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吴圣祖 » 第三十三章 荆州的王气怎么不见了?

第三十三章 荆州的王气怎么不见了?

    贺质从东边的山崖攀登上来,翻过一道梁,海贼所筑的木城映入眼帘。

    远远能听到西边海滩上喊杀声大作,丁温已经把海贼主力全吸引了过去。由于严芸把剩余人马都调到西门,因此贺质所在的西门肉眼可见的空虚。贺质没有犹豫,立即下令出击。

    来之前,贺质就做了充分准备,每个士卒都携带了引火之物——一捆干草干柴,浸满油脂,上面又铺上硫磺、硝石。很快,木城火起,贺质等人从东门抢攻进来。

    城寨中多是海贼老弱,登时大乱,自相践踏,死伤甚众。贺质等人正杀得兴起时,但见一彪军自西而来,为首之人,身量高挑,手执长枪,竟白净无须,生得颇为俊俏。

    贺质没多想,迅速和他们打了起来。却见那人连挑三名吴兵。贺质大惊,连忙奔过去,一刀荡开枪尖,挽救了一名士卒的性命。

    “吴狗,纳命来!”一声娇喝,听得贺质一愣。

    “你竟是女儿身?”

    对方没有回答,又一枪刺来,贺质顾不得再问,更不可能怜香惜玉,只能全力应战。贺质发现,对方虽然是女人,但武技还不错,自己一时间竟然还拿她不下。

    严芸和父辈一样,是在对孙策和对整个吴国的仇恨教育中长大的。她和几个兄长一样,苦练武技,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复仇成功,虽然她本身天赋不过中人,但勤学苦练之下,还是有几分本事。

    但她的部下的平均素质显然远不如贺质部下的山越精兵,寨中比较能打的也早去了海滩战场。再加上木城火势越来越大,贺质这边渐渐占了上风。

    严芸心慌意乱,体力也渐渐不支,终于被贺质抢入中门,左臂挟住枪柄,右手一挥,斩下首级。

    香消玉殒。

    寨中海贼登时全面溃散。

    海滩上,丁温与笮兴双方近八千人正在激烈鏖战。突然,海贼们望见寨中火起,军心大乱,笮兴生怕严芸有失,也赶紧往寨中逃去。丁温看得真切,一箭射中他后腰,笮兴往后便倒。随即在乱军中被踏成肉泥。

    “贺君,你说你,这么好一座城寨就被你付之一炬了,”丁温笑骂道,“本将还想着战后就把此岛作为我东海水师的驻地呢。”

    “不破不立嘛。”沈莹劝道,“这倒是个好地方。但这木制的城寨不防火,太危险了,烧了也好,重新用砖石造一座新寨吧。”

    “可惜严芸了。”贺质感叹道,“此女真女中豪杰也,巾帼不让须眉,若不是形势所迫,我真想生擒她,而不是击杀她。”

    “杀了也好,免得陛下为难,严家之人与天家是血海深仇,断不可留的。”

    此役,东海水师斩杀2600余人,俘虏3000余人。自此甬东之地彻底平定,东海之贼再无藏匿之地。除了极少数人北上青徐一带的海岛或南逃夷州外,其他人都被丁温收降。前后数月以来,连同老幼共计收降2万余人,大获全胜。

    继孙奉、周豫之后,丁温、沈莹和贺质也成为了大吴军界的新星。

    当丁温等人赶到建邺城献俘时,孙皓正在抱着他的宝贝儿子爱不释手。

    丁贵妃刚诞下一位皇子。孙皓大喜,他已经整整守了一天一夜,谁劝都不肯休息。毕竟生孩子在这个时代是个鬼门关,饶是丁贵妃身体素质远强于一般女子,孙皓也不敢有半点大意。现在母子平安,他紧张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

    “如意,你阿兄已经荡平甬东,今日奏凯还朝!”孙皓握着丁贵妃的手,十分激动,“此子真佳儿也,刚生下来就给朕带来这么一桩喜事。”

    “臣妾为陛下贺,为大吴贺!”丁贵妃虽然疲惫,听闻此喜讯却也展颜一笑。

    “你好生将养身体,朕去给太后请个安。”孙皓宠溺地摸了摸她的头,轻轻地啄了一下。

    “阿母,阿母!”来到何太后所在的升平宫中,孙皓大呼道,“看看儿臣的四皇子,生得多壮实!”

    “不错!”何太后接过孩子抱了抱,“比当年瑾儿,虔儿和晖儿刚生下来时大了整整一圈呢。”

    “那可不是嘛?”正巧来何太后宫中串门的景皇后笑道,“皇后身子柔弱,怎比得了将门女?这十月怀胎,小儿的身子都是随母的。”

    “皇叔母说笑了……”孙皓还没说话,一旁的滕皇后已然听得心惊肉跳。这些话看似闲聊,在滕皇后看来,却是在说她不如丁贵妃,毕竟她生的孩子都不如丁贵妃生的嘛。

    自从丁如意入宫后,孙皓对她是百般宠溺,要什么有什么,而自己和滕青青却没沾到多少雨露。后来丁贵妃显了怀,也不方便再行周公之礼,原本以为自己终于能多得点恩宠,却没想到孙皓居然去练兵了,一连几个月,不但不上朝,连宫里也不怎么回。就算偶尔回来,也只是给何太后请个安,然后就去关心丁贵妃的身体了。对自己每次都只是敷衍几句完事。

