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锦衣辅国 » 300、回京3

300、回京3

    你们好歹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就特么那么缺钱?这种缺德钱都赚?

    不过朱祁镇虽然已经开始严禁再提所谓的“夺门”一事,但对曹、石、孙、张等发起此事的人还是存有感激之心的。

    可别说就算没有夺门,这皇位也是他朱祁镇的这事儿。

    此人三观甚为扭曲,连也先他都能感激的立庙祭祀,感激一下这些“功臣”又怎么了?

    简直太正常了好吧。

    不大工夫,李贤来到了雍肃殿,对朱祁镇行礼,“臣见过陛下。”

    朱祁镇挥挥袖子,“原德不必多礼,来呀,给老先生拿个凳子来。”

    张璟已经回京了,关于他的安排,自然也该提上议程了。虽然朱祁镇和李贤已经达成了共识,让张璟去南京兵部,但如何让朝臣接受这个结果,他们君臣两个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

    南京兵部尚书虽然不是什么要职,但突然之间让一个武臣去担任,那肯定是沸反盈天啊,特别是科道,自诩清流的他们定然是不会忍受如此离谱的事情发生的。

    这就需要李贤这个首辅出面,安抚好这些人,这些人本来就正事不干,整天吹毛求疵,没理都能扯三分,所以肯定是不能让这些人借题发挥的。

    如何转移这些人的注意力,李贤有定计,但需要朱祁镇的首肯。

    “原德有什么好办法?”朱祁镇问道,他也不想闹得满朝风雨的,主要是舆论环境太不利了,国朝的文武之间,已经逐渐形成了以文制武的格局,现在冷不丁出来一个武臣去担任文官才能担任的兵部尚书,哪怕这个尚书是南京的也不成。

    这是没把他们这些文官放在眼里啊,难道什么人都能当尚书了不成?

    “勋臣、外戚多有不法之事,强占官私田地,发卖盐引,甚至放贷子钱,致使民怨沸腾,”李贤可不是什么好好先生,该他说话的时候,他不会沉默不语,勋戚们这阵子闹得着实不像话,孙、张等人仗着自己所谓的“夺门”之功,一个个鱼肉百姓,大肆敛财。

    他们与石亨、曹吉祥不同,曹吉祥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权势,又要钱财。而石亨则相对简单一些,他只想在朝中多培植一些党羽,好让他的权势得到保障。

    外戚只是米虫,掌握不了什么权力,勋臣强点,只要有能力,朝廷肯定是大力培养的。但被像米虫一样养着,什么样的天才也废了,更何况这些人里面,怎么可能会出现什么天才。

    “唉,”朱祁镇叹气,尽管勋戚基本上只剩下吉祥物一样的存在,主要工作就是代皇帝祭祀,承担各种皇家礼仪工作等,但作为皇帝,对这些人还是寄予厚望的。

    可惜,这些人着实不中用啊,朱祁镇还能怎么办?

    朱祁镇难道看不出这是李贤在借题发挥吗?看出来又有什么用处,勋戚们闹得着实不像话了。如今被李贤为首的文官抓住了把柄,借题发挥,朱祁镇也没有好办法。

    更何况,这些人的吃相太难看了,连朱祁镇都替他们脸红,什么缺德钱都挣,也的确该整治一番了。

    “此其一也,”李贤低声对朱祁镇说道,“勋戚不法,实不足为惧也。”

    朱祁镇一愣,他岂有不明白李贤意有所指,但怎么说呢,有些事情,比如曹、石培植党羽之类,他尽管知道,但曹、石等毕竟是有功的嘛。

    这个时候他倒是犹豫起来了,全不复当初杀于少保时的果决。

    这种人,真的是一言难尽。

    “权不可下移,惟独断乃可。”李贤当然知道这位是个什么玩意,只得明说了,陛下你才是皇帝呀,不论什么事儿,你得自己担当起来,有独立的思考,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曹石等人毕竟有夺门之功……”朱祁镇弱弱的说了一句,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扯,他都不准别人说什么夺门了,自己却仍死抱着不放,这特么算啥?

