都捂着的荆襄流民一事给捅破了,虽不至于说得罪了满朝上下的人,但至少以李贤为首的内阁不会待见他。

    既如此,还恋栈不去干嘛?索性致仕,回家教导自己的孙子张昺,希望他学有所成,张家后继有人。

    张璟,朱祁镇闭目沉思,张楷举荐张璟担任南京兵部尚书一职,说实话,把朱祁镇给吓了一跳!首先自然是文武问题,此时文武已经形成了壁垒,但也并非什么定制,却已经形成了常态,大家习惯于文是文,武是武,不论是由武转文,还是由文转武,都非常态。

    若是抛开文武的界限,去看张璟这个人选,朱祁镇越琢磨,越是觉得可行!

    张璟的军事能力自然不必说了,对北虏的两次大胜足以说明一切,堵住悠悠众口。

    至于民政,兵部尚书主管管军政以及战略,并非什么亲民官。

    反正张璟已经不适合再呆在延绥了,而回朝的话,给他安排个什么职务?难道还真的把京营交给他不成?

    这不是什么放不放心的问题,问题是京营现在是石亨掌管,而五军府也都有主,总不能给张璟一个空头的都督吧,那样就太令人寒心了。

    张楷的奏章里,给张璟举荐了三个职位,三边总制,湖广、河南总督以及南京兵部尚书。前两个自然让朱祁镇毫不犹豫的给无视了。

    不论是三边总制还是湖广河南总督,都必须是德高望重的大臣担任,张璟一个毛头小子,就去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以后怎么办?

    倒是南京兵部尚书一职,虽然主掌南直隶军事大权,但却要受到北京兵部的节制,别说是调兵这等大事了,就算是选任辖区的武官,也得由北京的兵部同意才行。

    如此一看,这个南京兵部尚书倒也没什么实权,受苦受累,又缺乏相应的实权,也难怪,南京六部,不仅仅是兵部,基本上都是用来养老或者打发贬谪的官员的。

    “曹吉祥,”朱祁镇突然喊了一嗓子,“滚进来!”

    在雍肃殿门口伺候的曹吉祥闻言,连滚带爬的跑进殿中,“万岁爷,唤小人作甚?”

    朱祁镇不耐烦的挥挥手,“行了,别跪了,朕问你,让张璟去南京,任兵部尚书如何?”

    “张……张璟?”曹吉祥目瞪口呆,不明白朱祁镇这又是想到哪一出了,张璟是武臣呀,武臣能担任兵部尚书吗?这个可不是什么虚职,而是实打实的兵部尚书,国朝的正二品大员!让张璟一个武夫去?

    南直隶地区辖十五个府又三个直隶州,却不设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原来三司执行的职权便由南京六部负责,这便是南京六部的职权,说白了,其实就是把三司的职权分给了南京六部而已。

    其中兵部对应都司,刑部对应臬司,户部对应藩司。

    曹吉祥转念一想,也不是不行,南京兵部虽然可以掌握南京地区所有的军队训练和守备军费,但除此之外,南京兵部便没什么实权了,南京毕竟只是陪都,这里的行政班子不论做什么决定,必须经过北京兵部同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