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吴圣祖 » 第四十章 这就是朕送给司马炎的大礼

第四十章 这就是朕送给司马炎的大礼

    陶璜给黎晃补充了军马,又令卫濮与黎晃同去,以最快的速度击破林邑军,收复西卷城。

    “使君,为什么不让我引广州水师,登陆岘港,一举灭掉林邑国?!”孙奉感到很不解。

    “这不是一个林邑国的问题。”陶璜长叹道,“如果真的只是林邑国作乱,老夫拼着再大的伤亡,也要把它按下去,那二三十头战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伤亡大一些而已。但它背后的扶南国……不是我们现在能对付的。再者,你们舍船登陆,在扶严夷地翻山越岭,奋战多日,已经非常疲惫,还是好好休整吧。”

    “那我完全可以派出一支疑兵,出现在岘港,恫吓林邑人,迫使他们回师,这样可以给西卷城前线的将士减少大部分压力与伤亡。”

    “不成。在真正下决心要灭掉林邑国之前,你们千万不要出现在岘港,不要让他们意识到那是个弱点。”陶璜摇摇头,“否则这次可能奏效,但下次他们就有相应防备,那样就不妙了。”

    “在下受教了!”

    又过了二十日,陶璜已经清点好交州三郡府库账册钱粮、各项收获和消耗、伤亡。总的来说,因为打得很干净利落,所以这一仗还是没打亏。正当他准备班师之际,卫濮、黎晃也回来复命,以损兵千余的代价将林邑军赶回了横山一线,收复西卷城。林邑王范熊也遣使求和。

    陶璜苦笑。想不到给他造成伤亡最大的一战,居然是和林邑国的战争——这本不在计划之内,实在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吴国从上到下,没人想招惹林邑国、扶南国——至少现在没这个意愿,此次收复交州的行动也对林邑国保持着相当的克制。但架不住林邑国侵略成性,你不惹它,它偏要来惹你。

    陶璜好言安抚一番,打发了林邑使者,随后班师回朝。

    陶璜尚未到达建邺时,报捷奏章早已送到。孙皓看得眉开眼笑,这一年多的孙子没白装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了,真是战果丰硕,当浮一大白!

    封溪一战,陶璜全歼南中军两万余人,俘虏七千余人,阵斩敌将爨谷、爨能、李松,虏毛炅;壶水一战,陶濬全歼南中军援兵两万余人,俘虏过万,虏敌将马融、杨稷;孙奉、周豫光复居风、定安、朱鸢、曲阳诸县,虏敌将王素,后又荡平扶严夷,虏男女四万余口;陶璜部将黎晃收复九真郡,后与卫濮收复日南郡,击退林邑国入侵。

    交州三郡共有户口十一万两千四百七十六户,人口五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三人,这些还只是登记在册的编户齐民。在三郡的府库中,最让孙皓感到诧异的是日南郡。日南郡早已残破,象林县的独立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事,卢容县则是十几年前被夺走的,现在东吴手上的只有比景、朱吾、西卷三县,户一万零三百八十一户,人口五万二千五百三十一人,但朱吾县的府库中有二十七万石粮,这是今年刚收上来的田赋,而粮之外,钱的数量更是超乎孙皓的想象,足足有一千多万钱。原本他以为这是那帮交州叛将横征暴敛的结果,后来接到周处的报告,他才知道其中的内情。原来,之所以这些钱远超孙皓预期,是日南郡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的——这些钱绝大部分是商税。

    日南郡是海外夷商进入交州的第一站,路过的海商都要按船只大小和货物的价值交税,这是日南郡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此外,西卷城还是日南郡和扶南国之间的贸易通道的东起点,沿着西卷城南的东河西行不过五六十里,穿过一道大约十余里的峡谷,就可以越过长山,进入扶南国的境内。这是一条已经通行了上百年的商道,据说沿着这条商道,可以一直向西,经过大大小小上百个小国,一直到达西海之滨。扶南国及其属国要想获得外面的货物,要么沿着这条商路向东到西卷城,要么沿着这条商路向西,而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向东,原因很简单,这里不仅可以和夷商交易,还可以和大量的汉商做交易,汉人的各种货物比起夷货来更加价廉物美,更容易被那些大大小小的国王接受。