    李贤也是头疼,这位可真是个拎不清的主儿,但谁让他是皇帝呢,忍了,“张怀瑾虽年轻气盛,但有一言,说的颇有道理。”

    朱祁镇一愣,那个黄口孺子?你李贤称赞他的战功,这倒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小子在这方面做的着实不错!前后两次大胜,虽不至于说什么功在社稷之类的夸大之语,但这绝对是数年来边镇中唯二的大胜了。

    瞧瞧其他地方报功的折子,斩首数级就开始大吹特吹了,恨不得吹成不世之功。

    战功归战功,其他地方嘛,也就那样吧,一个黄口孺子而已。

    朱祁镇是万分瞧不上张璟的,就冲他坏了自己的大事,就不可饶恕。

    “陛下,所谓夺门,张怀瑾当初所言甚是。”朱祁镇在想什么,李贤当然知道,尽管他不想吹捧张璟,但现在他的主要任务是打压曹石一党,不将曹石之流清出朝堂,他这个首辅未免便总有些名不副实。

    石亨可以直接觐见朱祁镇而不需通报,而他这个首辅呢?除非是朱祁镇主动召见自己,否则自己想见朱祁镇可没那么容易。这是其一。

    一个陈汝言好容易才被处置了,兵部尚书之位暂时空缺,这石亨又开始打主意了。好像什么地方都少不了石亨一样,去岁孛来大掠陕西,石亨请领兵巡边袭之,取其宝玺,好容易被李贤给阻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其二。石亨的手伸的太长了,抢食抢到文官的盘子里去了,以李贤为首的文官怎么可能允许?

    “陛下,迎驾则可,‘夺门’二字岂可传示后世。陛下顺天应人,以复大位,门何必夺,且内府门宁当夺耶!当时亦有以此事邀臣者,臣辞不与。”李贤此时也顾不得了,把一些隐秘之事也和盘托出,哪怕受到朱祁镇的猜忌也顾不得了。

    李贤此言堪称自爆,朱祁镇免不了会怀疑李贤的动机,特么的,你个老小子就这么看不上朕?从龙复辟之功都不愿掺和?这是蔑视朕啊!

    实际上,当初夺门李贤虽然没有参与到最后的行动之中,但其中的谋划之功,却又少不得李贤一份。只是如今为了彻底扳倒曹石,李贤也顾不上这份香火情了,直接就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

    果然,朱祁镇大为惊讶,惊讶之中又带着几分被轻视的愤怒、郁闷,“此乃为何耶?”

    李贤对曰:“景庙不起,群臣自当表请陛下复位。此名正言顺,无可疑者,何至夺门耶?假事泄,曹石等辈固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于何地?此事不过乃曹石等辈藉陛下图富贵耳,岂有为一毫社稷之心哉。”

    “这……”朱祁镇不由无语,李贤这话其实跟张璟当初在大朝的时候说的差不多,区别在于李贤的话能稍稍委婉一点,不过也有限,其实更多的是朱祁镇自己的心理作用。

    李贤是他选择的首辅,办事勤勤勉勉,最重要的一点是,李贤不会像张璟那样,大庭广众之下,让他在群臣面前颜面大失!

    比起张璟的莽撞,李贤就克制多了,此时只有君臣二人,而且李贤的语气也不似张璟那般激烈,这点很重要,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喜欢一个犯颜直谏的臣子。

    有什么事儿不能慢慢说?非要搞得那么剑拔弩张的干嘛?

    是,你是得到好名声了,但我这个皇帝呢?好名声被你得去了,那我就只能当个背景板咯,甚至还会被编排成无道昏君。

    那个皇帝愿意留下这样的名声?

    “罢了,”朱祁镇叹了口气,“此事便交给李卿了,警戒为主,以儆效尤罢。”朱祁镇终究还是不想处置的太重,毕竟都是勋戚,算是自己人,“至于曹石,且徐徐图之吧。”

    李贤也不指望能够一言惊醒梦中人,让朱祁镇立马接受自己的说法,曹石等辈不过是群投机之徒,他们不过是效法奇货可居的往事罢了,把您当成奇货而已。

    万一事败,您老又该何去何从?