    丁贵妃背景强大,父亲是大将军。而自己的父亲滕牧只是卫将军。当然这个卫将军本来也不小,是掌管京城禁军的。但孙皓压根没给滕牧实权。现在建邺城的军队,丁奉管着一部分,孙皓亲自掌控大部分,还有一些锦衣卫秘兵只有孙皓和周处才知道的,由周处掌管。而且,丁奉的大将军,是靠自己一刀一枪凭军功挣出来的,孙皓纳丁贵妃,是在向这位大将军示好,这是“女凭父贵”;而滕牧的卫将军,是因为当年孙休把滕芳兰许配给孙皓,后来孙皓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了皇帝,立滕芳兰为后,滕牧才以外戚身份高升,这纯属裙带关系,是典型的“父凭女贵”。

    滕芳兰当然理解这里面的逻辑,她不禁有些悲苦,自己根本没有家族背景可言。滕家早就败落了,太平元年(256年),她的族叔,太常滕胤,与当时的宗室权臣孙綝相争,兵败身死,夷三族。滕牧因为与滕胤血缘关系疏远而得以存活,仅被发配边郡。

    她能依仗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是她的三个儿子,二是她多年与何太后相处出来的感情。但现在形势越来越严峻,丁奉之子丁温,年方弱冠便已崛起于东海,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丁贵妃也诞下皇子,差距已经拉平了;而最为恐怖的,当属何太后今日的态度了。

    要知道当初孙权时代,步练师宠冠后宫,人人皆知,就是因为没生出儿子,孙权想立她为后都顶不住群臣的压力,无法实现,只能死了再追封,就算如此,孙权也把孙鲁班给宠上了天,就因为她是步练师的女儿。在步练师死后,孙权把对她的感情转移到了孙鲁班身上。在他的娇纵下,孙鲁班半点没有学到步练师的优良品德,反而祸乱朝纲,在二宫之乱中推波助澜,还加害了孙和。在孙亮即位后,她居然还和宗室权臣孙峻私通。而孙皓几兄弟的凄惨童年,亦是拜这位心狠手辣的姑姑所赐。

    然而,当年步练师所缺少的,如今丁贵妃可一点都不缺。现在,孙皓的长子孙瑾已经6岁,可孙皓却连半点立太子的口风也无,焉知他没有别的打算?滕皇后越想越慌乱,看来之后要常来升平宫奉养太后,一定要保住自己的后位,让瑾儿能顺利做太子。

    孙皓依南海功臣前例封赏了东海功臣,丁温进越海将军,领东海水师都督,驻地甬东,允其扩充两千部曲;沈莹拜偏将军,领东海水师假督,仍然兼任临海太守,仍然兼任允其组建部曲营两千;贺质进为偏将军,允其扩充一千部曲。

    当丁温请示如何发落这些俘虏时,孙皓说:“就依南海成例吧,把他们吸收到水师里面。但笮兴此贼的家小部曲必须全部诛杀,一个不留!笮兴乃笮融之后,当初笮融为祸甚烈,从徐州到江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贼不配有后!况且笮兴还与白虎贼私通,更是罪不可赦,朕恨不得让他活过来再杀一次!”

    “臣领旨!”

    “随朕进宫去看望你妹子吧,你现在当舅舅了,朕的四皇子降世了。”

    “臣叩谢陛下!”

    在孙皓眼里,这个四皇子其实才是自己真正的好大儿,是自己穿越过来后亲自耕耘的成果,其他三个儿子都是便宜儿子。这个四皇子真是能给自己带来好运啊,孙皓越想越开心,于是圣心独裁,起名为“鸿”,取“鸿运当头”之意,小名“好运儿”。

    热热闹闹几天后,一切终于又归于平静。孙皓突然想起有件事情不大对劲!历史上这个时候,建邺城里的那些装神弄鬼的望气士应该会流传出“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的传言,此时西陵督步阐也会上表奏请孙皓迁都武昌,孙皓就从步阐之议迁都。但现在这两件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荆州的王气怎么不见了呢?

    难道是我改变的历史已经开始出现蝴蝶效应了吗?连这么大的事都给逆转了,看来我真是真龙天子呀,什么王气都被我压下去了。再后来,孙皓回忆了一下史书中这段历史发生前后的一些事,突然想明白了。

    历史上,在今年七月时,孙皓干了件非常丧心病狂的事,他逼杀孙休的未亡人景皇后朱氏,随后又把孙休的四个儿子发配到边远小城,接下来又派骑兵追杀了其中两个年纪较大的。此事令群臣痛切愤慨。所以孙皓应该是知道惹了众怒,必须要避避风头,这才指使望气士散布流言,指使步阐上表。要不然哪能这么巧合,景皇后一死,步阐不久后就上表,接下来就冒出这种流言。

    而作为穿越者,他并没有杀景皇后,相反,还一直善待景皇后和孙休的孩子们,因此他并没有避风头的需求。

    倒是有一封奏疏传来,原来是伏波将军孙奉的上书,主要说了两件事,一是汇报了此次劫掠南洋的丰功伟绩,并请示孙皓如何处理那些南洋小国和部落送上的女子;二是从马鼍那里得知了一条去夷州的新海路,从前朱崖贼和白虎贼通过后世的澎湖列岛交流,有贸易往来。

    孙皓令孙奉献上那些女子,他要赏给那些表现最突出的猛虎营将士,另外下旨嘉奖了孙奉、周豫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