    事实上,日南郡这一年的商税收入并不止这一千多万钱,还有一千万钱放在西卷城,已经被林邑国给洗劫走了。因为日南郡的商业中心一直都在西卷城,以前日南郡的郡治也在西卷城。直到林邑国攻下卢容县,把战线推进到横山之后,西卷城就成了边城,朝不保夕,指不定哪天就又被林邑国给攻陷一次。在这种情况下,自从吴赤乌十年后,吴国的日南太守再也不敢待在西卷城了,这才把郡治挪到朱吾,但那些商人们仍然在西卷城做买卖,所以西卷城的府库里才会有这么多钱。

    那么年入两千多万钱是什么概念呢?可以用一个例子来感受一下,东汉在桓灵之际,人口大概是六千多万人,一年的国库收入大概是八十亿钱,也就是说,日南虽然只有不到全国八百分之一的人口,但是却有四百分之一的国库收入,远远高于平均水平,应该看到,日南郡地处偏僻,地广人稀,远不比兖冀豫青那样人烟稠密的中原大州。

    这两年,虽然交州叛乱,阻断了交广之间的商路,导致徐闻、番禺的衰落,也让大头龙他们少了很多油水。但这些夷人海商和扶南商人照样会来日南郡。因为交州本地的各大世家豪强也要和他们做生意,而且益州的商人也会来。在今年,日南郡就出现了一种过去很少有的商品——蜀锦,大受夷人欢迎。

    交趾叛乱后,今年交州三郡的财政收入反而提高了,一方面是蜀锦这些新奇宝货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截留了本会流入广州的份额(包括南海群盗的油水)。

    这些交趾叛将被南中人排挤到九真、日南来,原本很不情愿,结果来了之后方知此地富庶,真是老鼠掉进蜜罐子。然而正当他们沉浸在这安乐美好的生活中时,先是东吴出兵交趾让他们颇为不安,接着又被林邑国凶悍的占人蛮子狠狠地上了一课,不得已才又归附大吴。

    孙皓也对这个林邑国颇为恼火,好嘛,旧恨未平,又添新仇,早晚灭了你。但在理智上,他还是认同陶璜的处理方式,他现在的确没那个实力去征伐林邑国、扶南国。既然打不了,就要戒急用忍,韬光养晦,不能犯大头病,打肿脸充胖子地穷兵黩武。

    陶璜在腊月二十八日(公元266年2月19日)抵达建邺,正好赶在洪武二年的尾巴上。这天,晋国使团也来到建邺。

    晋国使团是和返回的吴国使团一道来的。客观来讲,司马炎这个人吧,其实还是很宽厚的,气头过去,也没杀了吴使张俨、丁忠。没过多久,果然如丁忠所说,霍弋的请罪疏也到了洛阳。司马炎看着霍弋叙述的战争经过,也是阵阵心惊,这一次是真的被孙皓给摆了一道,刚登基就遇上这事,脸都打肿了。

    司马炎没有责罚霍弋,因为霍弋早就不止一次地在提醒司马昭、司马炎父子,并多次请求增兵交州,均被司马昭拒绝。那时候他们还做着远怀吴人、令孙皓以礼来降的春秋大梦。今日之事,怪不得霍弋。司马炎这方面还是很明事理的,于是下诏好言安慰,仍让霍弋为南中都督,遥领交州刺史。考虑到南中大姓和西蜀降将此番损失惨重,司马炎还发了一些抚恤下去。

    反正,我也没吃亏,这次的损失都是南中豪强和那些西蜀降将的,实际上压根就没伤到我大晋一丝一毫的元气,无非面子上难看一点嘛。况且,这些地方势力的削弱,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想到这里,司马炎也就释怀了,把吴使从牢里放了出来,发放些仪程打发走了事。