    其实这事儿真没有他们想的那么机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也能猜个**不离十,也就是遇上了于少保那样的纯臣罢了。

    随便换个人,不说曹操、司马懿之辈,便是遇到霍子孟那样的,起码也给你定个谋逆的罪名,一辈子都翻不了身,甚至再心狠手辣一点,直接来个“殁于乱军”。

    还有你现在的威风?

    做什么白日梦呢。

    李贤告退后,朱祁镇突然觉得哪哪都不顺眼,在哪儿运了半天气,朱祁镇愈发狂躁,当下怒气冲冲的出门,直奔宫后苑而去。

    却说李贤,回到文渊阁的值房后,立即差人把左都御史马昂、副都御史年富请来,比起六科的龙蛇混杂,督察院虽然更加混乱无度,山头林立,但好歹都御史、副都御史都是自己人,不似六科,近日李贤赫然发现,六科中竟然有人开始与曹石等辈眉来眼去。

    眼下的事情至关重要,为张璟上任铺路不过是个幌子罢了,李贤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趁此机会,狠狠的打压一番曹石等勋戚的气焰。

    暗度陈仓,借力打力而已,这活儿他熟。

    所以,已经被曹石渗透了的六科自然就不能信任了,至少在策划阶段,六科的人不能参与进来。

    马昂和年富二人值得信任,都是老而弥坚的人物,名声、威望、手段都不缺,御史台虽然龙蛇混杂,不乏左右逢源,甚至明目张胆的人存在,但其中的骨干们还是值得信赖的。

    “总宪,副宪,”李贤请二人坐下后,开门见山,“请二位来,有事相托。”三人之间的关系虽然没那么亲密,但不论马昂还是年富,都是正臣,与曹石等辈势不两立,自朱祁镇复辟以来,这两位可是不止一次的弹劾曹石等人了。

    特别是年富,更因此而被下狱,但出狱后仍是我行我素,与曹石等人颇有不死不休的架势。

    “老先生请明示,”年富性格更加直率一些,闻言后直接说道。

    马昂也在一旁点头,“老先生请明示。”

    “曹石等辈跋扈不法,于朝中大肆培植党羽,于民间则大肆敛财,鱼肉百姓,”李贤也不客套,直接说道,“百姓苦不堪言,此事不宜再容忍了,否则百姓动乱,皆我等之过也。”

    “老夫又不是没参过曹石,有何用处?”年富虽然老而弥坚,但长时间的努力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因此而下狱,也是难免有怨气的。

    “徐徐图之,”李贤劝了一句,“曹石势大,贸然针对,即便是陛下,也不好妄动,但其余人呢?何不将其党羽一一剪除?”

    这个工作,大家也都是一直在做的,要不陈汝言为何那么快就倒台了?

    但问题是,这些人的党羽实在太多,勋臣、外戚又轻易动不得,还是隔靴搔痒,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孙、张、石、薛等鱼肉百姓,侵占民田,放贷子钱,致使百姓家破人亡,此风不可再长!”李贤严肃的说道。

    听到李贤提及的这几人,马昂与年富都露出一副厌弃之色,可见这几位猫憎狗厌的玩意让人多么鄙弃了。

    特别是孙家,仗着太后的关系,放高利贷都放到自己的山东老家去了,也不怕被乡亲们戳脊梁骨,真真是不当人子。

    至于其他几位,也不是啥好鸟,石、薛二人跟着孙家也吃的满嘴流油,倒是二张能稍微收敛一点,至少这二位没把高利贷放到河南老家去,但也好不到哪儿去,京师的高利贷市场,被这几家再加上曹氏,占据了至少八成往上的份额。

    你就说,这等吸取民脂民膏的玩意,怎么让人喜欢的起来?

    要不是有皇上、太后的庇护,早不知道被弄死多少会了。

    现在李贤既然提出来了,自然是事态有所改变,不知道这位老先生用了什么办法,让朱祁镇松口了,这等机会自然是千载难逢,万一那位再变卦呢?

    对于朱祁镇的节操,包括李贤在内的三人,都不做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