    不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再次令徐绍、孙彧为正副使,率领使团前去东吴,问罪孙皓。

    路上,吴使张俨病逝。孙皓早已听说张俨、丁忠在洛阳的事迹,忽闻此噩耗,心甚哀楚,亲自出城迎接张俨的棺椁,下诏厚抚张俨家人,以其子张翰为郎,伴驾宫廷。

    历史上,张翰后来成为西晋著名文学家,世人将他与阮籍相提并论,别号“江东步兵”。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官至大司马东曹掾。后因不愿卷入晋室八王之乱,借口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茭白)、莼羹、鲈鱼,辞官回吴松(淞)江畔,“营别业于枫里桥”。于是中国的诗学中就多了一个“莼鲈之思”的典故。张翰十分孝顺,母亲去世万分忧伤,哀毁过礼,后于57岁时去世。

    而现在,张翰年仅十岁,孙皓让他入宫为郎,一是彰显厚遇功臣之后的态度,当年孙权也这么做过,凌统死后,孙权就把凌统的两个几岁大的儿子接到宫中,认作义子,悉心照顾;二是看重张翰的才华,想好生培养一番,顺便让他和自己的皇子们做个伴。

    建邺朝廷。

    徐绍气势汹汹地站在大殿上,怒喝道:“大晋天使外臣徐绍,奉诏问罪于吴主!”

    此言一出,大臣们又惊又怒,丁奉的手已经按在刀柄上,丁温、孙奉、孙俊、贺质等人也已经按捺不住要上前拿人。孙皓却面不改色,淡定地抬手,虚按了按,让众臣稍息,又笑着问道:“那你就说说,朕何罪之有啊?”

    “我大晋新立,尔本当乖乖归顺天朝,却何故出尔反尔,竟敢袭我交州。我大晋天兵,枕戈待旦,不日就将席卷东南。尔若识相,就勿要再执迷不悟,妄称天数,趁早献上降表,向我大晋天子请罪才是正理!”

    “哦,你在教我做事啊?”孙皓一边冷笑,一边从怀中取出一支精致的手弩,此弩早已上弦,孙皓扣下扳机,飞箭出弦,一切只在瞬息之间,正中徐绍右眼。

    “啊呀……”徐绍痛得在地上打滚哀嚎,众人都未回过神来。这时上来两名武士,将徐绍拖出殿外,斩下首级。

    孙彧见状,吓得面无人色,委顿在地,哭喊道:“陛下饶命,臣……罪臣也是奉命行事,不……不当斩来使啊……”

    孙皓却理也不理,拔出天子剑,一步步朝孙彧走来。丁奉也拔刀出鞘,以保护孙皓,以防孙彧突然暴起。

    见孙皓没有止步的意思,孙彧又叫道:“陛下,你,你不能杀我!我也是大吴宗室,论辈分还是你的叔父,我是皇叔,哎,你们救救我呀……”

    孙彧祈求的目光扫过一个个大臣,却只收到一道道讥讽的眼神,就像在看小丑一样。

    “哦,哈哈哈哈哈……”孙皓用剑尖挑起孙彧的下巴,仿佛听到一个很好笑的笑话,“这时候想起自己是大吴宗室了,投降那会儿怎么没想过,去年来这里撒野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身为大吴宗室,却为虎作伥,大吴没有你这样的宗室!”

    孙皓指了指孙奉、孙俊:“看看吧,那才是我大吴的宗室该有的样子。而你,你也配姓孙?!”

    孙彧拼命地以头抢地,磕得满头失血,口里只道:“陛下饶命,我错了,错了……”孙皓却举剑一挥,当廷斩下孙彧的首级,血溅了一身。他回头对丁奉笑道:“岳丈,朕没有食言吧?”

    孙皓将徐绍、孙彧、爨谷、爨能、李松、孟干、李祚和邵胤等人的尸身交给了晋国使团,首级却都没给,他还要留着过几天祭祀孙权呢。

    孙皓对他们说:“回去告诉司马炎,朕庆贺他篡权夺位,这些,就是朕送给他的大礼!”